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西班牙在基督徒收復全部失地、完成統一之後的第一位國王是卡洛斯一世,他同時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王查理五世。查理五世晚年把手裡的土地分成了二塊,這是十六世紀的事情,神聖羅馬帝國加上奧地利給了他的弟弟斐迪南二世,這塊地其實就是東法蘭克王國;查理五世把西班牙傳給了兒子費利佩二世。這個費利佩二世上位之後,就和法國開仗。當時的法國國王是瓦盧瓦王朝的亨利二世,他們主要是為了搶奪意大利那塊地。最後他們倆打累了,就在1559年簽了個和平協議。天下太平了,費利佩二世就想起了父王有一個遺願,要他給西班牙王室建一座陵墓。這費利佩二世就回家找了一塊地,蓋起了一座宮殿。為什麼蓋成宮殿了暱?因為他不願意住在馬德里,也要搬到那裡去住。因此,這座新的宮殿就包括了王陵和王宮,還要有每天給亡靈祈禱的人呀,就又包括了一座修道院。費利佩二世愛讀書,就又在裡面建了一座圖書館。這座宮殿在十六世紀末才完工,就是“埃斯克利亞爾聖勞倫佐王宮修道院”,它是十六世紀末歐洲最大的王宮。費利佩二世在西班牙開發房地產這工夫,法國也沒閒著,法國在忙著改朝換代換國王。到費利佩二世過世的時候,法國都從瓦盧瓦王朝換成波旁王朝亨利四世了,時間也到了十七世紀。法國國王喜歡蓋樓,路易七世在十二世紀蓋了楓丹白露宮,弗朗索瓦一世在十六世紀初蓋了香波堡還重建了盧浮宮,這些都是規模龐大的皇家建築。到了十六世紀末,西班牙出了上面那個“埃斯克利亞爾聖勞倫佐王宮修道院”,把法國的那些皇宮都給鎮了。法國國王亨利四世接手的法國是宗教戰爭的爛攤子,他的主要精力是結束混亂,恢復和平。他的座右銘是“要讓每個法國農民家的鍋裡都有一隻雞”,說明他是想讓大家都富足,但是沒說這隻雞在那口鍋裡住多久。亨利四世忙於到處去給農民捉雞,當然顧不上看鄰居西班牙國王在那兒是不是住上了大房。亨利四世後來被一個瘋子暗殺了。亨利四世之後是路易系列的國王開始了,第一個是路易十三。路易十三9歲登基,鼻子下面還掛著兩筒大鼻涕,由他姆媽垂簾聽政,其實不是聽政,而是攝政。這個路易十三週邊到處都是障礙,有攝政的太后、一心遏制國王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同床異夢的王后等等。因此,路易十三就跑到巴黎郊區去打獵,這個郊區就在凡爾賽鎮附近。他叫國王衛隊的三個火槍手從城裡搬了點磚,在凡爾賽鎮外面蓋了一座小樓。打獵的時候,他就住在那座小樓裡,生火烤乾掉沼澤坑裡弄溼的衣服,順便烤那隻野地裡揀到的死兔子吃。這路易十三在位三十三年,後人評價並不很高。但是,路易十三有一個強勢的黎塞留執行他的政策,這個時期的法國對外打敗了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建立了穩固的政權,給他兒子路易十四留下了一片大好河山。

這路易十四登基以後,到處一片鶯歌燕舞,他就有精力開始興修樓堂館所了。他就要把他父王的打獵小屋改造成皇家宮殿,這就是凡爾賽宮。關於路易十四建凡爾賽宮有一些和反腐粘連的故事,其實路易十四還是看上了西班牙的“埃斯克利亞爾聖勞倫佐王宮修道院”。路易十四娶的王后叫瑪麗亞·特雷絲(Maria Therese de Austria of Spain),她是西班牙公主,她的爸爸是西班牙國王費力佩四世。路易十四要管費力佩四世叫舅舅,而且是親舅舅。你看看,這個路易十四娶了表妹為妻,這個表妹就比他小5天,神奇吧?這個表妹是在西班牙“埃斯克利亞爾聖勞倫佐王宮修道院”長大。所以路易十四對埃斯科利亞爾還是有了解的,他要建一座比西班牙王宮還大的皇宮。1660年,建造工程開工了,那座原來的打獵小屋被徹底改造擴大,還是做為正殿;南北兩邊建起了翼樓。1682年,凡爾賽宮基本完工,路易十四把他的朝廷從巴黎正式遷往凡爾賽宮。這個時期,沒有了強勢的黎塞留,法國貴族都蠢蠢欲動,王權岌岌可危。為了維護王室的權力,路易十四把那些王公貴族都圈進凡爾賽宮,等於是把他們軟禁在這裡當作人質。因此,鼎盛時期的凡爾賽宮裡住著好幾萬人,當然他們不都是法國貴族,還有好多貴族的隨從和國王的後勤。凡爾賽宮從此成為法國的皇宮,後來的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都住在這裡。法國皇室,再加上大批的貴族,凡爾賽的運行成本肯定非常高,它在全球樹立了法式奢華的榜樣,成為歐洲王室爭相效仿的楷模。一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被從這裡運到巴黎,1793年上了斷頭臺,凡爾賽宮被搗毀,成了廢墟。1833年波旁復辟的時候,路易·菲利浦國王下令修復凡爾賽宮,並將其開設為法國曆史博物館。

