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傳》- 宮廷風雲

01.今日導讀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遇見你,我是簡老師。今天繼續為你解讀《武則天》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內容。

昨天我們瞭解了武則天的身世和初入宮中的經歷,今天,我們進一步來了解武則天的在深宮中的遭遇,她是怎麼在困境中逆風翻盤的?她是如何一步一步地穩固自己的地位,在男尊女卑的時代擁有一番成就的?

02.深宮煎熬,領悟生存之道

從昨天的解讀中,我們瞭解到性格剛強的武則天並不受李世民的喜愛,李世民真正喜歡的女人,是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從小知書達禮,十三歲時嫁給了秦王李世民,一心一意輔助他登上皇位。長孫皇后嫁給李世民之後一直恪守婦道,因為她知道皇帝好面子,不喜歡風頭比自己強的女子。有時候,李世民想和她探討國家大事,但是,長孫皇后總是避而不答,只做幕後英雄。她溫柔敦厚,外柔內剛,做事總會掌握好分寸,就算是勸解,也會給皇帝留面子,實實在在是抓住了李世民的心。所以後來長孫皇后去世了,李世民還為她建造了一座塔,經常登塔瞭望皇后所葬的昭陵,用這種方式寄託他的哀思。

顯然,武則天的性格和長孫皇后截然相反。從獅子驄事件就可以看出,她愛出風頭,並且殺伐果斷,也不溫柔體貼。不過,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雖然武則天得不到李世民的喜愛,但武則天的剛硬、勇敢,卻吸引了未來的唐高宗李治。

那麼武則天是怎麼接觸到李治的呢?這還得先從李世民之死說起。

李世民晚年患有“風疾”,也就是中風的意思,這是李唐皇室的家族遺傳病。

《唐會要》記載說:“時,上在東宮,因入侍,悅之。”這是武則天和李治二人初步建立關係的一段經典史料。“上在東宮”,表明是在李治當太子時期,“因入侍”,是說他侍奉病中的父親李世民,“悅”是喜歡、愛慕。也就是說,在侍奉李世民的過程中,太子李治就已經漸漸愛上武則天了。這個事情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李治和武則天是庶子與庶母的關係,也就是,兒子和父親的妾之間的關係。兒子愛上庶母這是亂倫啊!一旦被發覺,就是十惡不赦了。另外,李治比武則天小了整整四歲,他怎麼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愛上比自己大四歲的庶母呢?

這就跟李治的性格有關了。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從長孫皇后的角度來講,他是嫡出的第三子。按照常理,當太子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而且貞觀元年,李世民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嫡長子李承乾就已經被立為太子了。但是李承乾這人性格乖張,不討李世民喜歡。那如果嫡長子不行,就該輪到嫡次子李泰生了,這個次子確實也像李世民,有遠見有學識,經常被李世民重用。於是當時的太子李承乾覺得自己失愛於父皇,弟弟李泰生又野心勃勃,他害怕自己的太子之位會被奪走。於是他勾結了一些文臣武將,甚至還有一些亡命之徒,想要提前奪權。

李世民知道這件事之後十分生氣,他知道自己這個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也是從父親那裡奪過來的,沒想到也給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壞榜樣。如果兒子們為了皇位自相殘殺,那宮裡就永無寧日了,長此以往也會影響大唐的統治。於是他痛下決心,把李承乾和李泰雙雙廢黜。這樣一來,太子之位就落到嫡三子李治的身上了。李治自己都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太子,但他孝順、友愛的性格確實讓李世民更為放心。李治從小在長孫皇后身邊長大,長孫皇后去世之後,也由宮裡的妃子們教養。這樣的背景下長大的李治,很容易對年長、威嚴的女性有強烈的依戀心理,而且他的這種心理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很多史學家說,李治愛上武則天是因為“戀母情結”在作祟,也並不是沒道理的。

