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執行力,首先來自於順應環境、遵從人性。

想做成一件事,一個靠牽引力, 一個靠驅動力,更需要一個有利的環境。

牽引力讓人有意願做,做好了可以得到什麼。

驅動力讓人不得不做,做不好了得不到什麼。

而漫長的執行過程,一個舒適、友好、便於執行的環境,人可以持續的自我牽引。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扣雷斯威克在1943年首先提出了環境心理學這一術語,強調了在構建對環境的知覺中個體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理論應用到了環境與人的協作場合。通過環境的研究改進,使勞動者以積極的情緒、熟練的技術掌握和改進操作方法,防止事故發生,提高工作效率,並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所以,環境,是人能夠積極行動起來並保持下去的一個重要因素。

01

從鄰居吵架開始

隔壁又開始吵架了,孩子的哭聲,夫妻的埋怨。

“肯定為了孩子寫作業的事”,妻子說。

我想起上次,隔壁的老李在吵完後敲開了我的門,一臉愁容。

老李告訴我,孩子自從上了小學,越來越排斥學習。每天放學回家,不是看電視,就是到樓下瞎轉悠,把寫作業的時間一推再推,每天晚上熬到大半夜。兩口子終於忍不住了,先是老李罵了孩子,嫌孩子不主動寫作業。接著是妻子罵老李,嫌不關心孩子學習。接著兩口子就吵起來了。

同樣的事情,今天已經是本月第二次了。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我不是育兒專家,也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但我有些體會。

我讀書的那些年,家裡的父母,學校的老師,見了面,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就能如何如何之類的勸導。我也明白這個道理。

可我仍然遲遲不肯拿起書本,我寧願坐馬路邊看風景,也不願回到那個讓人痛苦的學習狀態。因為,我需要一個人默默的完成一個又一個作業,寫完一張又一張卷子,遇到不會的,冥思苦想也不得答案,思想拋錨了,就順勢遐想,無邊無際。與其他事情相比,擺開學習的姿態,儼然成了一件非常痛苦難熬的事情。

其實,我不貪玩,或者說,我壓根就不喜歡玩,但就是沒有動力進入那個狀態。

但是奇怪的是,跟同學們坐在一起白天自習,晚上自習,我卻能心無旁騖,效率賊高。

這是一種什麼心理?現在想想,其實就是需要一個環境,能讓我舒服進入姿態的環境。

很多學霸,厲害之處就在於能夠克服阻力,克服條件,立即進入狀態。可惜我不是,我也覺得很多人不是。

因此今天,我給老李說,可以試著改變一下環境,減輕孩子的執行阻力。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02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環境?

當進行一件工作的時候,多數人首先想要一個舒服的物質環境。比如一張大小合適的辦公桌,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個安靜體面的辦公環境,先保證生理感受是舒服的。

其次,需要一個舒服的過程體驗環境(過程感受)。比如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合理的先後順序,有熟悉的工作詞彙,有合適的工作方法,有好用的輔助工具等等。各項工作條件遵循個體特徵和當下需求。

最後,還需要一個舒服的人際環境。比如友好的工作夥伴,友好的上司,來自身邊人們令人舒服的指導、協作、支持、鼓勵、陪伴等等。

物質環境、體驗環境、人際環境,共同構成了我們執行一件事的整體環境,並影響到最終結果。

如果自己打算做一件事,你需要為自己創造一個舒適的執行環境。

如果期望別人做一件事,你需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體驗環境。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03

失去環境,影響了什麼

一個友好的執行環境,將會讓執行力倍增。反之,不友好的執行環境,也會讓牽引力和驅動力暗淡失色。再回到老李孩子這件事。

A:不舒服的物質環境會遭到排斥

老李家跟很多家庭一樣,客廳,電視,茶桌,臥式,傢俱樣樣齊全,唯獨容不下孩子的一張書桌。沒有一個安靜學習的角落。孩子要麼在茶几上半臥著完成作業,要麼蹲在地上以床為桌,還得伴隨著媽媽的電視聲,爸爸的手機音樂。這樣的物質環境,與學習需要的環境形成巨大反差,讓人首先產生排斥。這是物質環境對學習這件事的影響。

從創造物質環境的角度講,首先應該給孩子一個獨立的學習空間,安靜、舒適、燈光事宜。讓孩子喜歡這個屬於他的小天地。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能夠克服惡劣環境的學霸。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B:不舒服的體驗環境會影響執行

老李家孩子寫作業的時間,早的話7點左右開始,晚點的9點開始,沒什麼規律。加上瑣事打擾,孩子根本無法安心學習。另外,今天缺個文具,明天買個學習材料。這些方面,老李夫婦並沒有時間給孩子提前張羅,都是急急忙忙的臨陣磨槍。

孩子上個學,搞得全家雞飛狗跳。這樣的過程體驗,與需要的環境形成巨大反差,讓人覺得難受。

從創造體驗環境的角度講,一套穩定的學習計劃(時間、順序),充足的學習資源儲備都會有效的降低孩子的排斥感。

C:不舒服的人際環境導致反感

老李家孩子遇到難題時,怎麼解決呢?自己想,自己想不出來就亂填,填錯了老李也沒時間檢查,之後就是老師批評,同學的嘲笑。

而老李夫婦呢,經常會因為一些瑣事拌嘴吵架,一吵架,難免氣撒在孩子身上。孩子能夠感覺到的,就是指責、催促、逼迫、訓導。如此冰冷冷的學習過程,讓大人都無比反感,何況孩子呢?

