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考和先嚴的用法有什麼區別?

用戶7233283683956


我認為“顯”用在靈位和墓碑上,是對先人的禮儀敬稱,如“顯考、顯妣”。而“先”則是日常對話中,是對已故的尊長輩使用的稱謂,如“先祖、先祖父、先祖母、先父、先母”,而“先嚴”則是對亡父的敬稱,因為傳統世俗習慣把父母稱作“嚴、慈”。

日常交流用語中沒有人用“顯”的,只有使用“先”,“先父”、“先母”、“先嚴”、“先慈”等等。稱自己的在生父母就用“家”,稱對方父母尊長則多用“尊”。只有靈牌、墓碑上才用“顯”的,但是亦有個別地方、宗族靈牌、墓碑上使用“先考”“先妣”的。


老樹時光倒流


人生孝順父母為前題,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芑是死後之禮法,做得圓滿周全,才是所謂有孝乎。

生曰父母,死曰考妣。考字意為成也,意思是父在世事業有成,所以尊稱考。妣昔稱母也,意思是母在世助父完成大業,逝後尊稱妣。一般情況家裡的祖牌位和地裡的墓碑可以用考妣二字。但是如果逝者沒有把兒女婚嫁完成,父母沒有入土為安而早逝的,這墓碑不能稱考妣,只能稱父母。

再說先嚴,一般情況都是在逝者逝後兒女對父母的尊稱,平時用在唁文上和期數單上。有尊稱先嚴,還有先父,先母,先命的。但是父母在,兒女沒成家的不能尊稱先,只能稱不孝子。

一般期數單也有講究,男不在稱乾女不在稱坤。男亡為壽終正寢,女亡為壽終內寢。男亡稱孤子女亡稱哀子,父母雙亡為孤哀子。泣血稽顙,意為羔悲親,三年不得笑齒。現在文明發達,一般都不多講究,現走現興吧。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顯考和先嚴的用法區別是:

顯考:

1.古對高祖之稱。《禮記.祭法》雲:故立七廟,一罈,一禪,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孔疏:曰考廟者,父廟,曰王考廟者,祖廟也,曰皇考廟者,曾祖也,曰顯考廟者,高祖也,曰祖考廟者,祖始也。

2.古代對亡父的美稱。

元 以後專稱亡父為顯考。《書·康誥》:“惟乃丕顯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罰。” 孔 傳:“惟汝大明父 文王 能顯用俊德,慎去刑罰,以為教育。”《文選·曹植<王仲宣誄>》:“伊君顯考,弈葉佐時。” 李周翰 注:“考,父也。”按, 清 徐乾學 《讀禮通考·神主》:“古人於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 元 大德 朝始詔改皇為顯,以士庶不得稱皇也。不知皇之取義,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義。”

先嚴:

稱謂。對已離世的父親的尊稱,先 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兄弟襁褓時,先嚴、慈便相繼棄養,虧得祖父撫養成人,以有今日。」也稱為「先父」、「先府君」、「先大夫」、「先考」。

字義運用區別:

“先”與“顯”的區別則是站在死者的角度去看。

“顯考”是指死者的長輩已經不在世,而且後代中已經有了孫輩。

碑文上才能刻成“顯考”或者“顯妣”,死者為男性的話,在他死的時候,他的父母、岳父母都已經去世;死者是女性的話,她去世時,她的父母、公婆都已經去世,這種情況,碑文才能刻“顯考、顯妣”

“先嚴”是指已去世的父親,先是指已去世的母親。

先: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

嚴、慈:指父親和母親,嚴父慈母。

於:在。

“先考”則是指死者的長輩尚在人世,不論是父母、岳父母或者公婆,只要有一人尚在人世,就算是死者也有了孫子輩,但他比長輩先走一步,那碑文上只能刻“先考”或者“先妣”。

如果死者的長輩都已經不在人世,但是死者尚沒有孫子輩,也不能在碑文上刻成“顯考”或“顯妣”,只能用“先考”或'“先妣”。

先考:死去的父親。

《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先考”稱亡父。亦以“先考”稱別人的亡父。

具體分析:

我們老祖宗的墓碑上“故、先、顯、考、妣”啥意思?

