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俠蕭峰以死明志化解冤仇,我們還對契丹的歷史瞭解多少

​《天龍八部》亦稱“八部眾”,出於佛經。

八部者,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天眾之蕭峰,蕭峰者金庸之大俠也,是故凡不識金庸,亦不可不識蕭峰是也。以降龍十八掌聞名於今朝江湖,故為天眾。

蕭峰生於遼,長於宋,實為契丹血脈。

自古忠義難全,唯有一死方能解脫。蕭峰成就其壯美及意味深長宿命之約,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

除了大俠蕭峰以死明志化解冤仇,我們還對契丹的歷史瞭解多少

那麼契丹到底來自哪裡,他們後來又去了哪裡呢?

契丹,乃“東方太陽神”之意。

“以遼水名國”的契丹族,開創了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黃金時代。

其極盛時期,疆域遼闊,大體上北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東臨日本海,南至華北中部,西逾阿爾泰山,與北宋、西夏鼎足而立。

契丹族創造的博大精深的文明,具有強烈輻射作用,直到今天,俄文和拉丁文中仍然沿用其族名“契丹”一詞指代“中國”。

契丹族的發祥地在今河北承德平泉,這裡是契丹文明的搖籃。

這片地域渾厚古樸,氣勢磅礴,既有陽剛之氣,又不乏陰柔之美。因山體海拔較高,植物垂直分佈明顯,而山上氣候溫涼並自成一個小系統。

這片水豐草美的山野,正是當年那些圓臉大眼、袍裝髡首的契丹人的世代聚居之地。

當時幾乎每戶契丹人的住地上都停放著三輪氈車,氈車長轅高輪粗輻,車後部有氈棚,花飾門簾。

契丹人的生活離不開馬和車,馬是契丹人最普通的代步工具。車的種類則有許多,有運載物資的,有乘人的,還有水陸兩用的。

除了大俠蕭峰以死明志化解冤仇,我們還對契丹的歷史瞭解多少

每當展曦初照,契丹人便走出氈廬,開始了一天的新生活。

契丹男人頭頂部發都會剃光,僅留兩鬢垂至肩部,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契丹人的髡髮。

契丹人穿著用獸毛精心製作的衣服,腰扎紅色帶黃色的佩帶,服飾顯得格外漂亮。

契丹人的臉部特徵:寬寬的面龐、直挺的鼻子、堅實的唇部、細長而大的眼睛。形象極似現在草原上的蒙古族。

契丹青年女子,頭戴黑色瓜皮小帽,帽緣扎綠色巾帶,掛黃色耳墜,淺綠色長衫上系一條紅色腰帶,右側佩一隻黃色葫蘆狀荷包。

契丹人基本上是耶律和蕭兩姓間互相通婚,並且嚴禁貴族與平民通婚。如遇特殊情況,須奏請契丹皇帝批准。

成婚前,一般經過訂親、會親、迎親、拜奧四個程序,最後辦喜事成親。

契丹人小戶家庭居多。一般女兒結婚便與丈夫遷往他鄉,兒子結婚則領著妻子另立氈帳。但契丹人婚姻不拘輩份的比較普遍,其中甥女舅父婚較為常見。

契丹族的禮儀繁多為世所公認。各種活動均有相應的禮儀,僅祭祀之禮就有多種。

除了大俠蕭峰以死明志化解冤仇,我們還對契丹的歷史瞭解多少

他們奉祀天地,崇尚大山,多用青牛白馬以祭。契丹人還尚左,衣襟一律左衽;尚東,凡祭祀之禮一概向東;尚白,祭祀之牲禽多用白色。

此外還崇拜星辰,崇拜火,崇拜箭,崇拜馬,甚至崇拜旗和鼓.所以都有不同的祭祀活動。

契丹人最多的娛樂活動是競技。一年當中有多個競技日。

契丹族的歷史可以說也是飄帶酒香的歷史。眾多的美酒自然要有與之相配的酒具了。各種壺類一直在契丹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酒具的重要角色。

馬盂,今名雞冠壺,又稱皮囊壺或馬鐙壺,是契丹族獨有器物,是行軍和打獵過程中必備的一種盛酒的用具。

最早的雞冠壺多皮製,也有木製的,後來改為瓷窯燒製,有穿孔式和提樑式兩種。據瞭解,本地博物館僅在馬盂山和土河源頭附近民間採集到的瓷制遼代雞冠壺,就堪稱琳琅滿目的雞冠壺世界。

契丹皇帝居住的穹廬式氈帳十分豪華。其牙帳用槍圍成營盤,也叫“硬寨”。槍與槍之間用毛繩連繫,每槍下設有一個黑氈傘,為衛士遮風擋雨。

槍外還有小氈帳一層,每帳住五人,各執兵仗作為禁圍。

南有省方殿,北有壽寧殿,相距約1公里,殿皆木柱竹榱,以氈為蓋,柱為彩繪,壁裝錦飾,匾額為紅色刺繡,內裡帳簾則黃布繡龍。

契丹族是一個馬背民族。打獵對於他們不僅是一種生存手段,還是一種習武方式。

除了大俠蕭峰以死明志化解冤仇,我們還對契丹的歷史瞭解多少

契丹后妃多數都有獵場經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后述律平、遼景宗耶律賢皇后蕭綽(蕭燕燕)都是名垂青史的大遼太后。

尤其是蕭燕燕,這位受漢文化陶冶較深,既有契丹氣質,又有漢族智慧的女政治家,她曾執掌遼朝兩代政權(景宗和聖宗前期),垂四十年,使契丹帝國由中興而鼎盛。

她曾親率大軍威脅北宋都城,與北宋訂立了著名的“澶淵之盟”,形成了宋遼友好往來120年的和平局面。

契丹族在建國之初,耶律阿保機曾親手製定“尊孔崇儒”的基本國策,其後諸帝恪守不移,常以陶醉於漢文化為自豪。

在遼人的史料乃至國書裡,多次以“中國”自居,不僅如此,還以“中國正統”自詡。可見其博採眾長的文化吸納精神,以及“漢契一體”的文化情結。

故人已去,遺蹟猶存。在契丹人生活過的這片山水之間,現在已經有了很多遼代旅遊線路,大家可以在此感知一個民族那深隱著又真切的心靈秘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