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茶滋於水,水藉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顧,缺一則廢。” 茶於器中才能綻放最曼妙的身姿,每種藝術誕生之初皆由用開始,唐宋之時,茶從解渴之物到被浸潤成文人雅緻生活的象徵,與鈞瓷的興盛在歷史的更迭中逐漸交織......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郭義興

1971年出生於河南省禹州市,禹州市鈞興茶具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當代中國中青年鈞瓷藝術家。曾向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晉佩章學習鈞瓷藝術,專業從事傳統鈞瓷茶具製作。

郭義興老師於2002年開始從事鈞瓷的燒製,2012年創辦禹州市鈞興茶具藝術工作室。2015年建立河南興鈞堂鈞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郭義興專門從事鈞瓷茶具的設計與燒製。每件茶具作品都精心設計,並且堅持手拉坯成型。器型追求規整、端正、大方,富於氣質。其釉色多為藍釉紅斑和裡藍外爐鈞的釉色。其燒製的作品,品類豐富,造型各異。胎質精純,堅實細膩;釉色渾然天成、乳光晶瑩、層次感強,具有難以言表的意境美。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宜興紫砂制壺歷史悠久,大多數人從紫砂壺瞭解到中國茶道,但郭義興認為,鈞瓷作為比陶器更高級的燒造藝術品,擁有著更高的使用與藝術價值

,更與宋時興起的茶文化有著不解之緣。於是在其多次實驗與矢志追求中,彌散流轉的茶香與鈞瓷茶壺,終於在他的手中完美的相遇。


北方飲茶之風興起時間晚,在鈞瓷茶壺的創造上,經驗也少之又少,郭義興多次前往紫砂產地宜興學習南方茶壺的製作與燒製方法,希望能從中獲得鈞瓷茶壺燒製的靈感。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老子言“和其光,同其塵。”,意思是順變而變、不自立異,而郭義興研究鈞瓷茶壺的四字箴言則是“和光摒塵”,意思是虛心學習南方紫砂壺製作的精髓,並在燒製中摒棄南方茶壺製造的缺點及不適於鈞瓷燒製的地方,例如紫砂為陶製品,在高溫下並不軟化,因此壺口基本很少出現收縮的情況,鈞瓷則不然,於是郭義興不斷尋找方法使高溫鍛造的鈞瓷也能克服壺蓋蓋不嚴的難題。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正如他說:“心和壺合為一處,才能細細感受它們是如何在藝術的燃燒裡綻放生命的。”

鈞瓷壺釉厚的特點也讓郭義興在其密閉性的研究中下了許多功夫,他堅持手拉,反覆試驗,廢品不計其數,終於在壺身弧度與壺身與壺蓋的結合上做到嚴絲合縫,過度自然,壺嘴壺把壺紐成一條線,製作出的茶壺

汲取了南壺的精髓,又形成了獨特的北派特色,造型別致,線條流暢,渾然天成,壺嘴出水流暢,揚手即止,看似簡約,實則嚴謹。

宋韻歸處,畫圖難足

郭義興鈞制壺的另一個追求是“迴歸”,迴歸最本真的藝術創作,迴歸宋代鈞瓷最具有的生命力。如果說紫砂茶壺身著的是一身素衣,那麼郭義興的爐鈞釉色便是為美人又披了綵衣,增了韻味。最迴歸本真的釉色或許就是能將清新與明麗結合,能散射出不絢麗、不張揚,卻攝人心魄的寶光。


郭義興將北方燒製爐鈞的傳統工藝與經過改進的南方壺形相結合,低溫素燒,高溫釉燒,經過不斷的探索實驗,才掌握了還原氣氛的控制技術,經過變形、留釉、炸裂的一系列困難後,終於將爐鈞溫潤古樸,渾厚內蘊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雞血紅滴在帶著金斑的青綠色上,構成顛沛流動的景色,青色與深藍的交映,容納的是城市花火中難以見到的山海流瀾。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他迴歸的不僅僅是釉色,更是韻味,壺身形成的釉色中有大千世界:點點青綠便可以邀風,片片天青可以邀月,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詩詞歌賦都無法名狀的韻味,卻被一把小小的茶壺收攘其中,壺身翻轉,不知千年之前擲地有聲的詩文,能不能通過絲絲清冽的茶湯偷偷走進心中,沁入心脾。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鈞瓷誕生於被風雅韻致圍繞著的時代。幾孤風月,屢變星霜,當宋的風華漸漸遠去,鈞瓷對宋韻迴歸就成了它獲得新的生命的力量。郭義興對鈞瓷茶具追求的方向也正是希望能憑一己之力給予瓷器千年前的生命。

平蕪盡處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鈞瓷藝術追求沒有頂峰,郭義興說自己正在杳杳長路上探尋,他認為“大用可為大美”,宋代文人藝術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才是鈞瓷茶具最好的歸處。


宋代文化可以追尋,難的是將古人文化與現代美學的完美結合,郭義興認為:生活成就了器物,器物服務於生活,現代美學不斷追求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他便在壺身中將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將茶壺以實用藝術的身份融入傳統與現代美學結合的漩渦,小小的壺身中蘊藏的卻是生活與藝術相遇互融的乾坤。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貼著大地,深藏在谷底,而郭義興鈞瓷茶壺正追求的也正是不張揚的、熨貼著心靈的藝術,深藏於紋路,內斂於金斑,卻能在用心撫摸、細細品味的瞬間迸發出美感的作品才是經得起時間打磨的藝術品。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郭義興認為自己一路追尋鈞瓷藝術的路程沒有盡頭,只有路口。如何從對鈞瓷單向度的追逐中抽離出來,給予鈞瓷茶具更持久的觀賞時間,也賦予其更長的生命,則是他下一步要努力追尋的。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如果說對一件鈞瓷作品看一眼,摸一下,便是對宋代厚土火窯綿延千秋的敬重與仰慕。那鈞瓷與茶壺的結合,一定是讓人們體驗宋代雅緻生活的最好載體與文化符號,千年的歷史就此從彼岸跨越到此岸。


而郭義興追求鈞瓷茶壺製作的境界正是在從彼岸向此岸到達的獨特嘗試,在多向度的追尋中,也形成了他極具特色、獨一無二的鈞瓷壺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