1、我們有一種“信仰”,中國人所獨有的,那就是“祖宗信仰”。

中國人對於祖先(父系)的崇拜程度,世所罕有,古代的開國帝王,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自己的父系祖先。

比如: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就一連追封了好幾位,甚至把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都給追封為唐聖祖。

正所謂上行下效,皇帝如此,民間當然也不會差到哪去。

墓碑並不是簡單地展示墓主人的名諱,而是用了“故、先、顯、考、妣”等等

2、墓碑上面的文字,經常會以“故先考”或者“故先妣”開頭,然後才是XX氏,再接下來才是墓主人真正的大名,最後加上“之墓”兩個字,有的也會在“之墓”前加上“先生”、“孺人”之類的敬稱。

有時候,“先”字會被“顯”字替代,或者只有“先考”、“顯考”,開頭沒有“故”字。還有少數情況,墓碑上沒有“考”或者“妣”。

3、“故、先、顯、考、妣”,就是墓碑上常見的,而又令許多人不解的五個字眼,它們究竟有什麼含義呢?為什麼有的會用“顯”來代替“先”,有的會丟掉開頭的“故”字,有的又不用“考”或者“妣”呢?

“考妣”分別指代父親和母親,如不用“考妣”,則說明立碑人非墓主人子女!

3、墓碑上常見的“考妣”這兩個字,其實就是分別指代了父親和母親,考即父親,妣即母親,有個詞叫做“如喪考妣”,就是形容一個人極度悲傷,就好像同時死了父母一樣。一些父母合葬的墓,碑文上就會並列出現考妣,一般是考字在左,妣字在右,因為中國古代一般是以左為尊,而當時又是典型的男權社會,自然父親的地位會比母親更尊貴一些。

4、但也有少數墓碑,並不會出現考或者妣這樣的字眼,這就說明立碑人非墓主人的子女。比如弟弟為亡兄立的碑,就不可以用考這個字,只能用“先兄”或者“故兄”這樣的字眼。

“顯”和“先”,讀音雖然類似,意義卻大不相同,二者不可混用!

綜上所述:

關於“先”這個字,相信每個人都清楚它的含義,那就是對“亡故”的諱稱,所以“先考”、“先妣”就分別指代已經亡故的父親或者母親。

在《紅樓夢》裡,賈母給初來的林黛玉介紹李紈時,曾說她是“先珠大嫂子”,意思就是亡故的表兄賈珠家的嫂子,在這裡,先就作“亡故”解,與墓碑上是一樣的。

既然“先”就足以表達這種含義了,為何還會出現“顯考”、“顯妣”這樣的稱謂呢?

這其實就是子女希望父母在泉下更有尊嚴,“顯”有顯赫、顯耀之意,比先字更為尊貴。

但也並非所有情況下都可以用“顯”這個字眼,如果墓主人去世之時,他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仍有人在世,或者立碑之時墓主人尚未抱孫,就不可以用“顯”而只能用“先”。

所以民間就有長孫出世後再給祖父母立碑的情況,為的就是可以用上“顯考”、“顯妣”這樣的尊貴稱謂。

最後說一下“故”這個字,它其實就是字面意義,也即亡故。

所以實際上,“故”與“先”、“顯”是重複了的。

還有一些嚴守傳統的人,就會在碑文上省去“故”字,而只用“先考XX”這樣的寫法。當然了,加上故,也不會造成別人理解困難,所以像“故先考”、“故顯妣”這樣的寫法,在民間也大有存在。

不喜勿噴哦[祈禱][祈禱][祈禱]





跋涉者蘭州


  首先說一哈,我老家是四川的,川東北那邊,常常會在農曆七月十四鬼節和除夕祭祖的時候要給祖輩亡人敬香蠟紙燭,把紙錢封成紅包的樣式,封面上書寫姑顯考某某某。下面就顯和先簡要說一哈。

顯和先之分,是一定要沒有長輩,而且要有孫子輩,上邊沒有老人了,自己下面要有孫子輩,才能稱“顯”,否則稱“先”,男女都一樣。 也有的學者認為除上述條件外,只要有另一方健在就只能稱“先”,只有雙方都不在世了才可稱“顯”。顯還有親生的含義。

“考”、“妣”是對已故父、母輩的尊稱。我們按照中國自古以來的寫法,父母去世以後,不能寫父母,不能再稱父母。他們活著時稱父母,過世以後,父親稱考,母親稱妣。考是父,妣是母。父親去世了,不能說亡父,那是對父親最大的不敬,一定要稱先考或顯考。在喪榜中要使用冥稱,不能使用父親、母親、嚴父、慈母等生稱。一般地,喪榜正文的開頭幾個字,已經表明了主喪人與歿者的關係。

