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重庆每个角落——古渡通津八省会馆东水门


东水门,一座至今尚存的古老城门。

东水门为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自明清乃至民国,城里城外的码头街道一直很繁华。商贾云集,上上下下一片忙碌,是重庆府的古渡口、水陆码头和商业中心。人们到南岸,都是从东水门外的古渡口乘坐摆渡船过去。

走过重庆每个角落——古渡通津八省会馆东水门

民国初时,政府拆除城垣,渡口改在了望龙门,繁荣了数百年的古渡要津这才渐渐沉寂了下来,少了很多人舟喧闹声。

过去人们行商贩货,访亲寻友,以及地方的奏章信函传送,走的多是水路。重庆两江交汇,在九开八闭十七门中,多数都是水门码头。在诸多水门码头中,东水门码头时货物往来最多的。下行的稻米井盐、药材竹木、山货土产,上行的洋油棉纱、京广杂货等多汇集于此。整个码头货物堆积如山、人流交织,临江沿岸堆房货栈麟次相接,成为重庆著名的货物集散地。

重庆著名的“八省会馆”大部分在东水门。明末清初,大西王张献忠焚剿四川,屠戮百姓,使得富饶的巴蜀大地尽然沦落到城郭荒芜、人丁稀少、百里无烟。清朝时候,为了恢复四川人口,朝廷开始鼓励外省人民进入四川,垦荒复耕。自康熙7年起,湖北、湖南、广东等十余省的百万民众相继入川,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湖广填四川”。从外省迁移来的人,自成村落,开荒种粮。直到雍正七年,荒田尽垦、米粮充裕,城郊赋闲的农民才逐渐涌入城中,或工或商,逐渐让重庆又开始繁荣起来。乾隆年间,两湖、两广、山陕、闽浙、江西、云贵等省份的商人相继在重庆集资修建同乡会馆,用来联络同乡情谊,议事聚会,形成了著名的“八省会馆”。其中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皆在东水门,并且规模最大,形成了一片庞大会馆建筑群。

走过重庆每个角落——古渡通津八省会馆东水门


位于东水门的湖广会馆,由禹王宫、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三部分组成,大概有八千平方米,依山而建。抗战期间,会馆曾一度改作军用仓库,后又改为商业储运仓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