法國人管凡爾賽宮叫做Chateau de Versailles。要說這個法語應該還是挺有名的,可是在法語裡就只有Chateau一個詞表示在鄉間的豪華住所,在城裡的叫Palais。所以Chateau既可以是城堡也可以是宮殿,你要到了現場才知道。要這麼說的話,中文就詞彙豐富多了,城堡、碉堡肯定不一樣,離宮、行宮也肯定不一樣。

路易十四為了聚攏人氣,在凡爾賽宮外面擴大了那個鎮子,現在也是挺繁華的了。我們到凡爾賽肯定不會是去看那個鎮子,我們要看的是皇宮。要想看皇宮就必須經過路易十四把守的廣場。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古羅馬時期,皇帝騎馬的雕像是雕塑的一個重要品種。到了十四世紀文藝復興,又把古羅馬的騎馬人像開發出來,其開創性人物是意大利的多納太羅(Donatello),他的那座《賈塔米拉塔騎馬像》是代表作。這尊路易十四騎馬塑像是路易十四的御用雕塑家柯賽沃克(Antoine Coysevox)所作。

銅像的身後是一個非常大的廣場,中間的御道鋪著方石磚。遠處就是凡爾賽宮,中間的大鐵柵欄門叫做“榮譽之門”。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這個是凡爾賽宮的東面,也是它的主入口。看看它的北翼東立面,新古典風格,叫加布裡埃爾樓。三角楣裡是羅馬神話中的豐收女神克瑞斯和戰爭女神貝羅娜,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德莫忒爾和雅典娜。三角楣下面的橫樑上寫著“所有榮耀歸於法蘭西”。蒙起來正在施工的是凡爾賽宮小教堂,屬於2009年開始的最新整修工程,計劃進行17年,投資1.35億歐元。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看看它的南翼東立面,也是和北翼一樣的新古典風格,叫做迪弗爾(Dufour)樓,三角楣裡面是空的,沒有浮雕。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看看榮譽之門北側的這座雕像,希臘神話中手持雙蛇杖的眾神使者赫爾墨斯。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榮譽之門南側這個是豐收女神德莫忒爾,身邊是各種莊稼和一個小鬼兒。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主殿和兩翼組成的大理石庭院。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這個建築立面是和意大利巴洛克風格同時期的法國古典主義。三層樓的正殿,一層是八根紅色大理石柱子,二層窗外有鍍金的鐵欄杆,富麗堂皇。屋頂上也是包金裝飾。

看看小禮拜堂,法國巴洛克風格。法國大革命前,這裡是皇家日課、婚禮和洗禮儀式的地方。圓頂壁畫是《聖三位一體》,中間拱頂是《上帝榮耀之父》,對面圓頂上是《聖靈降臨》,我們頭頂上還有一個圓頂上是《基督復活》。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看看赫拉克勒斯廳(The Hercules Room)。赫拉克勒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他戰勝了巨人,完成了十二項艱鉅的任務,還救出了盜火的普羅米修斯。這個大廳一直到路易十五死後的1736年才最後完成,後來用於國王接見來賓。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牆上一幅巨大的油畫,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的威尼斯畫家委羅內塞(Veronese)所做的《在西門家吃飯(The Meal in the House of Simon)》,委羅內塞是提香的大徒弟,善於把神聖的主題安排在世俗的環境中。這幅畫是威尼斯共和國1664年送給法王路易十四的禮物,委羅內塞的代表作之一。畫裡講的是聖經裡的故事,說有一個法利賽人請基督吃飯,基督就去了他家坐席。這個法利賽人就是西門。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對面的牆上是委羅內塞的另一幅畫《埃利澤爾和利百加》,這個故事說的是聖經里亞伯拉罕派僕人埃利澤爾去給他的兒子找一個媳婦,埃利澤爾通過他的方法給主人的兒子尋找媳婦的過程中,在井邊遇見了利百加。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屋頂壁畫是法國宮廷畫家勒莫恩(Francois Lemoyne)所畫的《赫拉克勒斯的崇拜》,這個廳便是以此畫命名。勒莫恩是路易十五的御用畫師,曾經在意大利遊歷,受到意大利宮廷畫的很大啟發,是法國洛可可風格繪畫的鼻祖。這幅屋頂壁畫可以看作是勒莫恩的代表作,是用貼畫的方法畫的,他先在一塊一塊帆布上畫好各個局部,然後再把它們粘到屋頂上。這一副巨大的壁畫工程把勒莫恩累得夠嗆,整整耗時四年,雖然獲得了很大榮譽,他還是陷入抑鬱症的膏肓。完工之後一年,1737年,勒莫恩自殺身亡。

