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祕!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最近因為疫情,世界各國發生的魔幻事件真的很多,日本、澳洲紛紛上演

搶廁紙鬧劇,這又是哪出?小編一臉迷惑emmm~

我們都知道,在疫情爆發的初期,口罩成了國內供應緊缺的商品,曾引起過搶購。這還挺容易理解的,為了個人安全起見嘛。隨著疫情防控態勢逐漸好轉,國內產能大量釋放,口罩逐漸得到滿足。

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原本以為中國人搶購雙黃連

已經夠魔幻現實主義了

沒想到當疫情擴散全世界

各國出現了更魔幻的場面

意大利

要自由不要口罩

甚至有些人打出橫幅反對戴口罩

認為這是侵犯個人自由的行為

日本、澳洲

民眾瘋狂囤積衛生紙

今天,咱們就來關注一下令人不解的瘋狂搶購衛生紙事件。最近很多消息曝出,在日本、澳洲等國家,衛生紙一夜之間,突然成為搶購品,幾乎一人一車。到底怎麼回事?

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搶廁紙這個行為是從日本那邊傳來的。據說是因為大家聽到一些謠言,比如,在日本社交網站上,有些人發佈了一些關於“無法從中國進口原材料”、“日本難以生產廁紙” “廁紙和生理用品的原料都被拿去做口罩了”等虛假消息

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緊接著,居民們一個激靈,不由自主腦補:完了完了,“廁紙要斷貨了”,先下手為強,今天就去囤衛生紙去。擁有這種想法的民眾一傳十,十傳百,所以,你們懂的。

緊接著大家湧入超市,大量囤積生活用品時,衛生紙也成了搶購的物資,很多超市的貨架上的衛生紙被搶購一空。因此造成了日本民眾瘋狂囤衛生紙的情況發生。

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最後,日本官方不得不站出來闢謠:日本國內廁紙和口罩用的並不是同一種原料,也不依賴從中國進口。目前98%的廁紙是日本製造,只要不瘋狂搶購就不會出現短缺。對此也呼籲日本民眾保持冷靜,

不要相信謠言

不僅如此,衛生紙搶囤潮還刮到了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民眾上演了瘋狂一幕,堪比中國雙十一盛況。

超市貨架上的廁紙就被一搶而空,為了搶購,澳大利亞民眾甚至不惜大打出手。對此,一些超市不得不實行了限購措施。

那麼,為啥廁紙一夜之間成為了和口罩一樣稀缺的東西呢?小編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諮詢了學習物流和心理學的同學,頓有恍然大悟之感。讓我們看看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吧~

原因一:倉儲問題和視覺衝擊

這涉及到一個零售業的倉儲問題,或者說,是物流供應鏈的問題。

因為倉庫儲備空間有限,所以佔體積大、利潤低的廁紙進貨不會很多,從經濟角度

,每個超市不會用有限的儲備空間來放大量的廁紙,所以相對其他商品,如沙丁魚罐頭這類產品,廁紙架子空的更快。

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所以廁紙被清空之後剩下空空的架子,看著也更顯眼,對其他消費者來說是一種視覺衝擊。這會促使他們也加入搶購的行列,以滿足自己內心的消費衝動和慾望,大體積的廁紙帶來了滿滿的安全感,這是其他小件商品不能帶給他們的感受。

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於是即便超市有補貨,架子還是很快就空了。其實,其他商品民眾也有囤貨,只是不如廁紙被清空看起來那麼明顯。

有些超市甚至不過為了安撫民心滿足搶購需求,廁紙廠家已經開足馬力進入了24小時不間斷生產模式。

原因二:蝴蝶效應和跟風

心理學層面:“蝴蝶效應”(herd behaviour),從眾心理,看到別人買,自己不買的話會感到後悔。

有傳言說澳洲廁紙的原材料被中國壟斷,而中國現在疫情爆發,這些原材料都拿去做口罩了,已經不足以再給澳洲供貨了。

結果,第一批聽到這些傳言的人,抱著"buy it rather say sorry later"的心態開始屯,第二批不明所以的人看到別人屯,自己也慌了,一傳十,十傳百,蝴蝶效應就開始了。

在網上看到朋友分享:

今天提著廁紙的一個老太太上來問我,

為什麼每個人買紙?

我: 因為每個人都買了紙呀!

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不難想象,澳洲人民的心理活動大概是這樣:大家都買紙,如果我不買,到時候如果沒了我要咋辦?一開始大家只是買和囤額外的一包,但是後來事情發展到大家都對廁紙產生了蜜汁心理依賴,覺得搶到廁紙就有安全感,沒搶到就沒有。

消費者心理學家說這是正常現象。大家在面對未知的危機的時候,會選擇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獲得一些掌控情勢的安全感。很明顯,大家的簡單粗暴方法都是相似的。因此這次購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隨性

疫情迷惑行為大揭秘!為什麼全球都在“搶廁紙”?

有的店家已經貼出告示提醒“大部分廁紙是中國產”等消息是謠言,事實上澳洲的廁紙絕大部分都是本土生產的,完全不用擔心供應問題。而且澳大利亞衛生官員和多位專家也呼籲消費者保持冷靜,並表示搶購廁紙沒有必要,但依舊沒能阻止搶購熱潮。

最後,小編想對大家說:雖然面對災難,大家不可避免會產生恐慌,但是還是要保持冷靜呀,不要盲目跟風,理智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