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品人物】這是三代人的事業,也是造福一方的產業

導 語


為了進一步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2020年3月,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戰疫扶貧·產業助農——疫情防控產業扶貧專項行動”,聚焦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產業扶貧,重點圍繞疫情影響地區扶貧農產品銷售和能力建設提升展開。


【善品人物】這是三代人的事業,也是造福一方的產業

在湖北省扶貧辦支持下,中國扶貧基金會攜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依託善品公社微信公眾號,發起在線能力建設,邀請專家及合作社負責人,從不同的角度記錄與分享他們對於疫情背景下的響應措施及發展建議。


嘉賓介紹

【善品人物】這是三代人的事業,也是造福一方的產業

周扎戈


雲南省西盟縣商煙街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

黨支部書記兼合作社理事長


幼便跟隨父親種茶,在茶園裡長大。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12月份,通過5年來的發展,現有合作社社員58戶112人,種植面積1300餘畝。合作社以種植加工銷售有機茶為主要產業。本地自88年起開始進行種植茶葉, 2010年起開始種植生態茶, 2013年完成生態茶園建設工作。茶園被雲南省農業廳列入普洱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茶園範圍,在2018年5月取得國內有機茶園證書, 2020年2月取得SC食品生產許可證,所售出產品進行嚴格的農殘以及重金屬檢測五百餘項,全部達到有機標準。


核心摘要


周扎戈自小跟隨父親成長於自己的茶園裡,普洱茶種植是他一生最熟悉的東西,也是家族三代人的事業。他們所在的西盟縣是一個靠近雲南邊境的少數民族小城,是自新中國建立後“一步從原始社會跨越到新社會”的神奇城市。另一方面,西盟縣又靠近中國著名茶鄉之一,普洱市。種茶謀生,似乎對這裡的人來說應該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但背後的故事,卻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


【善品人物】這是三代人的事業,也是造福一方的產業


Q:您曾說過茶園是您家三代人的事業,那麼您父親在茶園中扮演的是什麼樣的角色呢?


A:在我父親年輕的時候,西盟縣是沒有人種茶葉的,那時候大家家家戶戶都是隻種植糧食,我父親是一個很發奮圖強性格的人。他總覺得種糧食種一輩子是沒有前途的事情,他很渴望能夠致富。84年的時候他當上了村裡的生產小組長兼科技宣傳員,拼命的去向大家宣傳種茶葉的好處,但是那時候願意跟著他走這條路的人不多,88年的時候,他瞞著家裡,租了332畝荒地,帶領著7名群眾開始了茶葉種植。


通過很多年的奮鬥,才有了今天我們的這片茶園,而我就是從茶園裡長大的。這一點上來說我很佩服我的父親,他可以說是本地茶葉種植的帶頭人物。


【善品人物】這是三代人的事業,也是造福一方的產業


Q:那麼在父業子承的過程中,您跟父親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角色轉換呢?


A:我從小都是從茶園裡長大的,對於茶葉種植我還是很有信心,我很久以前就覺得有機種植應該是未來的出路和方向,銷售上也能獲得更好的利潤。


但是當時等到我想開始對茶園進行有機改造的時候,在我和父親之間。我變成了個那個不安於現狀的角色,而父親雖然當年是開拓者,但是在種植理念上,他變成了那個保守的人。


在那個時候,父親是反對我的有機種植的理念的,他是經歷過農村種植都不能吃飽肚子的年代,所以在他看來,放棄產量的種植方法就不是好方法。


當然我也就只能反覆的跟我父親做工作,最後畢竟父母是拗不過子女的,父親到最後也是因為實際看到了我的實驗種植的茶葉找到了銷路,所以才默認了我的想法和思路。


【善品人物】這是三代人的事業,也是造福一方的產業


Q:那麼既然是說到三代人,您和您的下一代之間又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A:那就說到了我的女兒,她從小不愛在茶園裡玩,種植的東西她知道的少,但是這個孩子在讀書上很用功,從小學到高中的成績都不錯。


現在我的女兒快要大學畢業了,在大學裡面她因為跟同學說起過家裡面有茶園,她就想自己好好去了解一下茶葉,她選擇瞭解的東西是泡茶、飲茶的學問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確的飲茶、挑茶、以及銷售茶葉。


她開始學茶葉以後,每次放假回來都會跟我還有她爺爺說:你們種了一輩子茶,喝茶的方法就不對,都是大壺滾煮,放涼了也喝,茶的味道就都沒有了。


我們確實雖然種了一輩子茶,但是喝茶這件事情懂的不多。而且我們爺倆這一輩子其實到外面去的時候也不夠多,孩子在外面上了大學,學習了外面的知識,她也很願意回來幫助合作社的茶園的事業。


我主要想她能好好做一做銷售工作,學習學習電商啊,或者跟採購商怎麼打交道啊,將來繼續做這個事業。所以才說這確實是一家三代人,都把精力放在了茶葉上。而且家族裡的茶葉種植技術和思路,也是跟我們地方的發展一起,在不斷進步的。


【善品人物】這是三代人的事業,也是造福一方的產業


Q:那麼您對於農村的經濟作物種植髮展具體都有哪些經驗總結和看法。


A:從我們家來說吧,從我父親的做法來看,地方產業發展離不開帶頭人的效應,有一個能力強的人來帶頭突破,剩下的事情都會容易很多。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做有機農業除了是看中了現在有機農業發展的趨勢,我其實更多的想法是想讓環境能夠得到持續的發展,不然這個茶園到最後高強度種植,種了50年,什麼都種不了了,那麼我們給後代到底留下了些什麼?


從我的孩子們的角度來說,現在的社會不比以前的社會,以前的社會發展慢,100年200年,沒有什麼變化,那是孩子們要向老人學習的時代,因為老人一輩子的經驗總結肯定是很有用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新中國以後西盟縣的發展非常迅速,太多東西是這裡的老人們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加上這些年還不斷的有新鮮的東西誕生。當年我們連電話是什麼都不知道,現在村裡大部分人都有手機,天天刷手機,看朋友圈。


在這個新東西不斷誕生的時代,年輕人的學習能力比老人強得多,所以我的覺得,現在的農村,是老年人、中年人,要向青年人學習的時代。這些就是我的看法,產業帶頭人需要幫助和支持,產業發展需要維持自然生態,目光長遠,年輕人應該積極的嘗試把新鮮的東西帶進農村。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好,非常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