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通》速读: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微精通》速读: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封面

你好,本次为您解读的书是《微精通》,它的副标题是“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我们在人生之中或多或少会对某些因为一些原因而无法学习的技能或者兴趣的遗憾吧。比如谁都有学一门乐器的想法,却总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学。每次想学的时候又会找各种借口来逃避,如此反复之后留给内心的不是遗忘,而是自责和内疚。那会给心灵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与工作。


本书作者

罗伯特·特威格尔(Robert Twigger),毕业于牛津大学政治系、哲学系。畅销书作家、探险旅行家、终身微精通实践家。他的第一本书《愤怒的白道服》(Angry White Pyjamas),讲述其在日本道场学习一年武术的经历,获得威廉·希尔年度体育类图书奖(William Hill Sports Book of the Year Award)和萨默塞特·毛姆奖(Somerset Maugham Award)。他曾为多家机构讲授风险管理、自由博识、领导力课程,其中包括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商学院、牛津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宝洁公司、马士基航运公司等。多领域的涉猎让他可以有众多不同的视角来观看问题,同时也能更乐此不彼的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为什么要读本书?

来畅想一下,如果可以用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方法快速学会一样感兴趣的技能的话,人生是否会更加多姿多彩呢?本书作者就是这么一位掌握多种技能,生活又多姿多彩的人。我们自小就从老师或者别的什么书籍中经常看到“一门技能要用一生去体会,去练习”,这也让我们对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带来了一些恐惧。谁都想日子过的惬意,谁都想尝试不同的事情,谁都不想被一件事情框定住自己的一生。

本书告诉我们一种方法,可以对感兴趣的技能或事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精通”,甚至可能其过程让你愉快到不可能放弃。我们未必一定要对某一项技能钻研成达人的程度,但我们可以达到一种灵活运用的“微精通”的程度,从而拓展我们的思维,让生活和工作变的更多姿多彩,也让人生变的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1、微精通的好处

微精通是一种完整的、独立的实践体系,也可以扩展到更大的领域之中。我们可以精通一件小事,把它做大,也可以二者都做。它可被复验,且往往能取得成功。它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对其进行调整。

大部分的技能实践中,入门技巧占很大的比重,是整件事情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是推动任务前进的主要动力。许多学霸自称他们有能力搞定多门外语、微积分、C语言,但他们都会故意忽略掉一点:学校的那种学习太死板,太乏味,还傻乎乎的。但是入门技巧却能将这些缺点一扫而光。它能从入门技巧中学到改技能的核心,为我们的技能树中拓展出新的分支。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学过很多东西,最后都会放弃。并认为学会那些东西的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承认自己的无能。但是运用微精通的理论,我们就可以从一小点入手,然后逆流而上,学到更多。

无法学会一样技能的最大原因是半途而废、失去动力、心烦意乱。实际上更多的原因是得不到更多的反馈来激励自己。得不到反馈,或者得不到进步的体现的话,很快便会失去信息,甚至放弃,尤其是在自学的情况下。

快速学习、强化课程、捷径什么的都无所谓,如果拿不出像样的作品,最终还是会放弃。当你把自己所学的在聊天的时候说出的时候,朋友们通常会说:“别光纸上谈兵,展示一下吧”。

如果实现了“微精通”,你就能得意洋洋了,无论是炫技还是暗自高兴都随你了。通常我们被灌输的想法是,当你获取到了足够的知识之后,才能够对别人进行传授。但人们想要把学到的东西马上传递给别人,而不是再等上五年。

当我们用微精通学会了多种技能之后,就能更快的学会更多的技能。因为很多技能其实是跨领域的。还能对思维有更多的创造力,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学习都至关重要。想想那些创意大师,那些伟大的企业家,哪个不是兴趣浓厚的跨界人士?