我轉著圈把頭頂上的壁畫拍了下來,上面畫出了赫拉克勒斯的那些豐功偉績和牛叉本領。那個天,藍得要命;天上有刺眼的光芒。人物都是暖色調的,天女美麗、神祗威武、妖怪猥瑣。這是當時風靡法國的羅可可風格。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下面是豐收廳(The Hall of Plenty)。國王會邀請一些朋友晚上在這個地方小活動一下,就是夜生活一下。屋裡的傢俱都是路易十四式樣,這些邊櫃、玄關上到時候就會擺上咖啡、紅酒、香檳等飲料。路易十四還把這裡當作接待室和珍寶館,他在這裡擺上他的銀花瓶、寶石、獎章之類的小玩意兒。整個房間是晚期巴洛克風格裝修。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下面這是凡爾賽宮裡最有名的鏡廳。這裡最早是一個露臺,直通國王和王后的套間,一到冬天就把皇兩口子凍得直打哆嗦。後來,建築師芒薩爾在朝向後花園那面用牆砌上了,然後在牆上開了好多落地窗,在落地窗對面的牆上裝了批量的鏡子,把這裡改成了現在這個鏡廳。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拱頂上佈滿了繪畫,是路易十四的宮廷畫師勒布侖(Le Brun)畫的一系列給路易十四歌功頌德的連環酸畫。特別是1672到1678年間法荷戰爭的勝利,使路易十四的聲望達到極點,被稱為“太陽王”,法國也成了歐洲霸主。當時,鏡子是非常奢華的裝飾品,是威尼斯的產業,核心技術都在威尼斯人手裡。這個鏡廳裡裝飾的大批鏡子表明法國工業打破了威尼斯人的手藝壟斷,成功進行了進口替代。你看那面鏡子牆,又是大理石牆柱,又是拱形框架,還又是鑲金邊兒。那個大理石的顏色叫做“蘭斯的胭脂”,很名貴的哦。拱形框上的鍍金花樣叫做“法國樣兒(French Style)”,是勒布侖設計的,很先鋒的哦。這個“法國樣兒”下面是鳶尾草,上面是太陽和兩邊的高盧雄雞。

這個鏡廳供大臣和來賓行走,國王也在這裡舉辦一些浪費錢的活動,比如舞會什麼的。接待外賓的時候,就把國王的權杖搬出來,放在大廳一端的一個臺子上,純屬炫耀王權。就是下面這個地方。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法國國王曾經在這裡接待比如熱亞那總督,還有暹羅、波斯和奧斯曼大使,來賓要從鏡廳的一頭走到70多米遠另一頭國王權杖下面的國王那裡,大廳兩邊重重落落坐著法國的王公貴族們。不知道這個大使走到那頭會不會褲子都溼了?

大廳的兩邊有好多雕像和落地燈。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看看這尊雕像,這是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落地燈的燈柱都是金色的美女雕塑,給大廳增添不少脂粉氣。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偶爾也在這裡舉辦儀式。

1870年,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發動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帶領法軍吃了敗仗,在色當被俘簽訂了投降協議,普魯士軍隊佔領了巴黎。1871年1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這裡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實現了德國的統一。

1919年6月28日,一次大戰的戰勝方協約國在這裡和戰敗方同盟國簽訂合約,這就是著名的《凡爾賽條約》。根據這個條約,德國要賠償法國的戰爭損失,德國統一之後才開始支付賠款,最後一筆一戰賠款在2010年10月支付完畢。戰勝國中,美國沒有在條約上簽字,因為國會沒有通過。另外,由於中國和日本同為戰勝國,日本要求接管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中國要求收回全部外國在中國的權益,而和談締約方藐視中國,談判期間同意了日本要求。中國北洋政府代表外交總長陸徵祥通知國內這個情況後,國內爆發五四運動。最後,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成為中國近代史結束、現代史開始的一個轉折點。五四運動在中國文化、科技、人文、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使它成為一個歷史的里程碑,中國由此從鴉片戰爭後的沉淪中覺醒,開始了艱苦的抗爭,到現在重新回到世界的中心,過程驚心動魄。

