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導讀:你吃到自產的櫻桃會酸到皺眉,我遠觀門外的庭院會甜到微笑;你塗鴉許多卡片感謝店主的魚生,我砍掉半邊枝椏避免路人的不便;你為我造了生活的珠寶盒,我為你端來食物的木勺子;你教我所有答案都在自然裡尋找,我學會緩慢而堅定地生活。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紀錄片電影《人生果實》又名《積存時間的生活》,由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由日本影后樹木希林擔任旁白,是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5的展現日本津端夫婦的生活紀錄片,此片曾獲得第5屆豆瓣電影年度評分最高的紀錄片

導演伏原健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拍攝紀錄片之初詢問津端夫婦是被拒絕的。但是在自己誠懇的一封封親手寫的書信下,終於得到津端夫婦的准許“我們願意協助”。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紀錄片全程不緊不慢,沒有一段悲壯或煽情的音樂,卻能夠令觀眾情不自禁流淚,短短的91分鐘內引導觀眾進入其中,感受老夫婦的生活,充滿了對片中生活的嚮往。他們崇尚自然、順應四時,又都是能工巧匠,精通耕作、熱愛廚房,孜孜不倦不緊不慢地締造人生的果實;他們樸實優雅的生活方式,通透淡薄的生活態度。有人說他們擁有著完美的婚姻,而我卻不這麼認為。沒有婚姻是完美的,只是看待它的人賦予完美。

修一視角

時刻保持微笑的她最完美

87歲的女主英子是一家有200歷史的釀酒廠的獨女,作為一個女孩,家人教育她要保持微笑。每次她想做什麼,他都會說,當然好,這聽起來很棒。所以她做了很多喜歡做的事情。

從修一的視角來看,無疑英子的笑容是完美的,也許她有時候的要求會無理取鬧,但絲毫不影響修一對他的疼愛。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修一爺爺喜歡吃各種加土豆的菜,但英子奶奶不吃土豆,甚至一聽到土豆就飽了,還是願意做各種土豆的菜給他吃。即使是面對修一爺爺的離世,英子奶奶也沒有表現出過度悲傷。她撫著修一爺爺的額頭,一邊為他整理衣領一邊說:“之後的事我會努力活下去的,放心吧。你等我,等我生命到盡頭變成骨灰的時候,我們一起周遊南太平洋。等我到那個時候,說好了哦。一個人很寂寞,但要好好的等著我,我很期待還能再見到你。”

在那之後,獨自在世的她,一個人做原來他一個人做的事情,比如修窗戶;把樹上結的果實分享給其他人,因為他一定會很開心;做他愛吃的土豆,擺放他愛用的木質勺子;天氣好的時候打開窗子,他喜歡明亮一些;恪守他教會她的道理,緩慢而堅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英子奶奶照料著九十多種積存時間的果實,無論是馬鈴薯、櫻桃樹還是鳥兒喝水的盆子都有年齡。它們枯榮相生,落葉成為土壤哺育新芽,盆子破了有女兒補好,於是它們將歲歲常存。只有一枚英子最愛的,名為修一的,獲得了自己的期限90年。

不過她沒有太過悲傷,因為所有長存的果實都可以是修一。孤獨一人的生活,她選擇了微笑的面對,這也是修一爺爺自始至終希望看到的。

英子視角

不吝嗇誇獎的他最優雅

如果單說不吝誇獎顯得狹隘了些,但對英子奶奶來說,彷彿這又是修一爺爺最完美的地方。修一爺爺介紹英子“她於我而言,是最棒的女朋友。”他們已經結婚65年了,依然甜蜜如初戀,在修一爺爺眼裡,英子奶奶永遠是那個17歲的少女,是最棒的女朋友!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有次英子奶奶特意為客人烤制了戚風蛋糕,可能是因為模具裡沒有抹油,蛋糕沒有膨起來,看見成品她嘟囔了一句“失敗了”。修一爺爺笑著揶揄道:“這蛋糕皺皺的,像英子一樣。”

