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起義”被宋江平定?真實的宋江,連給方臘提鞋的資格都不配

膾炙人口的《水滸傳》塑造了可歌可泣的梁山泊108將,他們高舉替天行道的大旗,行劫富濟貧的義舉。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後,南征北戰少有敗績,唯獨平定方臘起義,108將折損大半,梁山泊名存實亡。那麼方臘起義究竟是怎樣一場運動,值得施耐庵如此重視呢?拋開演義與小說,歷史上的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又究竟是怎樣的呢?

首先宋江和方臘都是確有其人的,他們也都進行了起義,但相比梁山泊的說法,宋江起義更加切合實際。宋江起義的地點是在梁山泊,但起義之後很快就轉戰山東各地了,和梁山泊就沒有什麼關係了。宋江起義是官逼民反的結果,宋徽宗大興土木,喜好古玩字畫,而又荒於國政。為了滿足北宋王室的窮奢極欲,宋廷加大了劫富於民的力度,“梁山泊”周邊的漁民就是受害者,他們連打魚、種蓮藕都要額外增加大量賦稅。

宋江召集了38個活不下去的漁民,在梁山泊打起了遊擊,但此時的他們只能叫做民變,而不能叫做起義。他們拒絕服從宋廷的賦稅、徭役,但還沒有攻城略地的能力,只能依託梁山泊複雜的地形,和衙役、少量廂軍打游擊。而梁山泊雖然有八百里水鄉,但在農耕社會,缺乏耕地的梁山泊人口稀少,也不可能像《水滸傳》一樣聚集幾萬人。

宋江走出梁山泊,轉戰山東各地之後,才能稱為起義。宋江起義的規模並不大,最大的成果是攻陷了十幾座縣城、以及少量的郡城。屬於山東地方上的大事,宋徽宗招安不成後,也是地方知州進行的圍剿,張叔夜帶領一千多精銳宋軍,進行伏擊,在海州一帶擒獲了宋江,宋江起義自此平息。

宋江起義規模很小,且主要圍繞山東展開,那麼《水滸傳》為何以宋江起義為原型進行創作?其一,宋江起義是官逼民反的結果,更具備悲情色彩,容易引發讀者同情;其二,宋江起義自始至終是為動亂而動亂,它本質上是沒有任何指導方針、思想的,也不會對宋廷有致命威脅。以宋江起義為原型,風險性要小得多。

而小說中很少著墨或是作為反派的方臘起義,反而是宋徽宗統治時期的全國性大事件。方臘起義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農民起義,而不是宋江起義那樣臨時民變產生的後果。方臘作為普通百姓的一員,深知民間疾苦,他是通過有組織的傳教活動掀起的方臘起義。

方臘藉助摩尼教,宣傳平等、富足、互助、反抗等思想,號召受苦受難的民眾聯合起來,一起對抗貪官汙吏,爭取幸福美滿的生活。宋徽宗特別喜愛園林奇石,“花石綱”使得東南地區百姓窮困潦倒、食不果腹,方臘和他傳播的摩尼教,在民間有很大的影響力。

方臘起義之初,就有著所有農民起義的所有特性。其一,通過攻克州府,處死貪官豪族,獲取民心。對於貪官汙吏,他們手段極其殘忍,或殺或刮,甚至烹煮,但解恨之餘大量官員遭受無妄之災。其二,能夠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聲勢浩蕩的影響力。方臘起義擴散極快,他們用大量掠奪來的糧食、財物、女眷,夾雜逼迫、挾持的手段,迅速聚集了大量農民起義軍。

其三,方臘義軍秩序極其混亂,由於人數眾多,參與人員品性又良莠不齊。他們攻下城池後,肆意劫掠,毫無秩序可言,洗劫一空而後付之一炬。救斯民於水火之中的義舉,百姓反而遭受嚴重的迫害,是方臘為代表的農民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

相比宋江起義在山東的小打小鬧,方臘起義一時間席捲東南,攻克大量郡城,甚至杭州都為方臘所佔領。聲勢浩大的方臘起義,引起了宋廷的重視,大量宋軍參與了圍剿活動。方臘義軍能戰之士接近10萬,攻城略地,宋軍連連敗退。

