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馬”--海子的詩歌特點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是八月最喜歡的詩人,本篇以介紹海子詩歌特點為主。

請大家耐心看完,對其作品能夠更好的理解。

純手打

多多支持哦

“以夢為馬”--海子的詩歌特點

“以夢為馬”--海子的詩歌特點

“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

安徽人,當代青年詩人,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海子一生短暫,自殺依舊是迷,但他留下來的詩歌作品確是文學界的璀璨寶珠。




為了便於理解,將詩歌分類後細講————


一、海子最主要,表現其詩意棲居(人以神行為尺度,謙卑純樸地棲居於天地之間。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人與自然相共鳴、相聯繫、相融合的過程。)和“實體”“元素”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村莊》《麥地》《新娘》....

海子對詩意棲居的表現,主要採用的是一種原型式的形式,是原始意象。拿鄉村詩來說,它所表現的鄉村生活不拘泥於個人經歷,也並非是實際生活或某個鄉村的實際情形,他所表現的是人類集體無意識鄉村生活的普泛的原型。(集體無意識,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情做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是無數同種類型的經驗在心理上殘存下來的沉澱物。)用原始意象講話的人等於用一千個舌頭在說話,他令人迷醉,他無比強大,同時,他把他要表達的意思提高到偶然和暫時之上,放在永久的領域。他把個人的命運變成人類的命運。

海子表現詩意棲居的詩之所以有力量,就在於它們超越了我們個別的鄉土經驗(偶然和暫時),而道出了我們人類存在於集體無意識深處那種對於鄉土生活的眷戀,對於大地的崇拜和感恩,當然亦包含著痛苦,以及儘管痛苦然而無條件的心甘情願地全盤接受。

例如他的許多表現土地或包含著河流、草原、的詩篇,許多表現或包含著“母親”“妻子”“新娘”“女孩子”“水井”“牧羊人”“植物”“野花”“田園”“家園”的詩篇等...就都是這樣一些包含著人類無意識深處的原始意象詩篇。

“以夢為馬”--海子的詩歌特點


海子詩歌對“元素”或“實體”的表現,這是與詩意棲居和集體無意識、原型等緊密相連的。

所謂“元素”和“實體”,就是我們面對洪荒自然時那種最純粹的自然物的根本形式(作為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對象或哲學式的抽象結果,實體也常常被表述為一種抽象的觀念形態

,例如中國的五行、印度的構成世界的四大元素等),例如水、大地、太陽、月亮、風、植物等。

例如他的《亞洲銅》,涉及的是“土地”實體,《阿爾的太陽》觸及“太陽”的實體,《啞脊背》觸及的亦是“土地和水”的實體等...

海子的相當一部分的詩歌,就是這類具有原型表達意義的,超凡入聖的有關詩意棲居和實體、元素的詩。海子詩歌的這種超越性意義,填補了中國詩歌缺乏宗教蘊意,缺乏超越性追求的缺陷或空白。


二、佔有重要分量的愛情詩歌。

例如《日記》《寫給脖子上的菩薩》《給B的生日》《你的手》《四姐妹》《得不到你》等等...數量極多。

濃厚的女性、母性崇拜和迷戀,實在是海子心裡個性的一個重要特點。

海子的愛情詩,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1.有著明確具體愛戀對象的愛情詩

,例如上面的《寫給脖子上的菩薩》《給B的生日》是的與B相關的,而《北方的樹林》《獻詩——給S》則是與S相關的,《太陽和野花》則是寫給AP的,而《四姐妹》則是與海子一生戀愛過的四個女性(B、S、AP、Y)相關,等等。

2.愛情詩表現的只是一般的泛愛,一般的喜愛。

因為海子有著濃厚的女性迷戀與崇拜情結,往往隨意遇上一個女孩,可能在心裡已經默默喜歡上了,在這點上,有點像賈寶玉。

例如有名的《日記》可能是寫給在西藏的某一位女詩人的,但他並不是海子的戀人,其中關係應只是幾面之緣。《北方門前》寫的只是一個坐在門前的鄉下姑娘,海子只是偶然看見了她們,連言語的交流都沒有。在如《給安慶》亦只是寫他在自己家鄉看見的一些可愛少女。

對於此類的愛情詩,要特別注意不要穿鑿附會,要懂得這只是一般的泛愛。

3.較為特別的愛情詩。

詩意棲居是海子是個表現最重要的主題。

在這樣的一些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新娘”“女孩子”“女俘虜”“妻子”等,實際只是筆下的詩意棲居生活的一個元素、一種原型,與本人的實際經歷可以說不相干。

“以夢為馬”--海子的詩歌特點


三、悲哀或絕望之詩。

從量來說,海子透露出悲觀絕望氣息的詩非常多,尤其是後半期,在其詩中幾乎呈壓倒性的優勢。

論其原因第一應是失戀,尤其是與B的初戀的失敗。他的詩集中那些極其悲愴感人的詩大多與這段戀情有關,例如《我請求:雨》《哭泣》《海子小夜曲》《七月不遠》《石頭的病 或七八年》就都與初戀B有關,而1989年寫的連續悲哀之作,如《遙遠的路程》《折梅》《神秘的二月時光》《黎明》等等,可以斷定是與那段失敗的初戀有關。

實際上,海子儘管在初戀失敗後有過好幾段戀情,但其實一直到他結束自己的生命,都並未能從那濃重的初戀陰影中走出來。此外,S似乎充當了他初戀傷痛的一種撫慰劑,當這種撫慰劑也沒有時,他似乎就完全沉浸於悲哀之中了。

第二就可稱為形而上的悲哀。所謂形而上的悲哀,就是這些悲哀是沒有具體的現實原因的,他們來源於對人生、世界的根本感受。例如人生的短暫、虛無、孤獨、神性的遁逸、世界的荒誕、等等。

海子對人生、世界這種朦朧的悲哀感,再加上悲哀憂鬱的天性,再加上其它的誘因,共同造成了他濃厚的悲哀絕望感。

例如《九月》《天鵝》《夜月》《雲朵》《土地、憂鬱、死亡》《祖國,或以夢為馬》等等。

第三種悲哀之源很不容易察覺,他們大概來源於海子童年、少年時期在農村那貧困而痛苦的經歷和感受。

海子單獨表現此種悲哀的詩很少,大多是融合在其他的情感表現中。最典型的一種表現方式就是,海子在表現他詩意棲居的美麗時,往往亦會糅合進此種苦痛感。

最典型的是《麥地與詩人》,詩人在詩中那痛苦地“質問”,其實就是代替中國那無數苦難的農民、苦難的土地在“痛苦質問”。

海子對於鄉村生活的這種痛苦感的表現,在藝術上還帶來了一種好處,就是他的痛苦因素的融合,使他的詩意棲居的詩作更具有質感、更真實,不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田園牧歌式的甜膩味道。

“以夢為馬”--海子的詩歌特點


四、一些極其幸福的詩篇。

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愛情的幸福,例如《城裡》《你的手》《幸福》等等。另有一些是由自然和愛情所激起的,如《活在珍貴的人間》《夏天的太陽》等。

第二種幸福感則是極度痛苦得死去活來之後獲得的一種新生感。這類詩雖然表現的是極度的幸福,但實際內是蘊藏著悲哀的。

end

當我們需要的時候

來和八月一起

把情緒寄託給詩句

InAugu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