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紅· 踏青——四平

追紅· 踏青——四平

造物無言卻有情,

每於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聲。

追紅· 踏青——四平

追尋紅色印跡,

踏遍青山綠水,

清明時節,緬懷英烈。

萬物復甦,踏青遊春。


四平戰役紀念館

追紅· 踏青——四平

1958年,四平戰役紀念館成立。從成立之初的鮮為人知到現在的眾所矚目,在近五十年的曲折發展歷程中,四平戰役紀念館名稱幾易,館舍幾遷。2005年,四平戰役紀念館新館建成。新館坐落於四平市的文化中心區英雄廣場上,交通便利,旅遊線路暢通,人文與自然環境良好。外牆上“四平戰役紀念館”七個鎏金大字為在東北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的彭真同志於1988年時親筆題寫。紀念館西側緊鄰一戰四平東北民主聯軍指揮所舊址,廣場東側有東北民主聯軍英雄銅像、馬仁興烈士塑像,東行300米,則是高高聳立的四平烈士紀念塔。這幾處歷史文化景觀與英雄廣場的四平戰役紀念館相互呼應,互為依託,形成了以四平戰役紀念館為核心的四平戰役紅色旅遊核心景區,凸顯著英雄城市-四平的歷史文化特色。


四平烈士紀念塔

追紅· 踏青——四平

四平烈士紀念塔座落在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英雄大街與新華大街交匯處的廣場中央,東距市火車站約600米。紀念塔整體建築由塔、牌坊和塔園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18997平方米。紀念塔通高23.25米,塔基為二級圓臺,塔座上有八面體塔室,20根瓜稜石柱環繞塔室、支撐室頂,凌空托起20.76米的塔身。塔頂鑲嵌著一顆閃閃發光的五角紅星,象徵著英烈的精神永放光芒。距塔前30米處建有牌坊。塔園為圓形,園內青松環繞,花草繁茂。1961年4月13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核定,四平解放烈士紀念塔被公佈為第一批省級重點為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將其確定為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氣象臺小樓

追紅· 踏青——四平

氣象臺小樓建成於1933年,位於四平英雄廣場西側的這座氣象臺小樓,它是四平市早期的歷史建築。最初為日本關東軍氣象測候所,後為四平街氣象臺。1946年3月17日,東北民主聯軍一戰四平時,保1旅1團從四平街北側攻入城區,很快衝到花園附近,順利佔領了這座氣象臺小樓,並將部隊臨時指揮所設在了這裡。東北民主聯軍一戰四平攻城部隊副總指揮、保1旅旅長馬仁興曾在此指揮戰鬥。


馬仁興烈士廣場

追紅· 踏青——四平

馬仁興生於1904年,是河北的平鄉縣人,早年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1938年他密秘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馬仁興帶領部隊毅然投奔了八路軍,馳騁在敵後的抗日戰場上。1947年6月21日,馬仁興觀察前沿戰事時,不幸被流彈擊中了他的左胸,當場犧牲。


四平保衛戰塔子山戰鬥遺址

追紅· 踏青——四平

四平保衛戰塔子山戰鬥遺址位於四平東南10公里處,海撥高約400米,為四平以東群山之首,可俯瞰四平城全貌。1946年四平保衛戰中,東北民主聯軍與迂迴攻擊四平的國民黨新6軍在此激戰。最後東北民主聯軍還是沒有抵擋住國民黨軍衝鋒,5月18日下午,塔子山陣地失守。民主聯軍撤出四平,實施戰略轉移,鏖戰了整整一個月的四平保衛戰至此結束。


四平烈士陵園


追紅· 踏青——四平

四平市烈士陵園地處四平市北郊,位於哈大公路四平入口處,佔地近20萬平方米。為紀念在四平解放和建設中犧牲的烈士,四平市政府於1951年在這裡建立了革命烈士公墓,1974年成立烈士陵園。自成立以來先後被列為國家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從1987年起,四平烈士陵園重新規劃,民政部、省民政廳、四平市政府和社會各界多方籌措資金,歷經多年對陵園進行改造和建設。目前園內主要建有四戰四平烈士紀念碑、無名烈士合葬墓、烈士英名錄碑廊、單體烈士墓和紅軍墓區等紀念設施。


四平保衛戰三道林子戰鬥遺址


追紅· 踏青——四平

四平保衛戰三道林子戰鬥遺址位於四平西北郊,1946年4月18日,這一天聞名中外的四平保衛戰爆發,這是國共兩黨為爭奪東北而進行的一場大決戰,為奪取戰略要地四平,雙方二十多萬大軍雲集四平城郊,在東西長達100多公里的防線上,展開了長達一個月的陣地攻防戰,其中的三道林子高地的戰事最為殘酷。


梨樹縣博物館


追紅· 踏青——四平

梨樹縣博物館成立於2005年,館址為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佔地面積1709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建築為清代北方四合院建築風格,青磚青瓦,流簷飛角,顯得古樸自然。

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兩黨為經略東北,在東北腹心的戰略要地——四平進行了四次大戰,其中發生在1946年的四平保衛戰,以作戰規模之大,作戰時間之長,戰況之慘烈為中外所矚目。由於四平得失事關中共在東北的最終前途,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親臨前線,曾以這處宅院為指揮部,駐紮了一個多月,指揮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戰役——四平保衛戰,史稱“東方馬德里”。


扶輪小學恥鍾亭

追紅· 踏青——四平

扶輪小學始建於1927年,是隸屬於四洮鐵路局的一座公辦小學。1931年,日本公開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舉行實戰演習,南滿鐵路線上的軍事調動也更加頻繁。面對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者和山河破碎的家園,扶輪小學的教師們心急如焚,預感到了民族災難即將降臨,於是,想到了“晨鐘暮鼓”的古老方式,提醒學生們要百倍警惕、不忘國恥,長大後來拯救國家和民族。全校教職員們自發集資,設計了圖樣,交給一家鐵工廠鑄成了“恥”鍾。鐘口直徑約有臉盆大小,高三足,用木質吊架將“恥”鍾高高豎立在操場的講臺旁。那時候,學校每天都有朝會,全校師生列隊集合,指定由學長來敲鐘問“恥”。九·一八事變後,原鐘下落不明,無從尋找。到1995年底由四平市中小學生共同捐款,重新鑄造了這口恥鍾,同時修建了我們現在看見的這座恥鍾亭。


今年的清明節因疫情阻擋了我們祭拜英烈的腳步,但作為這座英雄城的兒女,身體裡的紅色基因會指引著我們前行,無論在什麼時候這座英雄城兒女總能肩負起責任的擔當,追紅、踏青、緬懷、賞春,讓我們用自己的腳步踏著先輩的印記,擁抱春天。並向所有為這座城市做出貢獻的英雄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