曾經有幸看過書籍,原本以為只是過著小春日和的生活,看完紀錄片後才知道修一爺爺做過那麼多偉大的事。從能做的事情開始一點一滴,積累時間,不緊不慢。生態山林新城方案不被當時開放商採納,就自己買下土地實施小生態莊園並堅持了40年。果蔬豐盈的田園牧歌,讓人生不再只是苦旅。相比速朽的傲世之才,或許緩慢而堅定地活著才是更大圓滿。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正如英子奶奶所說:“生活每天都像初冬的太陽一樣,和暖晴朗。”而修一爺爺正是帶來溫暖的太陽優雅無比。那些曾以為再平凡不過,好像每天都會再重複一遍的日常,即使英子奶奶回想起來也全是幸福的回憶:“在我丈夫去世,我才突然覺得,我嫁了個了不起的人啊,但生前怎麼沒這麼感覺。”


兩人共同視角

充滿儀式感的生活最溫馨

有人窮盡一生,只為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津端夫婦卻願用剩餘的生命裝點小小的庭院。世上有房屋千萬,不及家之一隅;有風景萬千,不及一草一果。當建築像是魚糕一樣讓人找不到方向,庭院就成了他們的世界。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一位建築家曾經說過:家是生活的百寶箱。這一刻彷彿就是再說他們,庭院裡,夫妻倆種下了70種蔬菜和50種果實,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英子奶奶親手製作草莓蛋糕、巧克力蛋糕、桃子蜜餞、布丁,她總是變著花樣的做給修一爺爺吃。為了迎合修一爺爺地口味,經常做自己最不愛吃的土豆。

修一爺爺給每一種植物做了一張小小的名牌。有的俏皮可愛,“竹筍,你好”;有的是為了註明用途,“甘夏蜜桔,做果皮桔醬”;櫻桃樹上也掛著名牌,“櫻桃,英子”,下面的小人是修一畫的英子;庭院裡設置了專門給小鳥梳洗羽毛用的水盆;修一爺爺為自己和英子創作的漫畫形象,身上還寫著兩個人的年齡:87+90=177。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無論是滿滿一櫃子的手帳,插在菜園裡的黃色牌子,寫給賣魚小哥的感謝信,千里迢迢去臺灣在已故有人淒涼的墓碑前唱歌哭泣,把用了一生的印章還回去,還是堅持做人的諸多原則,他們的一生真的充滿了儀式感,也許在許多人看來無用,可真的能讓自己的婚姻生活過的更飽滿。

當你低下頭、彎下腰、仔細瞧,小小的庭院也變得無比有趣,櫻桃、酸橘、土豆、核桃甚至落葉都成了裝點房屋的藝術品。插畫、書信、木牌、料理都成了生活的痕跡。堅持,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是最美好溫馨的生活儀式

我的視角

一段沒有歸屬的婚姻最幸福

看前面60多分鐘的夫妻生活,卻覺得十分有趣,沒有困難、艱苦等不幸的事情發生,似乎有違背於講故事的原則,然而前期展示出來的,卻是兩個高齡老人健康的、自立的、不需要依靠別人的、勤勞富足的生活,感恩自然、與自然共生的享受生活,儘可能的幫助別人、獲得精神滿足的生活。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英子奶奶與修一爺爺攜手65年的婚姻,沒有誰歸屬於誰,而是共同成就了一段婚姻,雖然一個人愛吃日式的早餐,一個人愛吃西式的吐司;一個人愛靠近院子坐著,享受陽光,一個人卻愛遠遠的看著院子,感受距離;一個人喜歡獨自做手工,一個人喜歡研究各色料理,他們之間有太多的不同,但卻又恰好形成了一種默契的分工。就像英子奶奶說的:

“以前都是他負責換這個窗戶紙,我只負責傳遞,並不會懂得他的部分。”

寫在最後: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津端夫婦於一眾高齡人之間,屬於異類,修一的建築師身份讓他懂得人與自然的友好相處,郊野的家簡樸有格調,雜樹林環繞,四季時令水果齊全,兩人攙扶的生活綠意盎然,果實豐碩,恍若超脫凡塵,是年輕一代所不及。

有人說,看完這部紀錄片,讓人不怕變老。原來有人陪你慢慢變老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種種小細節能看出夫婦倆對生活的熱愛,連導演都說拍攝過程中沒發生任何精彩的事。

看完後回想,這種靜靜的幸福更能觸及心窩。英子說“夢想越遠越好,一直都在遠方,是修一帶著她追求人生這趟美夢”,而修一則認為生活就是做事,只要埋頭去做,就能發現各種精彩的故事,從能做的事情開始,一點一滴,孜孜不倦,積累時間,不緊不慢,就像庭院中四季輪迴的道理,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

再看《人生果實》:沒有絕對完美的婚姻,只有相對完美的視角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