從鏡廳可以進入國王套間,下面這是國王套間裡的會議室(Council Chamber)。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這個會議室是國王召集樞密院開會的地方。室內裝飾是加布裡埃爾設計,壁爐上有一架洛可可風格的座鐘,還有兩個皇家塞夫勒瓷花瓶,上頭有希臘神話戰爭之神阿瑞斯青銅像,另一個是戰爭女神雅典娜青銅像;牆角里是一座亞歷山大斑岩胸像。這個房間還用於嘉賓做自我介紹,1764年路易十五的女友蓬巴杜夫人死後,杜巴莉夫人1769年在這裡向路易十五做了自我介紹,後來她成為國王的正式女友。

從這個房間往裡走就是國王的臥室。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這個房間在正殿的正中間,面朝東方,太陽每天從他的窗前升起。凡爾賽這個地方的緯度太高,差不多是北緯48度(北迴歸線是北緯23度),為了讓太陽從國王臥室窗前升起,這個正殿是朝向東偏南的。房間裡現在的佈置是路易十四時期的模樣,法國雕塑家庫斯托(Nicolas Coustou)在屋頂上裝了一個石膏浮雕《法蘭西瞧著皇上睡覺(France watching over the King’s sleep)》。這個房間裡每天要有好幾次活動,早晨有”下床典禮“,晚上有”上床典禮“,白天有”小屋吃飯典禮“,”某某人門口候見典禮“等等,非常繁瑣,比中國古代的周禮還麻煩。1715年9月的一個金秋日,72歲的路易十四在這個房間去世。路易十四有一個習慣,他的床必須和外部隔離,因此,他的床外面有一道金色的欄杆。他是擔心睡覺的時候真有法蘭西人來瞧著他,看來被人瞧著睡覺也是很扭捏的一件事。我看路易十四床上掛的那頂蚊帳還是很漂亮的,紅底金絲織錦。路易十四自己選了幾幅畫掛在他的臥室。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屋裡太黑,看不太清楚。有法國紫金黑暗派畫家瓦倫汀·德·布洛涅(Valentin de Boulogne)的《向愷撒致敬》,意大利巴洛克畫家蘭弗朗科(Giovanni Lanfranco)的《原野中的夏甲》,意大利巴洛克大師卡拉瓦喬的學生卡拉喬洛(Giovanni Battista Caracciolo)的《施洗者約翰》。其中《原野中的夏甲》講的是聖經裡的一段故事,亞伯拉罕的太太不能生育,就讓女僕夏甲(Agar)做亞伯拉罕的二房。夏甲生下兒子以實馬利後不服亞伯拉罕太太的管教被逐出,她帶著孩子流浪的路上吃喝耗盡時有天使來幫助。這幅畫就是描繪的夏甲在原野上遇到天使。有一個詞叫做“夏甲的後代”,說的就是以實馬利和他的後裔,就是現代阿拉伯人,所以說這個夏甲是阿拉伯人之母。

1833年,路易·菲利浦國王把這個凡爾賽宮改造成法國曆史博物館,把法國曆史上描繪國王的繪畫、雕塑、雕刻收集起來拿到這裡展覽,有一些原作丟失的就擺複製品。這些展覽主要是在南北翼樓裡,原來那裡的配套房間和樓道用來做展示。有一個樓道里全是法國曆代國王和歷史人物的雕像,看看這個,拿破崙一世。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看看這個,聖女貞德。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神龕裡的拿破崙。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路易十四,宮廷畫家亞森特·裡戈(Hyacinthe Rigaud)作。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和兒女,阿道夫·烏爾裡克·沃特穆勒(Adolf-Ulrik Wertmuller)作。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路易十六國王一家,韋洛索(Brun de Versoix)作。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巴黎國家公園,到軍械庫去,1792年9月》,這是反映法國大革命的畫,天上飄揚著代表共和的三色旗,民眾在市政廣場報名參軍抗擊外國干涉軍。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六: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的各個部分每年都要輪流維修,就像我們的故宮、頤和園一樣,每年都會有重新修繕的地方。我們來參觀的時候沒有看到王后套間,因為在維修;也沒有看見法國曆史博物館,也是在維修,只是看見少量臨時擺放在外面的雕像和掛在各房間的畫。

凡爾賽宮展示的是法國宮廷的奢華和優雅,現在人看來都是絕版奢侈品,那些個豪華品牌沒有辦法比的。嗯,歎為觀止!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