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控股,插上翅膀的科技公司?

順豐,物流中的扛把子,市值最大,業績最好。說起物流,這既是一個新行業,也是一個老行業。說它是新行業,是因為民企物流是伴隨著網購的蓬勃發展成長起來的;說它是傳統行業,因為它和歷史的鏢局押運頗為相似。

但順豐做物流,做出了跨界感,做出了科技感,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說它跨界,因為它的飛機擁有量。


順豐控股,插上翅膀的科技公司?

截至本報告期末,順豐控股共在飛58架自營全貨機(其中767:8架、757:31架、747:2架、737:17架),平均機齡23.52年,租賃13架全貨機,共執行航線73條。截止報告期末,順豐控股機隊擁有寬體機767及747共10架,寬體機運載空間更大、燃油效率更高,在運力與運能上表現更為優越。順豐航空共有飛行員500人,其中機長205人、副駕駛260人、其他飛行學員等35人。這簡直就是一家小型的航空公司,單獨把這塊資產剝離出來,不亞於一個華夏航空,只是一個做客運,一個做貨運!

說它跨界,也源於它的大數據處理能力。

順豐控股結合物流場景和業務需求構建覆蓋全球業務的高速網絡,將業務信息實時匯聚順豐智慧大腦,業務數據量逾40PB級,日均計算量超過1PB。通過智慧大腦進行分析決策,統籌指調,實現“天網+地網+信息網”三網合一,支撐業務無限可能。

順豐控股自主研發了一套完整的智慧網平臺,包括順豐物流各項核心營運系統、順豐地圖平臺、大數據平臺、信息安全平臺、智能運維管理平臺等,覆蓋各個業務環節和場景,快速、靈活、安全、全面地賦能業務,進一步推動物流全鏈路的信息互聯互通,為公司多元業務發展打造智慧化的堅實底盤。

不僅如此,順豐控股還整合內部資源,依託海量內外部數據,運用大數據計算與分析、運籌優化、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物流運營分析平臺、業務預測平臺等智慧管理與智能決策平臺,以數據和科技驅動決策、引領經營,簡化決策和管理流程,提升經營決策效率和科學性,打造順豐“智慧大腦”,實現數據驅動科技、科技賦能物流。

說它跨界,源於它的新業務。

順豐新業務,包括倉儲、冷運、國際、快運及同城等,2019年公司各項新業務收入佔比達到25.63%,約288億,成為公司業務增長重要驅動力之一。其中快運業務、冷運及醫藥業務、同城急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6.9億、50.94億元、20億,同比分別增長57%、32.54%、96%,業務保持快速增長。


順豐控股,插上翅膀的科技公司?

順豐,作為一家重資產公司,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它的現金流的情況。不僅關注它的總體規模,更要關注它的結構組成。


順豐控股,插上翅膀的科技公司?

2015年借殼上市後,公司核心利潤(營業總收入-營業總成本)分別是:53億,45億,50億,34億,10億。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91.21億54.58億63.34億56.75億27.82億 。核心利潤獲現率都在1倍以上,非常不錯。


順豐控股,插上翅膀的科技公司?

現金流如此優秀,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固定資產的折舊,各種攤銷的原因,畢竟是重資產公司,避免不了。

本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925億,其中有投資屬性的資產包括:貨幣資金185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29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1億,長期股權投資22億,其他權益工具投資49億,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近5億,投資性房地產20億,共計311億,佔比總資產33.6%。未來不排除跨界併購開展更多的金融科技業務,參照中國平安。

作為處在上升期的行業,公司的估值目前並不算高,peg在1.6左右,技術上走的也比較強勢。

順豐控股,插上翅膀的科技公司?

插上翅膀的順豐,在快遞行業快速整合的階段,能否繼續保持競爭力,保持對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的競爭優勢,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