疫情後,國內行業發展影響的閒談

在2月份,沒有人會想到疫情會成為全球性的問題。20萬,30萬... 甚至到了100萬,就短短的幾周,已經搞崩了全球的經濟,幾萬人的死亡數量,國外對病毒的認知從普通流感到了死亡率極強的病毒,可惜為時已晚,現在最發達的美國竟然成了最嚴重的受災地,想想也有點驚訝和可笑。

什麼時候能企穩?

對於投資者來說就是疫情什麼時候能企穩,原本我的考慮是國內從2月初到現在的企穩復甦,大概花了1個半月,但是國外疫情剛開始沒有有效措施,從頂峰下降都估計得1個月多,甚至更長,完全不敢貿然猜測,保守估計要在4月底才能開始慢慢的恢復。國內的內需都開始恢復的差不多了。

國內行業的影響?

就和國內2-3月份一樣,每戶人家都呆在家裡,流通的人口僅僅是去超市購買必須物品。疫情最影響的是人員的流動,國內當時的業務幾乎停滯,食品行業一個比一個好,安井食品、洽洽食品、永輝超市、家家悅等等,國外肯定這些板塊都好,國外沃爾瑪的價格還在節節攀升,和美國道指暴跌的走勢截然相反。

疫情後,國內行業發展影響的閒談

理論上講,今年最受益的板塊是醫療器械和口罩股,這是毋庸置疑的。2月份的時候,看到一大堆口罩註冊企業的時候,我心裡下意識的認為,一大堆企業又衝進去送死了,產能增大,需求減少。不過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全球都爆發了,全球都需要口罩,幾分的成本,賣幾元,40多萬的一條產線,一天就能供應出成千上萬個口罩,真是大週期啊! 股價倒是已經到位了,凡是爆好的預期,基本都沒什麼進場機會。醫療器械也差不多,其實還有些機會,因為這個疫情不確定性太大了,不一定是幾個月就能控制住,而且醫療器械的門檻比口罩高很多,美股的資質認定也難很多,這其實讓A股裡面如魚躍醫療的這類企業,幾個月的確定性非常高,股價景氣度很會高,暫時還看不到出貨的拐點。

疫情後,國內行業發展影響的閒談

接下來就是一些一攬子吃的東西了,各種生活用品,涪陵榨菜去年的業績不好,提價問題等,本身都陷入了增長困境了,今年一搞,把庫存都清理乾淨了。安井食品也是,能冰的、有效期長的都紛紛被放入了購物車。在家久了,每天都要醬油、調料,把海天搞上了高位。從2-3月看,線下渠道厲害的企業完勝只玩線上的企業。大家都懂,線上的業務因為疫情的影響,發貨時間都是幾周,就近的位置沒有庫存,而超市因為保障供應的核心地位,成了一個特殊行業,被特許開放,線下渠道強的企業受益滿滿,洽洽食品這不大幅受益。疫情恢復以來(人員正常流通),我本以為網購量和商超需求都會恢復到原來水平,現在覺得可能會是深遠的影響,商超的確定性今年已經沒問題。線上的需求依然很高,很多人還是不願意出門,一些快速生鮮業務,如每日優鮮走了出來,天貓超市等等也很火熱。-----線上和線下都對物流這塊有很大的好處,看看順豐的業務就行,2-3月都是翻番的情況,今年物流這塊確定性也挺高的。還有一個就是生活用品了,紙巾、洗護、保養的用品等等,中潔順柔確定性也不錯。

疫情影響下出現了很多便宜貨,我很理解現在各位大佬們抄底的心態,認為有低價抄底的機會不能錯過,我理解很多大佬的想法,比如上海機場這個企業,大佬們買入的時候普遍會有這種的思維,疫情會不會恢復?答:會恢復。 疫情恢復後,旅遊消費會不會恢復?答:會。上海機場現金流能撐住嗎?現金流好的很,還有保底的業績支撐,完全沒問題。類似的中國國旅也有這樣的大佬抄底。

我一直覺得抄底不確定的東西就是把錢放進賭博機裡,儘管下注下對了,收益會很高很高,沒錯,我也並不是說這種抄底必錯什麼的,我只是覺得是不是弱化了疫情對某些行業的影響了,萬一時間成本很高,小資金的人是不是很痛苦?萬一第二年才恢復到上一年的業績怎麼辦?看到巴菲特也把自己買入的航空股賣出了,儘管錢很少,同樣也是抄底失敗了。

受影響的行業抄底真的很難,如最近的分眾傳媒真是7 -6 -5 -4 ,一個個段位下降,又碰上了造假的瑞幸,又是大跌,我也曾經抄底過,很快就割肉了,每天都在不確定性中思考,何時反轉?何時恢復?所現在我不再接觸不確定性了,收益少沒事,就怕出大問題。抄底基本面受影響的股,不是1-2個月能恢復的,需要企業來修復。

最後一個就是科技板塊了,確定性還在,只不過預期得放低了,沒有之前那麼高,一些大的供應商集中度會提升,長期來看還有點好處。很多人都噴科技股不行,我倒是不在意這個,什麼企業都不是百年留存的,都是景氣週期和衰退期,科技股自然也有,股價都是業績預期的映射,有實打實的業績都好談。


疫情後,國內行業發展影響的閒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