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開會時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開心一樂哈哈


談一下個人的認知與理解。

其實開會時,肚子裡有內容是一方面,表達能力是一方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肚子裡沒有內容,再好的表達能力也沒有用。

這個問題應該需要一個預設的前提,開會之前,自己做足了功課,準備好了相關的內容,在開會時,要能有效的把內容傳遞給他人,這就涉及到了表達能力。

其實表達能力,深層次涉及到【思維結構】、【思維框架】。

結構、框架是設計出來的,利用【結構、框架】來組織預先準備的內容。

這樣的框架很多,金字塔框架,5W2H框架、或者其它一些現成的框架。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框架,其實都是在構建一個秩序,通過秩序去組織內容。

框架創造出了秩序,框架本身是要素聯繫。自己也可以在開會之前,預先去設計框架,然後在開會時,利用所設計的框架來組織內容,有序的把內容傳遞出去。

很多環節要前置到開會之前的準備之中,比如選擇什麼樣的框架,或者設計什麼樣的框架,這些都要前置在開會之前,開會之時,只不過是貫徹了開會之前的準備。


認知框架


熟能生巧,優化語言,試著幽默的說話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弄明白你自己的問題,是說話不利索,還是詞不達意,還是覺得自己說話沒有邏輯,沒有目標的提升會把自己的方向帶偏的。

1、說話不利索怎麼辦?

很多人在日常溝通的時候說話非常利索,但是一到開會需要向大家彙報的時候,就會莫名的緊張,一張口感覺字一個一個打著顫蹦出來的,而且說話還會不斷重複,結結巴巴,讓聽眾非常不耐煩。

這多半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想要好好表現,但結果往往不如人意。其實這種問題並不難解決,多試幾次就好了,就是抓住一切機會做演講、做報告、做陳述,熟能生巧。

如果是講自己擅長的內容,你會發現嘴皮子很溜,所以儘量把開會時需要的內容,用自己的方式總結出來,然後在表達,有一種本辦法,就是按照彙報的內容寫稿子,就像演講那樣,先寫出來,然後讀,多讀,使勁讀,讀到一提上句就知道下句是什麼。

2、詞不達意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開會的時候領導問大家的思路和想法,然後大家就開始天馬行空,說什麼的都有,但能說中重點的人寥寥無幾,不是說大家沒有想法,而且我們一開口就會下意識的想要先講困難,再想辦法,但困難一開講就停不下來,解決方案往往就被自己帶偏了。

所以這個時候,請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只寫關鍵詞,看到關鍵詞就知道要說什麼。

3、說話沒有邏輯怎麼辦?

沒有邏輯,就建立邏輯,使用批判性思維進行思考,看一下如何訓練邏輯的書籍,根據書籍的指示開始練習。

這裡建議大家看看《解決問題的三大思考工具中》,書中介紹了三種思維方式:批判性思考就像一張”地圖“,縱觀全局,能幫助我們確認眼前的道路是否爭取,判斷什麼時候需要用望遠鏡(橫向思考)觀察四周,以及什麼時候用鑽頭(邏輯思考)。

4、培養說話的幽默感

沒有人說話開會不可以使用幽默,相反如果能在枯燥的會議中給大家來點幽默,喚醒大家的注意力,大家會更專注的聽你說話,所以開始培養幽默感吧。

其實既然是語言表達能力,那就必須要開口說,不練習,只看別人的建議一點用處都沒有,所以開始說話吧,注意:任何出口的話請在腦海裡過一遍在說出來!