從創造人際環境的角度講,首先需要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父母之間的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都是影響孩子學習的關鍵因素。其次,如果有合適的夥伴一起,有長者的耐心指導鼓勵,孩子還會反感嗎?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老李家的例子告訴我們,對於大多數人,冰冷的命令(制度),並不會帶來你所期望的執行效果,只有暗地裡的排斥、反感。你還需要創造一個舒適的執行環境,讓人能愉悅的、無顧慮的、無障礙的進入執行狀態。用咱們自己的話說,就是看到這樣的環境,信手拈來的行動套路,和讓自己舒服的人一起,本來很無聊痛苦的事情都會變成享受。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04

創造環境,就等於創造執行力,創造好的結果

例子1:

當你進入一家飯店吃飯,人多排隊,漫長的等待,你會厭煩,或者逃離。為了讓顧客完成消費,店家就必須為顧客創造一個環境,一個願意等待的環境。

於是,從物質環境來說,舒適的空間、曼妙的音樂、兒童遊樂設施、無線網絡、有趣的媒體等等,都能讓等待的過程不再枯燥。

從體驗環境來說,秩序良好、效率保證、進度透明、精美禮品等等,都能讓人放心等、值得等、願意等。

從人際環境來說,積極的問候、周到的服務、真誠的解釋等等,都能讓人倍感溫馨,化厭倦為享受。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例子2:

你最近打算減肥,激情滿滿的完成了第一次跑步之後,第二次已經邁不開腿了。你必須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減輕不適感的環境。

於是,從物質環境來說,你可能先要把那雙平底鞋換成彈性十足的的運動鞋,享受這種運動節奏帶來的良好體驗。

從體驗環境來說,你需要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的時間和方式,比如什麼時候,先在哪裡熱身,從哪裡開始慢跑,再到哪段路上加速跑,最後回到哪個地方做一些拉伸。並且儘可能的固定,形成習慣。從而消除“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體力消耗和挫敗感。

從人際環境來說,你可能需要一個好夥伴,也許還需要家庭成員的支持鼓勵,又或者一位經驗豐富的健身達人時不時的指導和改進。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例子3:

企業有了健全的管理制度,豐厚的待遇,你可能會發現,仍然有很多崗位的員工缺乏責任心、精神懈怠、工作疏忽、效率與質量低下。這些,制度無法解決的問題,也許是缺乏有利的工作環境所致。

從物質環境來說,你可能需要對空間佈局、設施工具、噪音粉塵、溫度照明等方方面面進行審視、改良。讓員工在舒適的作業環境中,拿著順手的工具便捷的展開工作。

從體驗環境來說,你需要對工作流程、方法教導、工藝圖紙、職責分工、強度/注意力等進行審視、改進,讓員工健全的機制與輔助措施中,心情愉悅的高效工作。

從人際環境來說,你需要對上下級性格特徵、管理風格、團隊氛圍、協作關係等方面進行審視,優化,讓員工在舒適簡單的人際環境中減少阻力和消耗。

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能夠通過創造出讓人舒服、方便、無阻礙、無顧慮的環境,減少生理痛苦感,減少心理排斥感,從而提高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執行力。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05

海底撈是怎麼成功的?

海底撈火鍋創立於1994年,創始人叫張勇。歷經20多年,已經在國內擁有6萬多名員工,400多家餐廳,營業收入170億左右,在中國乃至世界中式餐飲行業都是首屈一指。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海底撈是如何成功的?大多數人都知道——高質量的服務。但這種高質量的服務是如何產生的?

筆者認為,就是通過創造高質量的環境來實現。

物質環境體現在溫馨的店面裝飾及健全的硬件設施上。

體驗環境體現在高效貼心的流程、方式、語言、行為以及管理制度上。

人際環境,體現在周到細緻、以客戶為中心的極致服務中。

就是這種全方位、高標準的環境創造,順應了人性的需求,讓人極度舒適、舒適到超越了同類水準,吸引著人們來爭相體驗,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05

如何創造環境

明白了環境的重要性,還得學著創造這樣的環境。工作中,生活中,場景不同,需求不同,創造環境的方式就會不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而言,但卻有一個核心原則——讓人的生理及心理感受盡可能的舒適。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審視自己身邊所有的事情:

Step1:明確目標

我自己要做什麼?我要別人做什麼?目的先搞清楚。

沒有目標的執行,邊幹變看,走走停停,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投入浪費。

而多目標與單目標,採用的方案也完全不一樣。

Step2:把握現狀

為目標為基準,從物質環境、體驗環境、人際環境來逐個審視現狀。

物質環境有什麼缺陷?——對執行者的生理/心理有何影響?

體驗環境有什麼缺陷?——對執行者的生理/心理有何影響?

人際環境有什麼缺陷?——對執行者的生理/心理有何影響?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Step3:環境改善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環境並不友好,不人性化,不便捷,充滿了複雜,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環境改善,減輕人的不適感,減少排斥與阻礙,是我們所有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環境改善,可以大致從物質環境、行動流程與方式、輔助資源與輔助行為、人際關係、協作關係這5個步驟依次考量優化。

Step4:形成習慣

執行,最怕變化。

變化會消耗人的體力,消耗人的耐心,產生更多的身心排斥。

我們要圍繞執行者,打造一個有利支撐環境,並讓人的行為與環境的交互過程變得穩定。當所有事情成為習慣以後,內心的抗拒、行動延遲等就會自然消失。

Step5:持續優化

人-物質環境-體驗環境-人際環境,構成了一個執行整體,類似我們的組織機構,需要不斷的進行優化改進,人需要持續鍛鍊來適應環境,環境也需要持續改進來順應人性。

管理者只懂激勵考核還不夠,想讓活幹得好,環境就要造的好

總結:不論是為了提高誰的執行力,激勵考核更多的注重了結果。而創造環境,卻能把握過程、消除阻礙、減輕排斥,能最大化的創造出過程執行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