更重要的是,在别人眼里,你会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本质上装逼是第一需求,是否实用那都是后话。

如果你对这样的技能有兴趣的话,那么请随我来一起来对“微精通”一探究竟。


2、如何进行微精通

首先要选择一个项目

先选择一项微精通的项目,一项我们一直想学,却一直迟迟没有动手学习的项目。比如:摄影、画画、制作小点心,爬绳等等。

这个项目还得稍微有点难度,需要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够得着。

“只有哪些具有陡峭学习曲线的东西才值得学习。”

进入这样的学习时,我们才会静下心来,不再给自己找借口。所以找点有难度的事情来做。


拆解项目

微精通的其中一个好处就在于不要让自己处于“过于复杂”的陷阱之中。我们经常遇到那种有很高门槛的事情。这让人望而却步,我们需要许多的资格或者装备以及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看起来都复杂的荒谬至极,搞的我们都远观而不可亵玩。要么拒绝,要么像苦行僧那般的前行。

为了避免淹没在错综复杂的事务之中,将项目拆解成多项任务之后,我们将回到简单而精妙的有益世界世界之中。

樊登读书会的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例子:把大象放到冰箱里要几步?打开冰箱,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只要三步。但是如果大象放不进去呢?在把大象放进去的这一步骤,在分解出三步,如果还不行,再进行分解,如此往复。把重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小步骤小任务。


仔细钻研入门技巧

所有的新技能在实践的初期都会存在障碍,而掌握入门技巧能够克服这些障碍,其中一些需要增强自信心和熟悉度。

入门技巧能让我们快速的对事物有基本的把握,可能到中期阶段就不需要了,但在最初阶段,它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我们大致可以把需要掌握的技巧分为入门技巧和实验方法。所幸的是很多入门技巧都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找到,尤其是B站,还能咨询专家询问窍门。有时候窍门不止一个。

入门技巧有很多种形式,它可以是最简单的改进方法,比如握笔的姿势高一点,做煎蛋卷前先分离蛋清和蛋黄;也可以专注训练某一方面,比如要玩滑板,先要可以站在滑板上不跌倒;要用滑板做360度空翻动作前,先转动眼睛和脑袋,然后身体跟上等等。

入门技巧可以让我们很投入的做事情,我们可以很安心的告诉自己,知道了技巧就能做。即使不能很快做好,起码可以提高速度,让我们可以忍受长达几个小时的练习时间。

随着学习的推进,到达了某个点之后,我们会发现不再需要这些技巧了,这说明它们一件完成了让我们达到“微精通”的使命了。

我们想对某项技能使用“微精通”来学习的时候,并非一定有什么宏伟的目标,可能仅仅是因为好玩。那么我们有时候也没必要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学习,可以从感兴趣的部分开始学习。

比如画画,我对画画的兴趣在于画出可爱的女孩子。那么我的起步就并非是从圆锥体与静物开始,而是直接从画人体的局部开始。再或者直接从描画开始。当描画不能满足我之后,再开始对基础技能的学习。因为我明白每一步的基础技能才能让我后面的画画变的容易。

入门技巧和基础能力固然重要,保持最大的兴趣可以让我们坚持下去,而不是让学习变成一种“苦修”。


咨询专家,借用工具

有时自己琢磨会走许多的弯路,尤其在瓶颈无法突破的时候。

我在学习口琴演奏的时候即时如此。《小星星》是我第一个演奏成功的曲目,当我觉得这首曲子只是开始的时候,遇到第二首曲子《雪绒花》的时候才知道《小星星》是我的“巅峰”。

而这个时候咨询专家是少走弯路的最好方法。专家会告诉你许多在练习时候会忽略掉的问题,从而可以指出突破瓶颈的道路。

再说说《雪绒花》,我之所以无法完整的吹出这首曲子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心中根本没有节奏的概念。仅仅是按照脑子里听过的那个节奏进行吹奏,因此常常在吹奏的时候忙不过来。

在咨询过专家之后,懂得了节奏的重要性,而不是跟随着脑中所记忆的进行演奏。我的大脑还不是演奏脑,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觉,依靠节拍器可以将这个过程变的更加简单。

