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興名臣之一—也說胡林翼

晚清的“中興名臣”,榜上有“曾、左、彭、胡”四人:“曾”是曾國藩,“左”是左宗棠,“彭”是彭玉麟,“胡”是胡林翼。


晚清中興名臣之一—也說胡林翼

這四人中,曾國藩和左宗棠的大名騰於眾口,傳之四方,至今而不衰;雪帥彭玉麟以七十歲高齡取得晚清對外戰事中最輝煌的勝利—鎮南關大捷和涼山大捷,中國近代史的記憶再不好,也不會忘了這等英雄;唯有這個胡林翼,當時天下所推崇,雅望之高,一時無兩,只因盡瘁於國事,天不假年(去世虛歲五十),功業垂成與撒手之際,可惜可嘆啊!


晚清中興名臣之一—也說胡林翼

胡林翼

胡林翼,字詠芝,湖南益陽人,出身於富貴讀書家庭;他年少之時,公子哥兒的習氣很重,好為冶遊,風流自喜。

他的父親胡達源深以為憂,逼他刻苦讀書,可卻是彷彿是去趕鴨子上架,就是不讀。所以,胡達源常常擰眉動怒,但是搬出家法來,也唬不住他。

胡林翼自負才氣過人,從來就沒把那些陳言舊學放在心上當回事。沒辦法,胡父只好將這個孽子送到好友兩江總督陶澎的幕府,讓他好好領教領教“軍管”的滋味。

可是沒想到,胡林翼一點沒開化,依然我行我素,秦淮畫舫,選色徵歌,玩的不亦樂乎。

可是奇就奇怪這個平日裡十分嚴肅的陶澎,卻是獨獨對胡林翼網開一面,不但不管他,而且還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陶夫人一聽,立即大怒道:“你這算是怎麼回事?竟如此高看這個放蕩不羈的小子,連女兒的一生幸福都不要了!”

可是,陶澎卻是笑道:“詠芝將來為國操勞,沒有閒暇時間去尋歡作樂,現在享受享受,正是提前支取報酬,沒有什麼不可以嘛!”

大婚之夜,臨到入洞房的時候,竟然找不到新郎官的影子,最後發現他竟去喝花酒去了,而且喝的爛醉如泥,草草扶入洞房。

陶夫人自然是十分惱火,當場就埋怨陶澎擇婿不當。

可是,這個陶澎卻是再次寬解她道:“這個小夥子是璉瑚之器(孔子曾經如此誇獎子貢),不可小瞧,以後擔當大事,保準不會糊塗;至於他年少縱情,不可過分責備!”你說說看,天下竟有如此開明的岳父!

最重要的是,陶澎果然是獨具慧眼,能夠識熒熒大才於未露頭腳之時,他一早就看中他的女婿精金美玉的真實價值。

最後,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胡林翼日後操持權柄,立即洗心革面,脫胎換骨,完全摒棄了之前聲色犬馬的生活。

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很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這就是官場中的“和為貴”,要想在中國封建社會官場混的如魚得水,先得具備這個意識才好。


晚清中興名臣之一—也說胡林翼

官文劇照

當時,湖廣總督是滿人官文,此人姓“官”,並且很會做官,慈禧太后對他是青睞有加,恭親王也喜歡他的言行舉止;他名叫“文”,卻是胸無文韜,更無武略,基本上是個大草包。但是她根正苗紅,對官場上的黑厚把戲卻是十分的精通,除此之外別無所長。

你說,胡林翼會打心眼裡看得起這種老鱉似的人物嗎?可他是湖北巡撫(相當於湖北省長),官文是湖廣總督(相當於中南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後者沒少給胡林翼小鞋穿。

這要是換了別人,少不了窩裡鬥,內耗,可是胡林翼卻是以大局為重,主動與官文和好。這就引出一段精彩的故事來:

