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魏晋系列:在古代,普通人想成为一名流芳千古的隐士有多难?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普通人怎样才能以隐士的身份名垂青史?




夜读魏晋系列:在古代,普通人想成为一名流芳千古的隐士有多难?

1.选好隐居的地方。


隐居是门学问,挑选隐居之所更是一门学问。


作为一名隐居新人,理想的隐居所在,就是既要有明山秀水,又不能离城市太远。有明山秀水加持,一方面会予人以高深莫测之感,人们对于自己拥有不了的东西总是会心生羡慕,当然还有嫉妒;另一方面,因为“居移气,养移体”,在好山好水的地方待久了,人就会变得好像吸收了天地精华一般,仙气十足。你看庄子笔下的仙子是住在“藐姑射之山”,谪仙人李白也动不动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夺天地造化之功的好地方对人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不能离城市太远就更好理解了,古代信息传播成本相当高,你要是住在“千山鸟飞绝”的地方,那就做好终老于此的心理准备吧!


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唐代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会如此抢手。成为很多怀才不遇的,官场失意的,或是中了进士后,嫌自己乌纱帽小的“隐者们”的不二选择。只要庙堂之上的掌权者觉得自己是圣君,他就必须贯彻“野无遗贤”的政治方针(重点是对“贤”的界定),所以离得近就占了先机,隐士这行竞争也是颇为激烈,还是抢前抓早的好!


不惟隐居,连做官也是如此,比如说清代考上进士的超级学霸们(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曾国藩),最多也就是去翰林院一呆,品级也不高,可是不要忘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只要你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晃悠,等到朝廷用人之际,皇帝也好,那些掌权的大佬们也好,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人才里总会有你。


历史上,无论是作为御前侍卫的和珅,还是出身翰林的曾国藩,用的都是这个套路。所以你如果是以留名青史为目的的,那最好离京城近一些,再近一些,保你机会多多,满意多多!


2.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夜读魏晋系列:在古代,普通人想成为一名流芳千古的隐士有多难?


王尔德说:一个人应该永远保持一点神秘感。


神秘感对于刚步入隐居生活的你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人往往对近处的东西视而不见,这并非刻意,恰恰是出于自然。熟视则自然会无睹,比如,你恐怕很难想象隔壁那位,天天光着膀子,歪嘴朝你笑的大爷可能真的就是一位逸士高人。“中隐隐于世”还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雪莱说:“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很重要,不管身居何处,你都要有能够和自己独处的能力,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晚年的一首诗: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里面只有自然风物和诗人自己,他无心睡眠,长夜徘徊,想要找个朋友喝酒,却苦于知音难求,所以只能成为一名孤独的饮者。可正是这份清冷和孤独,才让陶渊明其人多了一分疏离感和神秘感。


我们这一代人是很难享受孤独了,反而更愿意去对抗孤独,把自己仍在喧闹的人海里,进行自我催眠。这种方式自然无可厚非,不过当你在成为了一名隐士后,还动不动就呼朋唤友地去山下卤肉店里买一斤牛肉,半斤白酒,再来个打包的冒菜和四个鸭头,不得不说,大哥,你这怎么看都有点儿梁山好汉的架势啊......


3.要有点文艺范儿


进入到第三阶段,那你就是一名快得到民间机构认证的资深隐士了。作为一名资深隐士,除了要有自己的绝活外,比如学问好,气节高,老来俏(指的是越老越年轻),还不能往山沟沟里一蹲就完事儿了,咱至少还得保留个文艺范儿吧!


这不仅能帮你打发漫长的山居岁月,而且还是加分项。你看《三国演义》里,刘备连着两次都没看到诸葛亮本尊,那他为啥还能锲而不舍地接着拜访呢?


不要以为刘备多得是时间和耐心,居上位者最缺少的就是耐心。刘备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去第三次,那是因为在前两次的寻访中,他分别听到了一首歌和一首诗,我们姑且把第一首歌的歌词奉上,简要分析之: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这首诗从天地入手,谈论人事纷扰,争斗不休,最后以自己高卧隆中,超然物外收尾。表面看来颇有厌世意味,实则不然,一位方外之人却以谈天论地起兴,可见其胸襟之阔大,视野之高远,有这样见识和胸襟的人,当世之内,又有几人呢?而这样的人又为何甘于隐居,不去为天下苍生计呢?


夜读魏晋系列:在古代,普通人想成为一名流芳千古的隐士有多难?