但在進攻秀州之時,王子武號召全城軍民,奮力死戰,方臘一時間不能破城。連連得勝衝昏了方臘的頭腦,他過度高估了義軍的實際戰鬥力,也低估了宋軍的戰鬥力。堅持要攻破秀州的方臘軍,筋疲力盡、士氣低迷之時,遭到了趕來的援軍致命攻擊,全軍潰散疲於奔命。

至此方臘起義陷入低谷,宋軍開始佔據了絕對優勢,而困守杭州方臘再次拒絕了宋徽宗的招安。使得宋軍步步緊逼,意圖趕盡殺絕,人數眾多的農民起義軍,是提著一口怨氣在戰鬥的。他們戰鬥力極差,依仗的是全民皆兵,但一旦攻勢受到挫折,官軍可以輕易將他們分化、瓦解、殲滅。

歷代農民起義皆是如此——只能勝不能敗,一旦有一次致命性失敗,那就是萬劫不復。秀州之敗後,數十萬方臘軍人心離散,不戰而自潰。方臘帶領殘部,逃到了浙江淳安縣的山洞中,也就是後世的方臘洞。

此時的韓世忠還是一個低級軍官,但勇敢細緻的性格,使得他發現了方臘的藏身之所。韓世忠手持利刃衝入洞中,斬殺數十人,之後宋軍源源不斷湧入了方臘洞。宋將辛興宗擒獲了方臘和方肥等義軍首領,押往汴梁定罪。剩下的六七萬老弱義軍,宋軍痛下殺手,屠戮一空。

仔細對比不難發現,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宋江是在為了劫財果腹而動亂,方臘是有著一定的民眾基礎和指導思想的。宋江起義是由地方州縣進行鎮壓的,而方臘起義是宋廷圍剿而覆滅的,根本差別在於:方臘起義號召了大量受苦的百姓,他們快速增加的數量,危及到了北宋政權的統治。

膾炙人口的《水滸傳》塑造了可歌可泣的梁山泊108將,他們高舉替天行道的大旗,行劫富濟貧的義舉。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後,南征北戰少有敗績,唯獨平定方臘起義,108將折損大半,梁山泊名存實亡。那麼方臘起義究竟是怎樣一場運動,值得施耐庵如此重視呢?拋開演義與小說,歷史上的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又究竟是怎樣的呢?

“方臘起義”被宋江平定?真實的宋江,連給方臘提鞋的資格都不配


首先宋江和方臘都是確有其人的,他們也都進行了起義,但相比梁山泊的說法,宋江起義更加切合實際。宋江起義的地點是在梁山泊,但起義之後很快就轉戰山東各地了,和梁山泊就沒有什麼關係了。宋江起義是官逼民反的結果,宋徽宗大興土木,喜好古玩字畫,而又荒於國政。為了滿足北宋王室的窮奢極欲,宋廷加大了劫富於民的力度,“梁山泊”周邊的漁民就是受害者,他們連打魚、種蓮藕都要額外增加大量賦稅。

“方臘起義”被宋江平定?真實的宋江,連給方臘提鞋的資格都不配


宋江召集了38個活不下去的漁民,在梁山泊打起了遊擊,但此時的他們只能叫做民變,而不能叫做起義。他們拒絕服從宋廷的賦稅、徭役,但還沒有攻城略地的能力,只能依託梁山泊複雜的地形,和衙役、少量廂軍打游擊。而梁山泊雖然有八百里水鄉,但在農耕社會,缺乏耕地的梁山泊人口稀少,也不可能像《水滸傳》一樣聚集幾萬人。

宋江走出梁山泊,轉戰山東各地之後,才能稱為起義。宋江起義的規模並不大,最大的成果是攻陷了十幾座縣城、以及少量的郡城。屬於山東地方上的大事,宋徽宗招安不成後,也是地方知州進行的圍剿,張叔夜帶領一千多精銳宋軍,進行伏擊,在海州一帶擒獲了宋江,宋江起義自此平息。

“方臘起義”被宋江平定?真實的宋江,連給方臘提鞋的資格都不配


宋江起義規模很小,且主要圍繞山東展開,那麼《水滸傳》為何以宋江起義為原型進行創作?其一,宋江起義是官逼民反的結果,更具備悲情色彩,容易引發讀者同情;其二,宋江起義自始至終是為動亂而動亂,它本質上是沒有任何指導方針、思想的,也不會對宋廷有致命威脅。以宋江起義為原型,風險性要小得多。

