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講清楚個人在歷史上是什麼作用?

至今,一切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一切歷史也都是人的歷史。


人類社會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邁進。相信大家對這個觀點都是認同的,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個人在歷史上要發揮什麼作用?

我們不妨採用數學中慣用的思維——極限法,用“英雄人物”研究這一問題。秦始皇統一全國,林肯解放黑奴,牛頓提出萬有引力,是英雄造時勢嗎?

請不要過分誇大英雄的作用!也許有人不認可,但這就是事實。沒有秦始皇,全國就不會統一嗎?我想全國的統一是必然的,但進程可能會慢一些,或還要等很多年。沒有林肯,黑奴就不會解放嗎?我想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黑奴必然被解放,同樣也是時間問題。沒有落下的蘋果,萬有引力就不會被發現嗎?我想這個客觀規律一定會被人類所認知,但也是時間問題。一句話,你不去做,就會有人做!

講到這裡,大家也許會失望、會失落,會覺得歷史的進程遲早要發生,就像人類必然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是時勢造英雄,那就靜靜等著歷史進程的發生好了。

請注意,如果你有這樣的觀點,你又淪為了錯誤的宿命論(無為主義)!你又否定了人的自我能動性和歷史價值。

現在看來,“英雄造時勢”和“時勢造英雄”這兩個觀點都不對,這兩個觀點都是片面的、孤立的、靜止的,都是形而上學!

又有人說,歷史進程由諸多因素決定,比如經濟、政治、英雄、特殊事件、自然環境等等吧,講這些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又舉例,《孫子兵法》把“道、天、地、法、將”五個因素歸結為戰爭勝利的因素。

這恰恰的典型的“錯誤的多元論”,或者說是“因素論”,沒有堅持從唯物主義一元論的角度看問題。是人為的將物質基礎和人的意識劃分為多個因素。以《孫子兵法》為例,不能將“道天地法將”割裂開,認為是孤立的存在。“道”在過去指“王道”,也可進一步看成“歷史規律”;“天、地”都是物質基礎;“法、將”都是人的主觀能動;這樣去分析,會發現五個因素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繫,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孫武才劃分出五個因素。歷史早已雄辯的證明了一句話: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物質。

可見,歷史進程是由社會人推動的,社會人的推動又反作用於歷史進程。但歷史進程的一般趨勢不會改變,改變的只是進程的快慢;不同的是,英雄對歷史進程推動的作用大,普通人對歷史進程推動的作用小,反面人物又阻礙於歷史進程。

所以,要通過努力使自己更大程度的擔當歷史使命。認識到這一點,便會具有幾乎自發的意志力和無法遏制的力量,把阻擋在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一掃而光!像毛澤東同志在《沁園春•雪》寫的那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個人怎樣,他的哲學也就怎樣。他的哲學怎樣,他這個人也就怎樣。


——讀【俄】普列漢諾夫《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有感

2020年 清明•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