学习推进的时候,有工具来打破固有习惯思维会让人觉得惊喜,它能建立合理分配精力的层级结构。而我们只需要在关键时刻集中精力奋力突破就可以了,不需要全程使出吃奶的力气。

但是在找寻专家之前,应该先发掘出该技能的兴趣点。能用计算机程序弄出点好玩的东西可比只了解纸面上的知识要有趣和有用的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童心,孩子们在正式搞懂一个东西之前,就能发现很多乐趣。


可反复验证,可实验

微精通必须能不断的被重复,不然就太无趣了。最重要的是要能越做越好,一遍遍的实践,看着自己持续的进步,会感觉非常的好。

用互联网的话语来说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其过程可以重复,结局却令人惊喜,从而让人上瘾。如果太容易预测结局,就会觉得无聊。这也是所选项目要略微有点难度的原因。

每次重复后都做总结,给自己机会在下一次做的更好,这就是游戏性。要做到这一点,微精通就必须是易重复的。

比如:写小说不算微精通,但写100字的微小说就算。攀登珠穆朗玛峰不算,攀爬岩墙就是。

反复验证的过程也是反复的实验,在验证之中找寻可以改进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一旦有了进步,就会有收获,会让我们更加持续不断的练习,完善改进。

每项微精通的实现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总能让我们乐在其中。而这也能让我们知道这些变化能推进到什么程度,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学习的过程中暂时忘记学习结果,沉溺于改进的过程,那才是真正的学习。

而每一个反复验证的阶段也可以展示给朋友看,得到称赞的同时也能更激励我们走向下一步。


到这里为止,微精通的方法已经在这一节中说完了。但还没有结束,我们会在下面一节里具体列举几个微精通学习的例子。

我们先把微精通的核心用最快的速度来整理一下:

1、选择一个自己有兴趣且略有难度的项目。

2、仔细钻研入门技巧,那是大多数技能的核心。

3、咨询专家并借用工具。

4、过程要短,并可以反复验证,那样才可以获得持续性的进步和坚持下去的兴趣。


3、微精通的例子

以上所说的微精通的方法似乎太过于抽象化了,何况每个需要微精通的技能情况又不太一样,很难彻底理解上面所说的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那么我们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微精通。


绘制出漂亮的线稿

画画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个梦想,尤其是看到那些大神们作品的时候。这些大神的作品让我们仰慕,同时也会掐灭我们心中的一丝希望。对于那些已经从业很多年还在持续不断的训练的大神来说我们的确望而却步,也追赶不上。

但是我们把画画这一过程拆解开来无非是:线稿、上色、修改/

我们只说线稿,因为绘画领域首先接触到的都是线。然后找一张自己喜欢的线稿图开始临摹吧。很多大师也都会出版过适合临摹的草图集,非常适合与用来练习。

在绘画的时候,初学者通常会追求画的又好又像。但一味追求“好”是非常错误的。比如画一个冰激凌,即便上面的花纹画错了,只要看着“酷”就可以了。那种复杂的线条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只要把临摹的对象作为灵感的来源而不只是参照物就可以了。这样画起来更开心,效果也更好。

告诉自己,不论多基础的画,完成就能获得快乐。而画相同的对象并不一定会让人厌倦,有人一直在画茶杯和玻璃杯,每次都能通过更仔细的观察看到物体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细微差别,于是又向前进了一步。与摄影不同,同一物体的绘画可以有千变万化的区别。

或许有人会说临摹不是原创,那是一派胡言。临摹是入门方法,可以借此获取信息并慢慢上手,更重要的是用临摹来找寻自己喜欢以及顺手的风格。

有没有发现,仅仅是入门的方法,却是可以反复验证的,且每一次都能看到不同的效果且提高。临摹喜欢的作品也能让自己坚持下去,并看到不足,并在下一次练习的时候提高。

我们可以在这里停下来,用这个方法去学习别的技能,也可以继续深入的去练习这个技能,直到成为下一位大师。


即兴演讲15分钟

杰出的人都善于演讲,善于在别人的面前表达自己。看看那些美国政客们哪个不是口若悬河,哪个不是张口就来?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演讲简直就像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一样的难受,甚至大小便失禁都有可能。

