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集聚鄉村振興新動能

春節臨近,在永興縣政府院內召開的一次“圓桌會議”上,討論異常“火熱”。這次特殊會議的人員有永興縣人民政府縣長、副縣長、農業企業家代表、有關部門負責人。他們是來商量如何進一步發揮農業企業對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

“今年我們將把農業產業作為政府工作重中之中,按照“規劃引領、構建平臺、引進主體、精準對接、強化服務”的思路,在“建、招、培”上下功夫,務實推進農產品科技產業園、湘陰渡田園綜合體示範區等項目建設,力促鄉村振興戰略在永興‘落地生根’。”永興縣縣長劉朝暉擲地有聲。

蓄力:讓產業強起來

永興縣地處湖南省東南部,素有“油茶之鄉”“冰糖橙之鄉”等美譽,也是湖南省的產糧大縣。近年來,該縣把農業產業化作為重要抓手來助推城鄉統籌發展,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的永興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構建了“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社會促動”的農業產業化長效機制。以發展精緻高效農業為主攻,按照“建基地、扶龍頭、抓項目、打品牌、拓市場”的思路,不斷壯大水稻、永興冰糖橙、油茶、生態養殖四大產業,創新走實體化運營、規模化種植、園區化發展、市場化營銷、品牌化壯大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路子。

農業產業強不強,關鍵靠內生力。該縣充分利用科技驅動,組建了由9名省級專家、98名縣鄉農業科技人員共107人的永興縣科技服務團,分成12個服務小隊,進基地、進貧困村、進農戶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同時,還加強與校企合作,不斷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含量,目前,湖南華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湖南農業大學建立長期穩定的技術合作關係,鄧子牛教授定期對黃泥涌水及湘陰渡山衝等冰糖橙基地進行技術指導。永興源和油茶有限公司與湖南省油茶研究所進行長期技術合作,指導油茶產業產業化發展。此外,該縣還組織縣內農業龍頭企業參加中國國際農交會、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中國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湖南(郴州)特色農產品博覽會等各類農展會,尋求與外地市場對接,全方位打開農產品的銷路。

同時,為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縣裡出臺了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大力發展莊園農業等。在財政貸款貼息、稅收獎補、獎勵示範創建和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縣財政專門安排莊園經濟發展扶持資金,根據新授予的星級農莊等級,分別給予20萬至50萬元不等的獎勵。縣財政每年還安排預算500萬元,用於獎勵扶持農業企業、農業項目等,促進特色農業快速發展。目前,該縣共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0家,年內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縣級15家。全縣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現價總產值12億元,營業收入10億元,實現利潤6800萬元,帶動農戶3.4萬戶就業。

發力:讓鄉村活起來

從京港澳高速永興互通口下來,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連片的青瓦白牆江南民居,村邊道路銀杏、香樟等名貴樹木成行成團,精緻遊園小徑通幽,村莊四周魚塘邊坡、清波中游魚成群……永興縣湘陰渡堡口村民都說,這是美麗鄉村建設給村裡帶來的變化。

經過前幾年的“厚積薄發”,該縣鄉村面貌實現了大變樣。如何讓產業興旺在鄉村進一步凸顯,讓農民的口袋子逐漸鼓起來?“站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上,永興的決策者在思考。

融合發展是一條可行的路子!在具體實施中,該縣把農業和旅遊深度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現代農莊、家庭農場、精品觀光點、農家樂等休閒旅遊產業。

“馬上過春節了,現在到我們這邊的遊客幾乎天天爆滿。”湘陰渡沃原生態農莊負責人何文華介紹,通過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現在的莊園集觀光、休閒、養生、文化、娛樂於一體,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同時,為實現由點成帶、由帶成片,推進全縣農業發展,永興縣將便江沿線風光帶、注江風光帶以及湘陰渡鎮堡口村等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打造成休閒農業及鄉村旅遊精品,示範帶動發展。目前,全縣共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134家,休閒農莊32家,年內接待人數95萬人次,帶動農戶就業數5100人。

在新機制激勵下,永興縣實施“造血”工程,盤活農村土地,提速鄉村經濟。該縣農村土地通過多形式、全方位流轉,年內新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2.3萬畝,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近200萬畝,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發展上規模、發展方式更綠色。

“近年來,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務工、土地資金入股等扶貧方式,吸引120戶農戶以土地入股、參與經營、保底回收的方式進入合作社,已帶動109戶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脫貧。”介紹的正是該縣湘陰渡藍勃高新農科專業合作社“90後”負責人李樂意。目前,合作社流轉油塘、山衝、堡口等村的土地2200多畝,已種冰糖橙1400畝、黃桃300多畝,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餘元。(劉武、曾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