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有間效應

教師不可不知的59個心理效應~主題22~親密有間效應

親密有間效應:在心理學上,親密有間效應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心理上應保持親密,在空間上應保持一定距離。這與刺蝟效應有一定相似之處。刺蝟效應源自西方一則寓言故事:在冬季,兩隻刺蝟被凍的渾身發抖,為了取暖,他們只好緊緊靠在一起,但相互靠攏又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利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開。但天太冷了,它們又靠在一起,並再次分開。就這樣離得太遠,凍得難受,離得太近,疼的難受。反覆如此,終於找到合適的距離,既可以取暖,又不刺。

案例描述:剛從學校畢業來某小學任教的劉老師最近很苦惱。從任教以來,她總是和學生們打成一片,甚至“親密無間”,她認為這樣才能與學生建立感情,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可實際上結果並不這樣,學生們和她關係太親密,反而忘了他們面對的是老師,逐漸變得“放肆”起來,導致課堂紀律散亂。而且因為她和學生相處太隨和,沒有一點架子,學生甚至會摸摸她的頭,拉拉她的辮子,她也不會生氣。因此,學生們給她取了個綽號“綿羊老師”,並當著她的面這樣稱呼她,這使得劉老師很苦惱。

親密有間效應

案例分析:劉老師的問題就在於與學生走得太近了,學生們太把她當成朋友了,進而忽略了她作為老師的身份,這樣的忽略對教育教學沒有任何好處,如果再再發展下去,學生進而會認為,劉老師就是我們的朋友,能和我們一起玩,她教我們的知識想來也不會有什麼,還不如不學呢。這就是最嚴重的後果,是教師忽略了親密有間效應的後果。

原理應用:

1.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新課程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真誠的合作者,但這裡所說的朋友並不是生活中所說的朋友。師生之間的朋友關係應該要把握住師生角色的界限和區別,掌握好其中的火候。如果和學生走的太近,太過於“朋友”了,就會使師生角色意識淡化,教師應有的威信喪失。就如同案例中描述的一樣。剛參加工作的女老師要特別注意。

2.師生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教師和學生在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該把握好嚴與慈,剛與柔,近與離的尺度。這個一定的距離是為了展現老師的威信,展現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它並不能成為師生之間的心靈障礙。

有了這個合適的距離,老師有利於保持在學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新鮮感,有利於樹立威信。這個適度距離不能離學生太遠,太遠了雙方難以取得心靈的溝通,也不能太近,太近了容易產生角色混淆,不利於教育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