官文的妻子死的早,有位小老婆專寵專房,時間一長就成河東獅吼之勢。官文十分的怕老婆。知道內情的人不多。

於是,有一次他的小老婆過生日,官文就給他舉辦了一個生日派對,僚屬都前來賀壽。這時,有一位新來的臬司(相當於省司法長)也去了,一見是給官文的小老婆過生日,便本能的覺得朝廷命官怎麼能如此降格呢?他就大叫一聲“上當了!”然後拿回自己的賀禮,憤憤而退。

官文的小老婆一見這個傢伙不給面子,又哭又鬧,都怪官文沒有將她及時扶正,這才折了面子,當眾丟臉。

正巧的是,胡林翼在路上正好遇到了那位臬司,後者還在氣頭上,就一五一十的將這件事情給胡林翼說了。

胡林翼一聽,就笑著豎起大拇指,誇他講政治,講正氣,了不起,了不起!

可他的轎子並沒有回頭,仍按照既定方針,直徑去了官文的宅邸,將祝壽進行到底。於是,剛走了臬司,又來了巡撫,不僅將折回的面子全掙回來了,還得到不少盈餘。他的這個小老婆自是十分感激胡林翼的救場。

沒過多久,這個官文的小老婆就拜了胡林翼的母親為乾媽,最終如願以償的做了官文的正室。

從此以後,胡林翼只要有軍政方面的舉動,估計官文會掣肘和作梗的,就提前給他的這位義妹打招呼,讓她大扇耳旁風。

她也樂得胳膊肘往外拐,經常在官文的耳旁聒噪道:“你懂得什麼打仗行文!你的才識哪一點比得上我胡大哥!不如就按胡大哥意思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她竟成了胡林翼安插在官文身邊特工人員,這真的有意思。

胡林翼在湖北巡撫任上能夠有一番作為,多多少少走了些“裙帶關係”,但這又何妨?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大丈夫要建功立業,又豈能拘泥於細行瑣德?多多少少來些旁門左道才行!

不少正人君子潔身自好,覺得這樣有辱身份,不願意幹這些事情,那他註定了只能獨善其身,做不到兼濟天下。

胡林翼有大局觀,如果將他放在秦末淮陽街頭,他也會和韓信一樣受胯下之辱的。

中國的智者分為兩撥:一撥兒是隻願自潔,口口聲聲宣稱“大丈夫只可殺不可辱”,存的是避世之意;另一撥兒,存的是救世之心,勇於自汙,叫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兩種人很難說是誰對誰錯,主要視個人的氣質而定,不宜勉強。

在亂世,政治家的責任遠遠重於和平時期,光是發現人才還不夠,還要合理的使用人才;人才的調配無疑就是門大學問。

當年,湘軍水師的兩位大統領楊嶽斌和彭玉麟,都是身經百戰的虎將,分領長江內湖水師,因小事失和,最後鬧到彼此反目的地步。同袍內訌,這是兵家大忌。

胡林翼很清楚,這個心結不解,早晚要出大事。

於是,胡林翼就分別給這兩個水軍統領寫信,楊玉斌捷足先到,賓主握手言和;彭玉麟後到,兩人一見,楊嶽斌起身就要走;胡林翼起身硬是將他摁在座位上;彭玉麟一見也打算掉臂而去,胡林翼又是強行將他按在座位上。

彭楊二人相對無語,場面很是尷尬。

胡林翼則就設席開宴,“酌酒三鬥,自捧一斗,跪而進曰:‘現在天下糜爛到如此境地了,的確是仰賴您二位和衷共濟,支撐危局;您二人如今就別鬧彆扭了,要不然如何佐治中興大業呢!’他說完,泣下沾襟。”

彭玉麟和楊嶽斌也都是性情中人,一見胡林翼如此至誠,當即大為羞愧,趕緊扶起胡老闆,謝了罪,道了歉,彭楊二人也非雞腸小肚之人,遂和好如初。

胡林翼猶如東晉的衛階,有瑜亮高才,卻是蒲柳弱質,積勞成疾,死於盛年。

他死後,曾國藩在咸豐十一年九月的日記中感嘆道:“赤心以憂國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調和眾將,天下復有斯人哉!”

這的確是明眼者知人之言,並非討巧的溢美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