如果喪榜或者碑文中一開端是先考,外面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父親歿了兒子承增。可是他家裡面還有老人,也就是歿者還有父親母親,最少有一個人在,或者是他父親母親不在了,岳父岳母還在世間。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只要父母長輩還有一個人在世間,他有長輩在,他死了只能叫先走,他先走了,先行一步。在這個家庭裡面,還顯示不出他,所以稱“先”。

如果他父母、岳父岳母,長輩一個都沒有了,除沒有長輩外,而且他還有孫子輩,那麼他在家裡面是輩分最大的一個人,就寫“顯”,顯示的顯。他在家庭裡面地位最尊貴,稱顯考。如果沒有孫子輩,他還不能稱“顯”,只能稱“先”,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女的也是如此。先妣也是歿者還有公婆、父母,至少有一位長輩還在世,稱先妣。顯妣和顯考也一樣,都是長輩沒了而且有孫子輩,就可以稱“顯”了。


13年抗癌路


此稱謂是兩種類別。其意不同,而所用也不同。

我不喜歡多用百度說話的人。引經據典的抄襲也未必能把民俗解釋清楚。那上面多為概況,細節說明極少。

顯者:有史記可查的至親五代以內逝去的老人。

先者:為族用之字,一個族宗內的先逝者老人,不管支系遠近皆用先字,包括逝去的父母。

顯者:只可用於碑文和祭祀牌位之中。

先者:五代以上可書於祭祀的牌位上。

另為用於文章,文書,記事,族譜和逝去親人時,所用的喪事之請與報帖之中。

其顯與先不可混用和錯用。

嚴者:只可用於逝去父母的發帖與文章,文書,文訃,文誥之中,牌位與碑文及祭祀均不可用之。


福自福地來wjf


一、顯考

1.古對高祖之稱。《禮記.祭法》雲:故立七廟,一罈,一禪,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孔疏:曰考廟者,父廟,曰王考廟者,祖廟也,曰皇考廟者,曾祖也,曰顯考廟者,高祖也,曰祖考廟者,祖始也。

2.古代對亡父的美稱。

元 以後專稱亡父為顯考。《書·康誥》:“惟乃丕顯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罰。” 孔 傳:“惟汝大明父 文王 能顯用俊德,慎去刑罰,以為教育。”《文選·曹植<王仲宣誄>》:“伊君顯考,弈葉佐時。” 李周翰 注:“考,父也。”按, 清 徐乾學 《讀禮通考·神主》:“古人於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 元 大德 朝始詔改皇為顯,以士庶不得稱皇也。不知皇之取義,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義。”

二、先嚴

稱謂。對已離世的父親的尊稱, 先 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兄弟襁褓時,先嚴、慈便相繼棄養,虧得祖父撫養成人,以有今日。」也稱為「先父」、「先府君」、「先大夫」、「先考」。



宇宙閃電少女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農夫瀏覽了部分網友的答案,並查閱了有關資料的記載,現僅就個人的看法結合自已家鄉的風俗習慣,回答如下:

一,顯考是在墓碑上對已故父親的專用詞。古時本來一般都是用"先考",後來有人為了彰顯自已己故父親的"德”與”行”有別於它人,改用”顯考“,後來很多人也跟著效仿,改用顯考。"先“和"顯"是有區別的,"先"只是時間上的概念,而"顯"除了有"彰顯"之意外,還含有"敬重"之意。

二,"先嚴",一般是子女和別人的談話,書信,文章中對自已己故父親的"尊稱,如果父親還健在,一般用"家嚴"。墓碑上很少用到先嚴,更不會用"家嚴"。

三,其實顯考和先嚴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從古至今並沒有任何朝代對此作出明確的規定,只是一種"約定俗成"而已。由於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並無嚴格的對錯之分。

以上只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同看法者,歡迎在評論區探討。


秦一農夫


顯考只能用在墓碑上和祭祀活動用品中,平時生活用語中不能使用。先嚴是對逝去了的父親稱呼。



大千一塵


先考:對已離世的父親的稱呼, "先"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

顯考:對亡父的美稱。顯,清 徐乾學 《讀禮通考·神主》:“古人於祖、考及妣之上,皆加一皇字,逮 元 大德 朝始詔改皇為顯,以士庶不得稱皇也。不知皇之取義,美也,大也,初非取君字之義。”顯,取其德行昭著,聲名遠播之意。


甘肅工程人


顯和先之分,是一定要沒有長輩,而且要有孫子輩,上邊沒有老人了,自己下面要有孫子輩,才能稱“顯”,否則稱“先”,男女都一樣。 也有的學者認為除上述條件外,只要有另一方健在就只能稱“先”,只有雙方都不在世了才可稱“顯”。顯還有親生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