九尾非辰


【鍛鍊自己的膽量】

不要放過那些可以發言的機會,多到經常開會的主席臺上,面對下面練習發言。在開會講話的時候,不要直視下面的人。最好就當作下面無人,只是一些木偶。講話的時候,不要去關注別人,而要專注於自己的思路。在講話之前,做好一些準備,然後就順著自己的思路說下去,不要看別人的臉色。經常練習就好了。

【搞清自己的問題】

先要把自己存在的問題搞清楚,然後跟別人進行交流。否則別人沒辦法給你幫助,無法回答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先要考慮好,隨時檢查自己做這件事的目標。目標明確,才能保證正確的方向。

【臉皮要厚點】

面子是要的,但別總是死要面子。如果放不下臉皮,放不下架子,別人說什麼你都不屑一顧,那麼溝通無法進行。多向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學習,看看他們那些語言表達能力很好的人,不都是臉皮厚的比牆還厚嗎?不怕別人的嘲笑,不怕別人的打擊,不怕自己犯錯,這樣自己才會進步。

【解除別人的抗拒】

有時候,別人抗拒你,是因為信息不足,對方對你拒絕,是在要求你提供更多的信息。要問正確的問題,談有意義的話題,才能引導對方的想法和觀念。不要試圖改變對方,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消除害怕心理】

說話的聲音大點。容易害羞的人,說話都很小聲。不妨把自己的音調提高,你就會變得更加自信,相信自己更有權說話。如果自己心中有些害怕,不妨把擔心的一切多往好處想,不要太在乎那些害怕的東西,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真的變成了另一個人。很多人總認為自己有了勇氣才去行動,其實恰恰相反的是,有了行動,一個人才會變得有勇氣。


終南大貓


應對會議溝通發言時思考慢、表達差的問題,斯文杜總結了4個發言套路:幫助你快速、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好的展示自己。獲得領導與同事的重視,獲得更多的工作資源、人脈資源,也能擁有更多的晉升機會。

1,工作彙報:任務 → 結果 → 價值

工作彙報的核心發言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先描述你近期做了哪些工作任務;這些工作帶來了什麼結果,這個結果可以是解決了某個問題,也可以是銷售業績;以及對公司產生了什麼價值,“結果”強調的是顯性的改變,“價值”強調的是隱性的影響,這裡是指對公司帶來的利益價值,可以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也可以是促進發展等。
我們往往只是彙報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容易忽略“價值”部分,而這些才是領導最關注的,也是最能展現我們內向人工作價值的東西
舉個栗子:

(任務)上個月我們牛刀小試做了2次淘寶直播,主播穿上我們的古裝衣服表演舞蹈,再植入我們的產品廣告;

(結果)直播帶來了10W個流量,100筆訂單,100個新粉絲,10W元銷售額;

(價值)這開闢了我們更新好更的銷售渠道,如果我們重點運營,一定能讓店鋪銷量翻倍。

這樣彙報會讓你的工作更有價值,更被認可,所以尤其對內向者在工作彙報的時候,多想想工作帶來的價值。當然工作彙報中還有工作進度啊、工作存在問題啊等,這裡就不展開詳述了。

2,問題應對:問題 → 原因 → 對策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各種問題,被領導發現問題詢問也是難免的,內向人即使對問題了如指掌,卻往往不善於應對領導的即興提問,讓領導的評價大打折扣。
首先舉2個栗子對比:還拿上個例子來說,如果是內向人很可能是這樣:

領導問:為什麼我們直播的購買轉化這麼低?(會議或碰到的時候問)

員工1回答:首先情緒可能有些低落,心想老闆肯定懷疑我的能力了;

然後弱弱回答一句:嗯,確實挺低的,我會想辦法提高購買轉化的。

如果是這樣的發言,不管領導後面怎麼說,你在領導心目中不好的印象已經形成了。我們看員工2是怎麼應對的。

領導問:為什麼我們直播的購買轉化這麼低?(會議或碰到的時候問)

員工2回答:

(問題)是很低,我們現在購買轉化率只有千分之一,遠比同行水平低(深刻認識問題);

(原因)我分析了同行的直播,發現是我們的產品賣點沒有更好的展現出來,用戶對產品並不瞭解,降低了購買意願;