尤其是公开演讲。但这无疑是大多数职业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

工作中或者宴会上,有时候会突然被轮到自己发表致辞,一昧的向后躲只会造成别人更想推你上去的举动。这个时候很需要即兴演讲的能力,有关这方面的具体学识可以去看一本叫做《即兴演讲》的书籍,这里讲述的是用微精通归纳的技巧。

1、描述我们现在的所思所想。如果觉得紧张,没准备好,就直接告诉听众。如果要说的主题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就说这个主题让自己联想到什么,给自己什么样的感觉。即便说的不太好,让大家笑一下总是好的。

2、如果卡壳了,积极热情的马上请教观众。可以肯定,总是有人对你说的话题了解的更多一些。要积极热情、非常尊敬的对待那些愿意来帮助你的人。

3、尽可能的享受公开演讲。只要尽量放松,和听众积极互动,不去刻意思考演讲稿的内容,就算说的不太好玩,大家也会觉得你很有趣。

4、主动演讲,在酒吧,聚会上都行。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但这是增强信心和提升幽默感的方法,而自信和幽默常常是成功演讲的关键。

有没看出来,与上面一个例子略有不同,但方法大致是想通的:

先找到入口(入门),用自己所知道东西的来说,实在不知道就通过联想来说。一旦卡壳请教现场观众,保持谦卑的态度。享受演讲来让这个技能可以坚持下去,主动在可以练习的区域进行练习,并不断的提高。在演讲这个技能中,可以更多次的公开表演,自然就会获得更大的提高。


写一手漂亮的字

谁都希望写一手漂亮的字。尤其是在这个触摸屏几乎称霸天下的时候更需要字迹来展现自己。想想我们去面试的时候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歪歪妞妞的字迹会留下多么不好的印象?其中也包括我在内。那么良好的手写体就是解决的方法了。看本文的各位应该都早就工作了吧,也看过许多公文的手写体,那么只需要在原本写字的习惯上略微改进一点点即可。

1、首先就是握笔高一些,要真的很高。握笔高的话我们就不只是用手腕和手指用力了,而是会让整个手臂动起来。利用手臂可以提高手写水平,字体会更飘逸,看着更好。

2、尽量写的快一点。速度和美感是会相互对抗的。如果写的慢,结果就是字形会歪歪扭扭非常丑。所以提高速度但保证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改善的最好方法是练习,可以多写日记的方法来进行。尤其是写字的对自我的反馈非常的迅速和快捷,十分有利于快速进行调整。加上日记也是一种生活的记忆,谁也不想在年老的时候看到日记上的蝌蚪文而发怒吧。

3、合适的工具。不得不说好的笔写出来会非常的顺滑,并让自己可以爱上书写。再买一本精美的笔记本。有了合适的工具,我们会更加的努力。但请不要只停留在“新年计划”的阶段。

4、每一次书写都当作自己成果的展示。可以收集一些明信片,坚持用它们来与朋友之间保持联系。古老的方式往往更能加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却也更能激励自己要写一手好字。


成为街头摄影师

街头摄影现在已经是一种时尚,随着小型数码相机的兴起进入了所有人的事业。加上现在的智能机的摄像头也拥有了不亚于部分小型数码相机的功能后,一种全民摄影师的风潮似乎正在兴起。

1、入门的技巧很简单,就是“靠近点”。按下快门前,勇敢的上前两三步,尽可能的靠近要拍摄的物体。如果是为了拍场景的话,则需要离远一点,有大广角的话则最好。但是街头摄影往往是针对某一个很有趣的物体进行拍摄,因此靠近点是最好的入门技巧。原本想推荐某一款手机的,怕被嫌疑打广告,还是算了。

