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任家城是周至縣竹峪鄉的一個自然村,原名上坡典,又叫餘家坡,因清光緒時村裡有一個武舉人任東明,為加強村子的防禦,修建了城牆,建成城堡的樣式,改名叫任家城。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結束後,我西北野戰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潰了胡宗南的部隊,佔領了西安。胡宗南退守到寶雞扶風、眉縣一帶、妄圖和青海的馬步芳、寧夏的馬鴻逵聯合起來阻擋我軍西進的腳步。於是,在以扶風、眉縣為中心、東起咸陽、西至寶雞、北涉西蘭之路、南達秦嶺北麓廣大地區,爆發了我西北野戰軍和胡宗南部隊決戰的扶眉戰役。這次戰役消滅胡宗南部隊一個兵團、四個軍、九個師43600人,徹底打垮了胡總南部隊,為西北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扶眉戰役前,胡宗南為阻擋我軍西進,在退卻的過程中,沿途設置了許多障礙,任家城就是一個。任家城兩邊為深溝,正面壁立千仞,地勢險要,易受難攻。敵人駐紮了一個加強營,並挾持30名群眾做為人質,據險而守。

我西北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發揚敢打敢拼的精神,於1949年7月12日一舉拿下了任家城,為我第一兵團南線西進清除了一個障礙,這就是著名的周至任家城戰鬥。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1949年7月12日,任家城戰鬥結束後,村民和戰士們將戰鬥中犧牲的30位戰士在村北坡塬的空地上掩埋,每人墓前豎一磚頭,寫上姓名(後來換成了水泥板)。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南區的30名烈士中,大部分不是陝西人,還有5名烈士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來,僅僅以水泥板上書上無名氏為紀念,他們都為西北的解放,在任家城的戰鬥中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後又增加了解放前夕犧牲的一名剿匪的公安戰士,及解放後犧牲的兩名同志,這33位烈士形成了陵園的南區。後來,黨和政府將扶眉戰役南線戰鬥中周至縣境內及附近犧牲的20名烈士遷移至陵園,形成了陵園的北區。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每年清明節前後,周至縣、眉縣的幹部群眾和廣大青少年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陵園,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到此祭掃烈士,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民警在任家城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掃活動。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民警代表向烈士墓碑敬獻花籃,種植了兩棵紀念樹,清掃了烈士墓碑。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參加祭掃活動的民警紛紛表示,要把英烈的事蹟作為學習的榜樣,始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凝聚警心警力,鑄就忠誠警魂,積極為周至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清明節,幹部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地來到周至縣任家城做什麼?


銘記一段歷史

照亮周至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