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前杜北(Qián dù běi)位于郊区西北部。北邻后杜北,东南邻西营,西南隔石津渠与上京相望。


  该村历史悠久,和后杜北原系一村,相传东汉光武帝曾在此地马肚子下面藏过身,故名"肚避"。后演化为杜壁,现存明弘治六年(公元1488年)重修太保庄圣佛寺碑和弘治十二处(公元1499年)重修上京毗卢寺碑记有"杜壁"之名。后又谐音演化为"杜北"。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毗卢寺碑已为"杜北村"。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杜北村分为前杜经和后杜北两个村。
  前杜北原属正定,后属获鹿县,1960年2月26日划入市郊。为杜北乡政府驻地。1958年公社化时,由高级农业社改为前杜北大队。1980年底,全村3全生产队,有耕地3,079亩,2,652人,均为汉族,以农业和果林业生产为。
顺着石清路向西北走,穿过石太高速公路后不远,在路的东北侧就可看见一片村庄,这就是杜北。从南往北,前杜北、后杜北和陈村依次排列,村落连成一片,中间一条南北向主街纵贯三村,所以素有“陈村、杜北一条街”之称。两村的旧村都还没有开发,村民新居建在老村之外。其中,前杜北的楼区建在村南,称“杜北小区”,后杜北的楼区建在村西,称“后杜北小区”。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据传说穿过后杜北小区往北望,开阔的视野里,平整的麦田中,远远的,三个圆形土丘映入眼帘。土丘上长着稀疏的杂树,阳光斜射过来,拉长了树的影子,也使背光的一面更显黢黑。这是三座汉代古墓,市区内古墓很多,但只有在这样“原始”的田野中,才能见到这样古墓——通常,古墓不是被压在楼房下了无踪迹,就是被挖的不成其形,只有这三个土丘,仍旧保留着墓的形状。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走近了看,三座古墓的排列耐人寻味:最大的一座在东边,另两座稍小点的在西边一南一北,大体上呈现出一个尖朝东的等边三角形。一条东西向田间小路从南北两座土丘中间穿过,切下东边大土丘近一半。大土丘残高4米有余,南北两个小土丘残高3米多。原来这仨土丘比现在大得多,因水土流失和历年转边取土扩耕,三个疙瘩比原来小了一半。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石家庄市新华区杜北乡杜北小区西门


  在东边土丘的南侧,紧靠土丘有一座红砖小庙,是近些年信众集资建的。庙里没有神像,只在正墙上贴着三张红纸,写着三个人名,中间是“张清官”,东边是“张清荣”,西边是“张清云”。在当地,人们称这三个土疙瘩为“三义山”,“传说里边埋的是三兄弟,但他们是哪朝哪代人,干什么的,不知道。”苗银虎说。庙门前一副对联“一门兄弟三祠客,千年施义四乡里”,询问村里老人,三兄弟有何施义善举?竟然回答:过白红喜事时缺桌椅碗筷,只要在土疙瘩前写个纸条,祷告一番,第二天物品就会如数出现。记者走访30多个城中村,凡古墓前均有此传说。这事说给现在的人,是没人信的。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正史虽然失传,但在一本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郊区民间故事集成中,倒记载着一段关于三义山的神话故事,这比“过事借桌椅”有新意些。由何庆文搜集的这则故事,说“原始以前”,天上的帝王有12个儿子,就是12个太阳,他们每年轮流出来照明。有一年,12个儿子竟一起偷跑出来玩耍,晒得土焦灼烫,海枯河干,寸草难生,万物难长。天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命二郎神下界捉拿他们。那二郎神力大无穷,担起大山追赶太阳,追上1个,就用大山压住1个。一连追上并压住了11个太阳。正当他东奔西跑,非要把最后一个太阳找出来时,山神和土地爷走出来说:“二郎神君,你就留下一个太阳吧,大地上总过黑夜也不行啊!”二郎神一想,也对,于是便留下了现在这个太阳。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杜北梦园新村


  相传二郎神完成了天帝交给的任务,才发觉自己大汗淋漓,精疲力竭。于是放下担子,坐下喘息。由于长途奔跑,鞋里灌满了土,二郎神顺手脱下来,往地上倒了倒。倒在地上的土成了三个大土丘,这就是后杜北的三义山。
  日军侵华时,三义山被侵略者盗扰。“1938年,我8岁,看见日本人开着汽车来盗墓。”村民齐进才说。另据孙富辰回忆,他听80多岁的老人们说,日本人挖的是北边那个疙瘩,从南边下坡斜挖下去两丈有余,挖出来的人腿骨和下颌骨,比现在人的骨头大很多,怀疑里边埋的人身材异常高大。最终,日本人盗走了什么,人们不知道,在当时,就算想制止也有心无力。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前杜北学校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杜北乡学府路


百年老宅铭沧桑 巧手主人植美卉


  从后杜北往南走,到前杜北最繁华的一个十字街口,西边有村委会,东边一条向北的小胡同里,有杜北现存最古老的民居,这就是前杜北村民吕林俊的家。朝东开的门不大,但走进院子豁然开朗,起脊灰瓦的正房房檐下,木雕花齐全,因年深月久,漆已褪尽,裸露着木头本色,更显古朴沧桑。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石家庄前杜北村一户人家的住房距今已有200年,现在仍然在居住。

  笔者来到该户人家看到,该户住宅有北屋和东西厢房,北屋为老式瓦房,房顶为“人”字形特色,房瓦为古式灰色,上面的花纹也颇有古韵,房屋外面有两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木质柱子支撑着屋檐。而东西厢房屋顶则为平顶。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该房屋距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不少人都来参观过这座房子,有的人表示这座房子反映了清朝时的建筑特点,值得保存。而东西厢房的屋顶经过修理,屋顶改为现在的水泥平顶。

石家庄这个村因“东汉光武帝”而得名,有着二郎担山撵太阳的传说


  笔者来到屋内看到,该房子共有3间相通,窗户均为老式木质窗户,上面雕有各种花纹。虽然屋外气温较高,但在屋内感到非常凉爽。据介绍,该房子冬暖夏凉,居住非常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