03.跌落谷底,尼姑庵傳情逆天改命

不久之後,李世民病逝了。身為妃子的武則天馬上就面臨著一個何去何從的問題。根據以前的慣例,死去皇帝的妃嬪有三種安置方式。第一種,妃嬪自己育有子女。那麼,有子隨子,有女隨女,妃嬪可以跟著自己的孩子到宮外居住,安享晚年。這是最好的情況。第二種,如果妃嬪沒有子女,但是具備某種特殊才能的話,這樣的人可以繼續留在宮裡,為新皇帝服務。但武則天是第三種情況:既沒有子女,又沒有任何特殊才能,只能被安排到為故去皇帝修建的別廟裡,或者被安排到國家指定的尼姑庵或者道觀裡,當尼姑或者道士。所以,武則天就只能先皇故去的哀樂聲中,到尼姑庵當尼姑去了。

到感業寺當尼姑可能是武則天整個生命線的最低谷了。她是先帝的未亡人,所謂的“未亡人”,就是這個人雖然還沒有死,但她今後生命的唯一目標就是等死,等著到九泉之下去跟李世民會合。可能有人會問,李治不是喜歡武則天嗎?他當上皇帝之後為什麼不把武則天召回宮中?實際上,稱帝后的李治天天忙著處理軍國大事,有父親的榜樣在前面,他也害怕自己辦不好,所以他父親是三天一上朝,他是一天一上朝,每天都接見文武大臣,訪察民情,想要當一個好皇帝。他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顧及武則天。

不過,武則天並沒有坐以待斃。在感業寺中,武則天也沒有放棄維持她和李治的感情。她特意寫了一首給李治的詩,叫《如意娘》,這首詩的大意是說:我心緒紛亂,精神恍惚,把紅的都看成綠的了。為什麼我如此憔悴呢?就是因為整天想著你。如果你不相信我每天因為思念你而默默落淚的話,你就打開箱子看看我的石榴紅裙吧,那上面可是灑滿了我斑駁的淚跡呢。這首詩寫得哀婉動人,情真意切,據說後來的大詩人李白看到之後,也不得不佩服。

武則天託付別人將這首詩送到了李治的手中,李治看到這首詩之後,就想起了武則天曾經對他的點點滴滴,就想著找個機會去見她。永徽元年,李世民忌日那天,李治哪個寺廟也沒去,而是專門選擇感業寺行香。這忌日行香,是唐朝社會的風俗。根據當時的禮儀制度,皇帝死後的週年,繼嗣的皇帝要到寺院上香,為先帝祈福,同時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武則天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和李治見面。兩個人面對面,潸然淚下,這下李治的心也被徹底俘虜了。

但感情歸感情,武則天要想借助李治對她的感情重返後宮,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問題。因為她無論如何也無法抹去她曾經是先帝才人、李治庶母的這個身份。李治為了做一個好皇帝,也不敢把這份感情公之於眾,因為愛上自己庶母這是一件有違倫理的事情。不過,這時出現了一個人,讓武則天再度抓住了機會。

04.峰迴路轉,與王皇后結盟

這個給武則天機會的人是誰呢?那就是李治的髮妻,王皇后。你可能會奇怪,對王皇后來說,武則天就是一個情敵,為什麼反倒要給一個情敵機會呢?這就要從李治的後宮說起了。

李治的後宮有兩個重要的角色,一個是王皇后,一個是蕭淑妃。王皇后出身於當時的高門大族——太原王氏,除了出身高貴外,人也長得十分美貌。李世民生前對王皇后這個兒媳非常滿意,覺得為李治選了王皇后做妻子是他做得最對的一件事,臨死的時候還說“這是我的佳兒佳婦”。

直到李治當皇帝之前,王皇后的生活都還算是一帆風順的:十四五歲當上王妃;後來隨著李治成為太子,又榮升為太子妃;太子即位,她再升格成皇后。這一路可以說是平坦之極、幸運之極。然而,出身高貴、美麗動人的王皇后,卻唯獨得不到一樣東西,那就是—李治的愛。結婚多年,她和李治之間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這也成為她下半生悲劇命運的直接原因。

