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學習假裝很努力?

陳琦


這種現象我稱之為“表演式學習”。

第一點,這種表演式學習在學生中是一種普遍現象,可以稱之為“群演”。因為這在中國的教育觀念裡,努力學習是一種政治正確,每個學生其實都有在表演,只是每個人的程度不同而已。其原因是我們對學生的社會評價:努力學習一定沒有錯的。你努力學習了,最後你成功了,大家讚美你,以你為榜樣。你假裝努力學習,家長沒有怎麼發現,最後你失敗了,天賦不夠沒有人怪你。因為他們天天在你面前唸叨:“你只要努力了,認真了,把過程做好了,結果怎樣我們都不在乎”。所以假裝學習的成本很低,假裝學習的效果很好,假裝學習好處很多。

第二點,“表演式學習”信以為真,假戲真做,容易釀成悲劇。上一屆高三我班上有一個男生小丁數學很一般,但是他的媽媽對他要求很高,天天拿他與學霸做比較,男生很怕他的媽媽,但基礎不好,又不能通過自身學習達到媽媽的要求。怎麼辦?一個字:演,假裝很努力。監控裡看他數學課在點頭睡覺,我一走到他身邊,他就奮筆疾書在草稿紙上畫個不停,從不承認在打瞌睡,而是說在埋頭想問題。高三前2次月考數學成績只有80分左右,他媽媽非常不滿意,甚至逼他下跪,對他動手,他壓力很大。自第三次月考數學成績就突然在120分左右,他媽媽非常高興說努力就有效果,小丁本來人聰明的。我與數學老師碰了頭,感覺不大正常。於是我找小丁談心,暗示要誠信參考,他兩眼炯炯有神的看著我:“魯老師,全是我自己做的,您怎麼不相信我?”我不好說些什麼,私下問了同學,同學們言辭閃爍,有一個同學說小康現在很牛,晚自習下課時居然去給班上第一名講一道數學難題,但學霸聽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以。以後每次月考我都叮囑監考老師看緊小丁,終於在第9次月考數學時,監考老師發現他手機作弊,在網上買的答案。我在辦公室時等他時,他已經崩潰了,痛哭流涕,說家裡壓力太大,他沒有辦法。他媽媽接受不了這個現實,學校都不願意來了。那時離高考很近了,無論我怎麼安撫鼓勵他,他都沒有信心了,高考一塌糊塗。

總之,要解決這個問題,在現在的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根據孩子的具體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因材施教,不要喊口號。其實不光孩子們在演學習努力,我們成年人何嘗不是?在單位演工作努力,在旁人面前演孝順,在老同學面前演有錢,在朋友圈演小資,在兄弟面前演義氣,會不會演演更健康?演演就成真呢?

一孔之見,敬請朋友們批評指正,歡迎關注和留言討論哦。


魯江看教育


其實拼命假裝不努力的人,內心也是緊張和害怕的。原因很多,而拼命假裝不努力的人,最怕的是最後一個。從小老師就會說“這個孩子腦袋瓜挺靈光的,就是不努力”,這是老師為孩子成績欠佳找理由。我們長大之後,自己也會逐漸意識到,承認“腦瓜不靈”這件事太殘忍了,這威脅到了人的存在價值——擁有在競爭中取得成功的能力。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的眼光下,“能力”都是我們的核心價值,這個“能力”其實包羅萬象,研究者的定義也各不相同,但在生活中說起它時,我們總會認為,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近乎個人本質的東西,而“笨”,就是對它的否定。我們會竭盡所能維護“有能力”的無論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一個每天熬夜才能考到90分的人,和一個輕鬆學習,考到90分的人,誰會被認為“更有能力”呢?

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後者,甚至老師也會這樣認為。老師們雖然讚揚努力、會幫成績不夠好的學生找到“不努力”的藉口,但當一個學生非常努力仍然不夠成功時,即便老師不責備他,心裡也會有一聲嘆息吧!

所以,為了製造一個“有能力”的形象,有些人就會一邊拼命努力,一邊又拼命假裝不努力了。這樣,成功時,他們的成績就更有價值,讓人覺得“他能力強到不復習也能考好”,即便失敗了,也能用“沒複習”這樣的藉口打掩護,免得被別人覺得無能。

如果把對成功的嚮往畫成縱軸,把對失敗的迴避畫成橫軸,那麼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他們就是右上角的矛盾體:一方面渴求成功,一方面懼怕失敗,對任務又愛又恨——這種人在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溫頓的自我價值理論中被稱為是“高驅高避型”的人,俗稱“過度努力者”。


心悅動娛樂


假裝努力,仔細想想,這並非十惡不赦,而是情有可原!

因為人家不想學習,不願意學習,而又坐在學習的位置上,又知道這麼多雙眼睛盯著,還有很能說教的老少爺們存在,一不小心,就會被教導一番,怎麼辦?只能假裝學習!

