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古人打狼居然用孩子当诱饵

  仔细想想这句话,颇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为了打到一只狼而不惜去冒让一个孩子丢掉性命的危险,这种做法也未免太残忍了点、代价也未免太大了点。其实最开始这句话的原形并不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而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跟孩子根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那么,这句俗语中的“鞋子”一词后来又怎么会讹变为“孩子”呢?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古人打狼居然用孩子当诱饵


  后来是因为在川蜀等地“鞋子”和“孩子”的发音非常的相似,人们口口相传后流传到其它的地区,也就变成了现在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但是真相并不是人们现在以为的父母们为追击狼群,情愿丢弃自己的孩子去充当诱饵。

  ,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三个音的,现代汉语中的j、q、x一部分来自古时的g、k、h,一部分来自z、c、s。所以,在古汉语中“鞋子”不读作“xie子”,而是读作“hai子”。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作了“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但是,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方言中,“鞋子”却一直被读成“haizi”。时间一长,人们就习非成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人们现在对这句话的误解,其实也是通过语言产生的,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言,因为发音原因,可能会跟其它地方的某些字相撞,会产生一些误会,我们在学习一些古代的谚语俗语的时候,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它们的由来,就能够避免这种尴尬的产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