(對策)放心,我們下次會要求主播重點把產品的幾個亮點給說出來,也會去增加產品亮點特寫鏡頭。

員工2使用了“問題 → 原因 → 對策”的發言結構,先深刻認識到了問題,在把分析的原因說出來,最重要的是要給出具體的對策,可以是1個,也可是多個,可以只是彙報對策,也可以讓領導選擇1個對策。這樣老闆看你不僅知道了問題的存在,也知道了你怎麼解決,也就省心了。你總不能把問題留給領導,等著領導給你解決方法!
老闆是喜歡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的人,在職場中遇到問題,靈活的應用這個方式,會讓領導和同事更加喜歡你,器重你。大家記住,以後我們再碰到領導提“問題”時,一定要分析好原因,給出1個或幾個對策,讓領導去選擇,行還是不行,第一個還是第二個,如果涉及複雜的方案,你還需要總結出幾個對策的優劣差異。

3,介紹idea:為什麼 → 怎麼做 → 結果 → 價值

在介紹某個項目、某個想法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由外往內,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麼說沒毛病,一般的項目和想法可以這麼來表達,如果是創新想法、重要項目,這樣烘托不出你想法的重要性,缺少一定的感染力。
喬布斯在介紹產品時就是用了“為什麼-怎麼做-做的結果-價值”,這種方式是通過一開始就傳達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讓別人首先認同你的理念,產生共鳴,再告訴他們你打算怎麼做,做成什麼樣的結果,為大家帶來什麼價值,從而影響觀眾產生購買。這個發言結構同樣適用於針對項目、想法的會議發言、即興發言。
接著上面的栗子,我們舉個栗子:

(為什麼)我有個想法。目前我們在室內直播,粉絲容易有視覺疲勞,也無法完美的把產品表現出來。為了能將我們的古裝衣服更好的呈現出來,粉絲有更好的關注度。

(怎麼做)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中去直播賣貨,找一些能襯托古裝效果的場景,不侷限在室內。每期做不同主題的直播,如:叢林直播、故宮直播等。


(結果)這樣既可以讓服裝得到更強效果的展示,也能讓粉絲有新鮮感、刺激感。

(價值)可以很好的促進粉絲增長與粉絲活躍度,提高直播的帶貨量。

是不是表達的很清晰,感染力也有了。我再強調一遍這個發言結構:為什麼-怎麼做-結果-價值先拋出懸念、拋出問題、讓對方認同/期待,再拿出自己的想法,最後用“價值”強調我們這個idea的重要程度。讓我們的發言,更能引起認同、引起關注,從而展示自己、說服對方。

4,表達觀點:觀點 → 原因 → 案例 → 結論

就是先拋出你的觀點,然後分析原因,最好能舉出案例,最後總結一下。簡單概括為: 觀點→原因→案例→結論。多適用於表達觀點、建議。
接著上面的栗子,我們舉個栗子:

(觀點)我認為“故宮古裝直播”是可行的,很棒的一個想法!

(原因)除了你剛才說的讓用戶有新鮮感,還能幫助我們的古裝品牌更好的佔領用戶心智,故宮是古文化的網紅代表,把我們的古裝放到故宮,也就賦予我們品牌也是古文化代表的心理認知。用戶在想到故宮的時候就能想起我們。

(案例)之前故宮口紅大賣的營銷原理,也是如此。

(結論)所以故宮主題的直播方式值得嘗試,我看好這個想法。

在發言中首先闡述觀點,能讓對方知道你觀點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帶著這個中心思想會更容易理解你下面要說的內容,不然很容易出現不知所云的狀況;原因就是對觀點的論證過程,來證明你的觀點的;案例是對論證的加強;最後總結,能起到強化觀點重要性的作用。觀點→原因→案例→結論,萬能觀點公式,你學會了嗎
好了,斯文杜的分享就到這兒了,還需要多去實踐。發言結構是基礎,熟練了之後就可以遊刃有餘,不受結構所限。
有朋友可能會說,這麼多發言結構,都搞暈了,記不住呀。有心的朋友可能也察覺到了,斯文杜所有的發言結構舉例,都使用了同一個場景事件,案例之間,上下連貫,形成了一場標準會議的畫面,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的理解。大家把這個畫面記住,也就大致明白了什麼發言結構在什麼時候使用。

內向溝通斯文杜


首先練內功,肚子裡有貨,才能夠出口成章;其次練自信,每天對著鏡子練習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