很简单,书中有交代:“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人家是在潜龙勿用,相时而动。


《旧·箴》中说: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


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有的人话说得过于显豁,就失去了它的韵致;但过于含蓄,又会让人不解其意。这也是毛遂当初自荐时,惹得平原君不快的原因吧!如果没有毛遂的口才,诸君就请慎重使用这一招,咱总不能拽着某君的衣服,惨兮兮地对他说,”我都隐居两年了,快把我带走吧!”这样送上门的隐士,就算不会把买家吓到,也是会让人家瞧你不起啊!


如果你浑身上下真的一点艺术细菌都没有,那我只能给你另一个建议了,那就是设定剧情,出奇制胜。


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姜子牙爷爷,想他年逾七旬,华发苍颜,却能在渭水边上,稳如磐石地做出闲散钓鱼状。看到了周文王的豪车排场也纹丝不动,俨然把自己活成了一尊雕塑,再加上他左一个“直钩钓鱼”,右一句“愿者上钩”,瞬间就将行为艺术和语言艺术熔铸于一体,定格为永恒,这种种表现怎能不让备受殷商压迫,一心报仇的周文王为之心折呢?


4.认识掌握话语权的人


夜读魏晋系列:在古代,普通人想成为一名流芳千古的隐士有多难?


到了这个阶段,那就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首先,掌握话语权的是民间具有公信力的文化大咖们。


这个就不用过多解释了,如果能得到公众号大V们的倾力推荐,那真是想不名留青史都难,比如伯夷叔齐两兄弟,为了能够成全父亲的心愿,明明是两位公子,却甘心抛下爵位,隐居于首阳山。这还不算完,为了能够恪守心中的君臣大义,不与当权者合作,他们宁死不食周粟,靠着采集野菜过活,最后竟然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这样的节操和举动,真的是让人心生敬佩,真真堪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楷模!


孔子评价他们是“古之贤人也”、“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孟子说他们是“圣之清者";司马迁则更是将《伯夷叔齐列传》冠为《史记》列传之首,这三个人一个是春秋时代的儒家掌门人,一个是战国时代的儒门亚圣,一个是史学领域的超级大V,有这三人的延誉,伯夷叔齐在中华民族长河里的地位就算是确定下来了,二人代表的正是华夏文化历经千载而不断的骨气和脊梁。


此外,另一个掌握话语权的就是官媒了,在古代就是那些居上位者。


如果你认识一两个这样的人,并且他们极为赏识你,那你离青史留名的梦想真的就不远了。比如李白,就是经由当时的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以及玉真公主的引荐,才跳过科举,一跃龙门,成为了后来誉满江湖的李太白!


至于谢安,人家本身就是士族名流,所以出山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需要挑选一个最佳节点罢了。不过,老谢这种没有将隐居进行到底的行为,还是被时人所诟病,有人拿中药名字调侃他,说他:“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倒是也把他弄得老脸一羞,无言以对。


不过,盛世多君子,乱世多小人。如果你不幸生在了李林甫当政的唐朝,那就没有大家什么事儿了,因为唐玄宗时,李林甫主持了一场创了记录的科举考试,所以这场考试的结果是——零录取。


原因也正是上文提及的“野无遗贤”(你看,语言就是两片嘴,怎么说都行),这老李头真是敢说啊,重点是另一个老李头(唐玄宗李隆基)居然还就信了,这场考试改变了两个名人的命运,一个是高适,一个是杜甫。一个后来在安史之乱里建功立业,拜官封爵;一个在安史之乱里颠沛流离,以诗著史。


可见,大才如果未逢其时,也只能是徒叹奈何,况乎我辈呢?


在分析完具体的操作方法后,笔者还有两点建议请诸君留意:


第一,千万爱惜名节,可不要一个不小心把臭名留在了青史上。比如李白第二次出山,追随永王李璘到底是去平叛还是去叛乱一事,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爱李白者,认为李白只是政治天真,未曾有过想造反的意图;恨李白者,用老杜的一句诗来说,就是“世人皆欲杀”,虽说诗歌难免有所夸张,但是当时人对李白所起的杀念之大,如今读来也是让人触目惊心。


其二,现在房价贵得很,听说最近租金也涨得吓人,诸君要想久居这山清水秀之地,待时而飞,还请提前做好烧钱的准备!


所以,隐士们若想流芳千古,还是大不易的一件事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