李治不喜歡王皇后,卻特別寵愛蕭淑妃,可以說是寵冠後宮。雖然蕭淑妃的身份不及王皇后,但她的家族背景也不錯,出身於南方貴族蘭陵蕭氏,不僅如此,她還接連給李治生下了一兒二女,這讓王皇后也沒法明著打壓她。

一開始,王皇后還覺得蕭淑妃雖然得寵,但還不至於威脅到自己皇后的位置,直到李治開始打算立太子了,她才發現大事不妙。她沒有子嗣,而蕭淑妃的兒子早就被封了王,甚至李治已經產生念頭想要把他立為太子了,這讓王皇后內心十分不安。就在這個時候,宮中流傳起一個小道消息,說李治在外面和一個尼姑有染。她想這正是一個好機會,可以趁機把這個尼姑,也就是武則天帶回來做作為鬥垮蕭淑妃的助力。於是,她悄悄派人讓武則天把頭髮留起來,並找機會把她以宮女的身份帶回了宮中。武則天也抓住了這次機會,讓自己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再度回宮的武則天,已經二十八歲了。當初她進宮時,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青澀少女,說話做事不知輕重,想要爭寵都不知道從哪個方向下手,現在經過十四年的生活歷練,她已經成熟了。她知道李治的所思所想所好,對於後宮的人情世故,也已瞭然於心。生活已經給了她足夠的經驗,這個時候她再出招,就不會像當初馴獅子驄那樣冒失了。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武則天認為,想要討好李治,除了要拉攏王皇后,宮女也是她必須拉攏的對象,特別是伺候皇后和蕭淑妃的宮女。她決定打感情牌,將這些人都拉到自己的麾下來。對皇后,她卑躬屈膝、小心翼翼地侍奉,念念不忘皇后的再造之恩,隨時準備為皇后效犬馬之勞。她再三表示:“皇后,你對我的恩情有若皇天后土,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今後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你的敵人就是我的敵人,你指哪兒我就打哪兒。”

而對宮女,武則天先是小心觀察,看見蕭淑妃薄待哪個人,就去跟她結交。皇帝賞賜給她的東西,她毫不吝惜,傾其所有,和大家分享。沒過多久,武則天就獲得了宮中絕大多數人的讚賞,皇后和蕭淑妃身邊的宮女幾乎都和武則天交上了朋友。就這樣,武則天在宮內建立了一個廣泛靈敏的情報網,皇后和蕭淑妃的一舉一動都盡在武則天的掌握之中,久而久之,她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據《資治通鑑》記載,她“未幾大幸,拜為昭儀”,昭儀是九嬪之中的一個名號,是二品,地位僅次於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武則天就從一個沒有品級的宮女,一躍上升為二品的昭儀,可謂是峰迴路轉,逆天改命。

漸漸地,王皇后讓武則天入宮的目的達到了,原本備受寵愛的蕭淑妃被冷落到了一旁。雖然在歷史上沒有具體的記載,但有一個證據可以側面證明武則天備受寵愛:武則天入宮以後,原本生育頻繁的蕭淑妃再也沒有新的生育記錄,反而是武則天這邊頻頻傳出喜訊。武則天受寵之深,由此可見一斑了。

05.今日回顧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解的主要內容,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

今天,我們瞭解到了武則天在宮中所遭遇的挫折。先帝李世民喜歡胸襟寬廣、外柔內剛的女人,而武則天不符合這些特徵,因此並不受寵。但她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抓住了另一個機遇,在太子李治的身上找到了翻盤的機會。她主動出擊,先是用一首詩重獲李治的心,然後又與王皇后結盟,在宮裡求得一席之地,並且廣結善緣,和宮中的人打好關係。就這樣,她贏得了王皇后的信任,也得到了李治的寵愛。但是,成功在後宮站穩腳跟的武則天卻不甘心只是屈居於皇后之下,她做好了準備,打算衝擊皇后之位。那麼她是如何擊敗王皇后,成為最後的贏家的呢?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天的內容吧。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我們明天見!

06.思考與討論

武則天能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從沒有品級的宮女升為二品的昭儀,和她廣交善緣、努力建立人脈圈脫不了關係。在日常交際中,你覺得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拓展人脈圈?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