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已初見曙光,此時,安徽省太和縣全國雙擁模範人物李亞軍又忙碌起來,他不顧自己摔傷的身體,驅車上千公里,多方奔走看望全縣一位位老年烈士家屬。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李亞軍,中共黨員,安徽中亞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阜陽市關愛“三留守”志願者協會會長,省、市人大代表。先後榮獲全國雙擁模範人物、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優秀民營企業家、省慈善楷模、省擁軍愛國模範等榮譽稱號。30多年來,他初心不改,始終把支持社會經濟建設和擁軍優屬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為社會、為軍隊、為各類優撫對象捐款捐物達1000多萬元。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上世紀八十年代,李亞軍從小作坊賣牛肉起步,夫妻誠信經營,趕上改革的好時代,生意越做越紅火,建成了安徽中亞食品有限公司。事業有成後總想為國家和社會做點事。汶川地震、雅安地震、舟曲泥石流、南方冰凍災害、新冠病毒疫情……李亞軍總在第一時間慷慨解囊,積極向災區捐款捐物。2014年,他出資300萬元為家鄉修建一條30公里長的鄉村水泥路;2016年,他響應政府“百企幫百村”的倡議,與3個貧困村簽訂幫扶協議,投入200多萬元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幫助了200多個困難家庭發展養殖產業,取得很好的社會效蓋和經濟效益。近年來,李亞軍不斷思索著建設共富共享的和諧社會。2016年7月,他發起成立了阜陽市關愛“三留守”志願者協會,以志願者協會為平臺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企業和愛心人士一起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群眾。目前,協會企業會員17家,有200多名愛心人士會員。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同時,李亞軍也是一位烈屬。青年時期的他滿腔熱忱從軍報國卻因故未能如願。2009年,李亞軍動員正讀高三的兒子李揚參軍去部隊,妻子極力反對,讓兒子安心考大學,他卻引導兒子去部隊考軍校。李揚到了部隊牢記父親的囑託,積極上進,認真學習,刻苦訓練,成為訓練骨幹;2010年8月,部隊赴四川省漢川市遂行抗洪搶險任務,李揚衝在抗洪一線,連續奮戰三晝夜,最終倒在戰場上。李亞軍人生中第一次走進部隊,卻是因為入伍僅僅9個月,不滿18週歲兒子的犧牲。鋼鐵硬漢滿臉淚目,待他情緒緩和過來,部隊詢問他要求時,他一字一句地說:“孩子做得對,孩子做得好,孩子為國家和人民犧牲了生命,我能有什麼要求呢?”他愣是沒提一個字的要求。

作為烈屬,他從未向黨和政府伸過手。卻把兒子60多萬元的撫卹金作為“愛軍基金”,用於幫助困難軍烈屬、生病官兵家庭。這10年,他堅持年年進軍營慰問官兵,支持部隊教育訓練,鼓勵官兵報效國家;年年走訪慰問全縣40多戶烈屬,每年清明節和春節前夕都帶上自己專意生產的美味食品和困難慰問金看望年邁的烈士父母。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今年的清明節,因受疫情影響,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和革命烈士陵園只能有限開放,不能舉行聚集活動。李亞軍和協會的會員們,就早早地策劃疫情期間的烈屬走訪活動。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協會秘書長管曉燕不捨晝夜地籌劃活動,為烈屬趕製精美的衣服。眾多愛心企業和志願者也積極準備物品,奉獻一份愛心。

烈士為國盡忠,我為烈士盡孝。從3月22號起,阜陽市關愛“三留守"志願者協會分批分期走進烈士父母家看看健在的烈士父母的真實生活,把溫暖送到家。太和縣烈士的父母、遺霜健在的僅10位,年齡最小的也已近八旬,讓烈士父母在有生之年得到社會的尊重,協會長期對接直到烈士父母百年之後。李亞軍會長忍著腰疼(年前摔傷)看望太和縣舊縣烈士韓孔亮的87歲的父親,並送上自己企業生產的精品牛肉,太和卡卡西亞蛋糕房郝陽精心製作的鮮奶長壽蛋糕,阿彬為87歲的老父親理了發,修了面。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3月28日早晨6點,協會秘書長管曉燕帶隊從阜陽出發按行程安排當天走訪四家,行程200公里,服務時間17小時。分別看望了太和舊縣韓孔亮家87歲父親,範廟程才家95歲母親,蔡廟汪海洋父母80歲,倪邱李建超85歲的母親。

烈屬,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

太和藝歌藝術品有限公司經理劉同海為李建超行動不便的母親買了成人紙尿褲,安徽中亞食品有限公司李亞軍會長提供牛肉,太和卡卡西里郝陽提供的蛋糕,太和藝歌藝術品有限公司經理劉同海提供紙尿褲。向他們的愛心和奉獻表示感謝。

一一阜陽市關愛“三留守"志願者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