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公开写作8个月,我收获了什么?

从2019年1月开始,我最早是在简书上发表我写作的文字,后来是公众号,到现在的头条号。

平台换了几个,但是写作却一直没有断过。

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持续写作带给我的认知和改变却很大。所以,这篇文章,我不会说到很多钱的东西,但除了钱,依然值得一读。

持续公开写作8个月,我收获了什么?

我想把我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给那些想要写作的人一点信心。

01

写作带来的一个好习惯:早起

作为上班族,如果你想写作,但是又没有太多大片时间,你该怎么做?

答案就是早起。

早起,带来的闲暇时间,比一天中任何时刻都要宝贵。

一是,因为,早上的时光,没有人来打扰你,这个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和安静;做自己的事情,效率很高。

二是,早起的大脑,经过前一晚充分的休息,这个时候,很干净,没有其他的思想杂烩。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起床之后,大脑就要开始摄入各种各样的信息了,有的人醒来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刷朋友圈,看看朋友一晚上都干了啥,其他时间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外界给我们的信息。

在《成为作家》这一书中,作者反复给我们提及的观点是要——

早起写作;

持续公开写作8个月,我收获了什么?

早上起来,什么都不要做,直接到书桌上,打开电脑,进行写作,写什么都可以,把前一晚上的梦,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就好了。

我自己,现在,每天的写作也都是在早起的这段时间,早起一个多小时,专心写作。

很多人可能会问了:怎么样让自己早起呢?早上,我就是起不来怎么办?

早起的秘诀在于早睡。

如果不早睡,起不来很正常;坚持一段时间早睡早起,阻力会小很多,通过早起倒逼早睡;

第二,就是可以组团打卡早起;

一个人的动力远不及一群人做一件事情的动力,每天早上起床打卡,你看到别人那么早就起来了,有一种无形的动力会推动着你前行;

第三,将写作或者你喜欢的其他事情定为你今天必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当我们有一个任务或是目标的时候,早起似乎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最常见的是,比如,今天周六,原本是可以好好睡个懒觉的,但是公司今天要求上班,那么你就不得不早起,再比如,今天出差,飞起8点钟起飞,你不可能说7点钟,我再起来。

当你必须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一定能够起来,这件事情可以是写作,可以是你喜欢的事情。

这是写作带给我的第一个好习惯,我直到现在也保持在每天5点半到6点之前起床,然后写作一会。

02

写作的另一个好兄弟:阅读

如果,你想写作,那么读书肯定跑不了的,而且输入/输出比高达9:1。也就说,你想写1000字的内容,那你要读10000字的东西。想要写作的越多,就要读得越多。

不过也不要担心,当你输出的越多时,输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甚至,到时候,你会主动是进行大量的输入。

去年2018年,我开始读书,一年下来,读的书并不算多,大概50多本的样子,基本是每周一本的节奏,每天都会读书1个小时;

1个小时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全年累计下来,对我的改变却是巨大的。读书是提升自己,扩宽视野,个人成长,最具性价比的方式,没有之一。

有人,会觉得,读书没什么意思,哪有游戏,电视,抖音好玩呀,或是,读一会书,就不想再读了,这些情况,我曾经都遇到过,不想读,读不进去,干脆玩游戏算了。

持续公开写作8个月,我收获了什么?

这时,写作的功效就显现出来了。

当你大量的写作之后,你会发现,你写不出什么东西了,写不出的原因是什么,不就是输入少了嘛,你看得东西少了,自然能够输出的东西也就不会多。

所以,我一直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写作,因为,写作是买一送一呀,学会写作,再送你一个阅读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阅读,我倒是有几条心得,想分享给你:

首先,阅读需要多个学科综合起来,有一定的跨度。

就好比吃饭,不能老吃一个品种,五谷杂粮反而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跨学科的阅读,比单一领域的阅读,对于认知视角的扩大,反而更有益。

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他曾经写过一本书,是他现在最后悔的一本书,因为在那本书中,他认为,是中方文化引领了西方文化的前进,事实上,在他大量且研究性阅读了牛顿、达尔文、熊彼特,爱因斯坦的经典著作后,发现,西方文化才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源头。

芒格也说过一句话: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这是单一思维的弊端。

其次,阅读一定要做笔记,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手抄比较,还是书评。

记笔记是一种内化于心的过程,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让自己对这个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和内化。

记笔记和不记笔记的效果,差距会很大,拿我自身来举例,在去年的时候,我看得书,大多都是读一遍就过了,并没有做太多笔记,但是现在如果回忆那本书所讲内容,基本都忘光了。

但是今年读得书,我都是认真的写了一篇书评,并且,做了很多的读书心得,所以,对每一本书,都很有很多深刻的印象。

伟大的毛主席爷爷也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所以,阅读,一定要记得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第三,阅读,要进行刻意的关联。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有人问李叫兽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李叫兽回答说:

我每当自己读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时,我一定要想出5个能用这个理论解释的现象。

这就是知识之间的关联。李叫兽举例说。

比如,他在看到这句话时: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一般人可能只是3秒钟的时间,就过了,但是李叫兽当场学了1个小时,他关联了5个相关的现象:

持续公开写作8个月,我收获了什么?

  • 1、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显然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更加视觉化;
  • 2、雷军说:“台风口上,猪也会飞。”这句话就明显比“只要抓住机会,即使你能力不高,也更有可能成功”更加视觉化;
  • 3、“wifi会杀精”,就明显比“wifi对健康不好”更视觉化;
  • 4、……

综上,知识的关联,是构建自己体系的一种重要方式。

最后,不要只顾输入,而不管输出。

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包括输入,思考,输出,其中读的书,看过的信息都可以称之为输入,而关联经验,可以看做是思考,除此之外,还要输出出来,输出的形式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写作和分享。

正如,我现在所写的文章一样,将自己的写作的经验和体会输出出来。这个过程,是检验自己读书和学习结效果的一环,必不可少。

03

写作是打造个人品牌的最好方式

纵观现在很多大V,都是通过写作,写出了名气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最开始也只是武汉大学的一个普通大学生,但李叫兽后来给自己规划是要通过自媒体,让自己发光,后来,凭借一篇《X文案和Y文案》,进入了大众的眼中,紧接着,又是几篇文章,爆红了。

还有一位文案领域的顶尖KOL也是如此,小马宋在《朋友圈的尖子生》中就说到过,他自己进入大众的眼中,也是因为自己写了一些列文章——《那些让文案绝望的文案》,通过这些文字,彻底让观众知道了他。

为什么要有自己的个人品牌呢?

就像微信公众平台的slogan所说:

持续公开写作8个月,我收获了什么?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我想这就是个人品牌的价值所在吧。

而想要打造个人品牌,写作是最好的方式。

最后,总结一下

现在的写作,很多人都是冲着钱去的,但是除了钱,写作的好处其实有很多,比如,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如,让自己更加主动的去阅读,当然,还有很多有利于发展的地方,限于篇幅限制,就不做展开了。

总而言之,写作会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资产能力,也是记录美好的人生闪光时刻。

愿您拥有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