其實,不好好學習,沒有好前途,後果很嚴重,學生不知道嗎?知道,而且很明白!有點跟成人說抽菸有害健康,他就不抽菸嗎?事實顯然是道理都懂,再以講道理的方式來解決,是行不通的!大人都控制不了自己,讓孩子從不想學習中解脫出來去好好學習,是不是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說句實在的,當成人世界有很多自己不可控制的因素存在自己都不能調整的時候,有很多不是因為學習就能得到很多利益的事實存在或因為學習也得不到期待的結果的事實大量出現的時候,讓我們教育好孩子好好學習,豈不是奢求!

成人的世界解決了,孩子的世界也就簡單了,學生作為學生,迴歸學習是必然的結果!

不否認,個別孩子,確實有不學習的。這個分情況,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必須在校,不能沒有教育!義務教育之後,不喜歡學習文化課,就讓他學技能,這個技能不行就換別個,找到能學的為止。

不要看孩子假裝,就生氣或者自己想當老師,找到原因,化解難題,問題才能解決!否則,症狀易解,病難除!


有乙中高考志願


這個世上沒有窮人,只有懶人。只有懶,才會讓你變窮。

天上不會白掉餡餅,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白吃的苦,更沒有白受的累,你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都將會有回報。

俗話說:“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而衰靠子助。父母給的叫背景,自己打的才叫江山。”

不要假裝很努力,因為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人生,越努力,越幸運。別人可以替你開車,但不能替你走路;別人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

這個世界沒有奇蹟,只有不斷地努力。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遭罪。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得付出什麼樣的努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張愛玲說過:“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穫,但是,每一次收穫都必須努力,這是一個不公平的不可逆轉的命題。”

我們常常羨慕那些優秀的人,他們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其實開掛的背後,更多是鮮為人知的努力與艱辛。

我特別喜歡張世豪在《插翅難逃》裡面的一段經典臺詞:“我告訴你,我現在沒有心情聽什麼狗屁愛情故事,我現在就只想搞錢,光羨慕人家有什麼用,我們要自己行動起來,要變得比他們更有錢!”

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只要你願意開始,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走出來的美麗。


至誠智客


有一種忙叫:只是假裝看起來很忙!

有一種努力叫:只是假裝看起很努力!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如果不努力奔跑就會被別人遠遠地甩在後面。所以我們都知道要努力,並且要加倍地努力。

但為什麼你一直努力,卻還是看不到成果?為什麼你每天都很忙碌,卻始終看不到成效?但是,捫心自問,你真的努力了嗎?還是隻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

其實,這是很多看起來很努力上進的有為青年的生存常態,他們不滿意自己目前的生活,一心想攀爬到生命中的最高點,但又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每天又是計劃又是立志,但每天都會推翻自己的想法。雖然你每天都展現出積極向上的奮鬥形象,但實際上,卻沒有一個能夠堅持下去:每個月列出來的計劃,沒有一項是能按時完成;在健身房辦了張健身卡一年總共沒有去過健身房幾去;天天加班到半夜,但第二天又在上班時間開小差,從不按時完成任務。


如果你也曾經有過或者正在經歷這樣的狀態,那麼,你已經成功地進入到"假裝努力"的陷阱之中了。

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在"假裝努力"呢?以下四種表現,供你參考。

1.喜歡在小事上花費大量的時間

要想成功光有目標是不行的,還要有走下去的恆心和毅力。我們不應該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與同事閒聊,或者是沒完沒了地打電話等這些無謂的小事上。更不能將慾望放在膚淺的玩耍娛樂上面,應該將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2.做事的效率很低

即使向外界營造出一副你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也很努力的假象,但一整天的工作下來,完成的任務寥寥無幾,工作進展緩慢。

3.喜歡給自己找藉口

當一個人開始找藉口時,就是在逃避問題,而不是在解決問題。

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你總是在為自己的錯誤找各種各樣的藉口,把所以的原因都歸結到別人的身上。喜歡為自己找藉口,其實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記住,越是喜歡給自己找藉口的人,成功的機會越渺茫。

4.只顧做事,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在面對未知事物時,我們經常會本能地跟從大多數人的想法和做法。持某種意見的人數越多,對我們的影響越大,很少有人能夠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還堅持自己不同的意見。

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打破習慣性認知,學會獨立思考,以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從而提出一些新的見解來。

真正的努力,從不是給別人看的。

假裝努力,只是自己感動自己而已。

假裝努力,是在騙自己,卻又永遠騙不過自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56edb3aeee64010945dd39904f6d3a0\

華夏生活錄


這種人其實內心很糾結的,其實心裡想著玩,但是玩的時候又有罪惡感,學習有靜不下心來。所以裝,是自己心裡最好受的一種方式。看到真實的成績出來時,自己或者他人還會來安慰你,別難過了,你的努力我們都看在眼裡。於是這種效果她已經達到目的就。


叄離


這樣的給別人看的事情,很累,也沒意思


神獸與公主的娘


可能是不知道真努力是啥樣


努力減肥的橘橘


不要假裝很努力,結果不會陪你去演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