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寶寶經常生病,是誰的錯?

二師兄問:

寶寶6月後,

每個月都要來看病,

為什麼?


為什麼寶寶經常生病,是誰的錯?


當看門診次數多了,經常發現有很多老病人,也可以稱為“老客戶”或者“粉絲”,他們會常常問:醫生,為什麼寶寶老是生病,我們幾乎每個月都來報道。


這是為什麼,誰的錯?


可能存在以下因素。


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


寶寶出生後,從此屬於社會人。


他們的皮膚及黏膜的屏蔽功能、清除能力都發育不完全,遠遠不如成人。


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月,特別是6月前,純母乳餵養,他們體內含有媽媽的抗體,相比來說,生病少。


然而,在6個月後,母體帶來抗體逐漸減少或消耗,自己的免疫力還未完全產生。


此時,寶寶生病幾率就增大,而且也容易得傳染病,如幼兒急疹、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腹瀉等消化道感染等等。


有人問,那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個不斷的發育過程,在與各種病原體接觸的過程中,不到完善,趨於成熟。


當接觸的病原體,如細菌或病毒等多了,寶寶的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清除能力會得到提高。


免疫系統適應不足


免疫系統,還有一個適應過程,包括適應外界因素如病原體,也需要自我適應,如適應過敏原。


當免疫系統自我適應不足,可導致各種過敏反應,比如食物過敏(牛奶和雞蛋)、過敏性皮炎(溼疹)、呼吸道過敏(哮喘、過敏性鼻炎)等。


當寶寶在長大一些,他們可以對食物或環境等耐受,過敏性疾病會慢慢地減少甚至消失。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在醫學中,有過敏漂移說法,即過敏原是會改變,在嬰兒表現為溼疹,在大一點年齡,可能表現為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


免疫缺陷問題


總有一些特殊的寶寶,他們存在先天性的免疫缺陷。


同時,還會合並一些先天性畸形,比如先天性心臟病會增加肺炎的感染幾率,甚至會加重肺炎。


比如泌尿系統的畸形,導致泌尿道感染風險增加。


先天性唇顎裂,也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幾率增加。


這些先天性缺陷,有的能夠治癒,也有的不能治癒。有的需要終身治療,然而也有的可能出現夭折。


寶寶的生活特點


有的媽媽說,寶寶在 3歲未上幼兒園前,幾乎沒生病。但是,自從上幼兒園後,一個學期沒上幾天課,天天請假,天天吃藥打針。

這是因為寶寶在上幼兒園,屬於小群居生活,或者半群居生活。他們很容易發生疾病的相互之間傳染,比如說手足口病、輪狀病毒腹瀉或者流感。


另一個重要因素,寶寶愛動而出汗,不及時擦乾汗液易受涼。


寶寶衛生意識不強,東摸西搞,吃東西前不洗手,都會增加孩子生病的機會。


某些特殊的生活環境


經濟落後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易導致營養不良,水和環境衛生更差;或居住環境存在汙染源,亦或者存在家庭吸菸等。


這看起來是外界因素,但都會增加疾病的發生。


有的是我們可以調整變好的,也有的我們無法改變,甚至還繼續破壞如生態環境 。


在能改變的因素中,按時接種疫苗,能避免一些傳染病。


母乳餵養好吃多,能給寶寶提供免疫活性蛋白和細胞因子而起到保護作用。


愛衛生,是永恆不變的醫囑,從小培養孩子講衛生,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能減少很多疾病。


在不能改變的因素中,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它是一個不斷的發育過程。它不是您給點補品或者補點抵抗力的藥就完善了。


所以,您需要面對,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但也需要您耐心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