2、手抖动是初学者常见的问题,现在的大部分手机和卡片机都有防抖的功能,记得要开启。而利用云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常常会碰到一种问题,就是看到一个好玩的事情拿出相机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或者说拍出来太过于模糊,最后开始懊悔为什么动作那么慢。

这里说一个街头摄影师森山大道的故事,他以“行走模式”拍摄时,并不会刻意的去寻找正在发生的有趣的画面,而是找到一个好的背景,等待着好玩的事情在面膜发生(比如一辆自行车过去、一群玩耍的小孩子)。但是这种动态的拍摄即便快门设置的到1/500秒也会出现模糊。所以他也要尽量的靠近拍摄,在可能造成别人不快的情况下,他用黑胶带裹住相机,那样就不太显眼了。

(看,这就是一个借鉴专业人士的范例,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3、装备不需要昂贵,只要合适即可。现在手机摄影的流行也是因为设备不便利的话就很难带到外面去。加上手机拍摄不会对周围的陌生人造成太大的反感。

4、成果的回报刻意在社交网站上展示拍摄的照片,尽可能的多上传,就会有更多的人来评判它们的优劣,而我们的兴趣和精进会越大。

5、比起单反,数码摄影更容易上映。一天拍摄上千张也可以,还不会手酸。(我家的无敌兔相机每次摸到它们就觉得“累”)日复一日的拍摄,很快就能提高技术。重要的是可以随手拍摄。

6、有无线的实验性。色彩、黑白、滤镜,处理过程可以增加色彩的饱和度,提高对比度。尤其是现在的各种P图软件,更是把摄影带入了一个具有实验性和创造性、充满期待的精彩世界。


4、微精通后的人生

得到的王烁老师说过:“我们哪里有资格去教育孩子,孩子在求知欲上远远高于我们。他们不畏惧失败,永远在饥渴的学习。”

一切始于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就不会关注,更不会学习。快乐的人有很多兴趣,人也很风趣,严重缺乏兴趣是心情抑郁的征兆之一。但没有人会给我们送“兴趣许可”。

我们依靠着影像来产生快感,却理所当然的放弃了真正的参与。那显得我们很“专业”,但无法感动。所以,让我们重新学习如何释放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兴趣到一切事务中去,并付诸行动。

生活的目标并非精通一门学科,尽管看起来很诱人。很多某一领域的大师活的并不快乐,还浪费生命。生活的目标是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过我们能够过的日子。那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博学、开放、有活力。实现各种微精通,让自己对任何东西都有兴趣而积极投入。

当我们懂的越多,越能对事物提出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就越有利。不同领域的知识常以惊人的方式取长补短。毕竟,创造的核心是将未曾有过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想想看,多领域的知识协同的时候,我们的精进速度就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了。而对多领域的“微精通”也并非要花上太多的时间,只要按照相关步骤反复实验几次就可以了。

因此学习了微精通后,会变得更加的多才多艺,更快乐、更成功。我们拖延、我们学习、我们懒惰。本质上不就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吗?但了解了微精通之后,我们将获得平静,获得成长。就仿佛有了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的朋友那般。

所以,想做就做,先从入门阶段开始,不断的精进,不断的“精通”新的领域,这是我们走向平静和幸福的途径。


总结

这本书说到这里算是结束了。我们来重新总结一下本书所说的观点,所谓的“微精通”是以兴趣和入门作为出发点,快速了解一门学科和技能的手段。从感兴趣的方法入手,滴水渗透式的方法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来对一门学科进行基本的掌握。入门之后是否要再继续深入,则要看这个学科或者技能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了。如果没有可以立刻换一个,有的话则继续用这类可以反复验证小步快跑的方法继续深入和练习。

在不断的拓展新领域的时候,我们可能成不了专家,却会更加的博学。这样可以让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有更多的角度和观点。当然也更适合与创新。

如果对“微精通”感兴趣的朋友的话,希望可以去看看原书,里面大量的实例可以让人更透彻的了解其原理和实践步骤。

我做的解读仅仅是我个人对本书的理解,希望大家喜欢。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