而小說中很少著墨或是作為反派的方臘起義,反而是宋徽宗統治時期的全國性大事件。方臘起義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農民起義,而不是宋江起義那樣臨時民變產生的後果。方臘作為普通百姓的一員,深知民間疾苦,他是通過有組織的傳教活動掀起的方臘起義。

方臘藉助摩尼教,宣傳平等、富足、互助、反抗等思想,號召受苦受難的民眾聯合起來,一起對抗貪官汙吏,爭取幸福美滿的生活。宋徽宗特別喜愛園林奇石,“花石綱”使得東南地區百姓窮困潦倒、食不果腹,方臘和他傳播的摩尼教,在民間有很大的影響力。

“方臘起義”被宋江平定?真實的宋江,連給方臘提鞋的資格都不配


方臘起義之初,就有著所有農民起義的所有特性。其一,通過攻克州府,處死貪官豪族,獲取民心。對於貪官汙吏,他們手段極其殘忍,或殺或刮,甚至烹煮,但解恨之餘大量官員遭受無妄之災。其二,能夠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聲勢浩蕩的影響力。方臘起義擴散極快,他們用大量掠奪來的糧食、財物、女眷,夾雜逼迫、挾持的手段,迅速聚集了大量農民起義軍。

其三,方臘義軍秩序極其混亂,由於人數眾多,參與人員品性又良莠不齊。他們攻下城池後,肆意劫掠,毫無秩序可言,洗劫一空而後付之一炬。救斯民於水火之中的義舉,百姓反而遭受嚴重的迫害,是方臘為代表的農民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

相比宋江起義在山東的小打小鬧,方臘起義一時間席捲東南,攻克大量郡城,甚至杭州都為方臘所佔領。聲勢浩大的方臘起義,引起了宋廷的重視,大量宋軍參與了圍剿活動。方臘義軍能戰之士接近10萬,攻城略地,宋軍連連敗退。

“方臘起義”被宋江平定?真實的宋江,連給方臘提鞋的資格都不配


但在進攻秀州之時,王子武號召全城軍民,奮力死戰,方臘一時間不能破城。連連得勝衝昏了方臘的頭腦,他過度高估了義軍的實際戰鬥力,也低估了宋軍的戰鬥力。堅持要攻破秀州的方臘軍,筋疲力盡、士氣低迷之時,遭到了趕來的援軍致命攻擊,全軍潰散疲於奔命。

至此方臘起義陷入低谷,宋軍開始佔據了絕對優勢,而困守杭州方臘再次拒絕了宋徽宗的招安。使得宋軍步步緊逼,意圖趕盡殺絕,人數眾多的農民起義軍,是提著一口怨氣在戰鬥的。他們戰鬥力極差,依仗的是全民皆兵,但一旦攻勢受到挫折,官軍可以輕易將他們分化、瓦解、殲滅。

歷代農民起義皆是如此——只能勝不能敗,一旦有一次致命性失敗,那就是萬劫不復。秀州之敗後,數十萬方臘軍人心離散,不戰而自潰。方臘帶領殘部,逃到了浙江淳安縣的山洞中,也就是後世的方臘洞。

此時的韓世忠還是一個低級軍官,但勇敢細緻的性格,使得他發現了方臘的藏身之所。韓世忠手持利刃衝入洞中,斬殺數十人,之後宋軍源源不斷湧入了方臘洞。宋將辛興宗擒獲了方臘和方肥等義軍首領,押往汴梁定罪。剩下的六七萬老弱義軍,宋軍痛下殺手,屠戮一空。

仔細對比不難發現,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宋江是在為了劫財果腹而動亂,方臘是有著一定的民眾基礎和指導思想的。宋江起義是由地方州縣進行鎮壓的,而方臘起義是宋廷圍剿而覆滅的,根本差別在於:方臘起義號召了大量受苦的百姓,他們快速增加的數量,危及到了北宋政權的統治。

“方臘起義”被宋江平定?真實的宋江,連給方臘提鞋的資格都不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