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劍春秋!8噸、12噸、16噸、20噸、40噸大吊車王牌神吊康師傅

講述礪劍故事,弘揚礪劍精神。小“火”伴們,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王牌神吊康師傅》。




我們常見的汽車吊有很多種,通常是8噸、12噸、16噸,上20噸的很少見,可你見過能靈活自如操作40噸大吊車的嗎?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這樣一位“達人”,他叫康維,火箭軍某旅技術分隊的一名一級軍士長,40噸吊車操作手,執行吊裝任務數百次,成功率百分之百,是當之無愧的“王牌神吊手”。於是大家就取方便麵那個著名品牌,親切加調侃地稱他“康師傅”。


礪劍春秋!8噸、12噸、16噸、20噸、40噸大吊車王牌神吊康師傅


老康常說,我們吊裝的可是咱們國家最尖端的“國寶”,操作過程中哪怕是蹭掉一丁點漆、碰出一個小坑,都有可能影響發射精度,那可是驚天的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為了這個“不馬虎”,他買來一根釣魚竿做模擬吊具,地上放一張白紙,畫上一個小十字,每天上百次盯著小十字練定點定位;實裝操作中,他在吊鉤上掛個釘子,在地面標上圓點,反覆練吊裝定點,一遍一遍找感覺,在駕駛室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長此以往下來,眼睛練紅了,手指練腫了,就連操縱桿上的橡膠皮套也給磨壞幾雙。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的吊技越來越高,絕活越來越多。吊水桶一滴不灑,極穩;吊焊條一次性進瓶,極準;在吊車上一坐就是半天,極有定力。追求極致,已成為康師傅生活的主基調。


局外人可能不知道,吊車起吊重物時大臂會變形,導致吊鉤與吊車中心距離發生變化,產生一定的變形量。導彈發射井尺寸有限,裝填對接時若不能精準修正這個變形量,導彈就會偏離中心,導致對接失敗。但吊車廠家並沒有提供相關實驗數據,部隊也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怎麼辦?


礪劍春秋!8噸、12噸、16噸、20噸、40噸大吊車王牌神吊康師傅


老康想,光憑感覺可不行,這個變形量必須弄明白,給後人留下點東西!他下定決心,沒有數據自己採集,沒有經驗自己摸索。說幹就幹,老康展開弔車,用皮尺將吊鉤與吊車中心的初始距離記錄在小本上,接著定好大臂角度,起吊配重,再測量出吊鉤與吊車中心的距離,記錄好距離差值。啟動吊車,換個角度,再量,再測!還不放心,多測幾遍,一定要讓數據準確可靠!


僅用第一臺車測試,老康就花了2天時間。但還不夠,測完這一臺,他接著又測第二臺,直到把全營所有吊車都測量一遍才打住。至此,每一臺吊車的“脾氣”都被康師傅摸透了。雖然過程繁瑣複雜,但成效明顯。經反覆試驗,確認起吊彈體時,40噸吊車大臂的變形量竟達1米多!試想這1米多的變形量若不及時修正,那將會是多麼大的安全隱患!如今,這本變量“臺賬”成了傳家寶,成為新吊手必學必掌握的內容。


礪劍春秋!8噸、12噸、16噸、20噸、40噸大吊車王牌神吊康師傅


康師傅為人和藹,平時對誰都笑臉相迎,然而有一次,我們卻被他的“暴走”徹底震住了。那天,裝填班在發射場坪進行裝填對接準備,就在吊車基準線剛剛劃完時,老康突然從吊車上跳下來大聲喊:“停!劃線的距離不對,遠了1公分,要重新定位!”這時裝填節點馬上就要到了。


有人提議說:“康師傅,只差了1公分,應該沒事吧。”誰知老康語氣突變,高聲吼道:“什麼沒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道理你不懂嗎?現在看到的只是遠了1公分,可彈體起吊後就會偏10公分!要是出了什麼差錯,你能擔得起這個責任嗎?少廢話!必須重來!”最終在他的堅持下,眾人迅即行動,重新調整定位。


礪劍春秋!8噸、12噸、16噸、20噸、40噸大吊車王牌神吊康師傅


王牌神吊手,多麼響亮的稱謂,多麼耀眼的光環,贏得過多少鮮花和掌聲,獲得過多少榮譽和讚賞。然而,這掌聲和光環背後付出的心血與汗水,才是積澱形成“王牌”的奧妙。康師傅用他追求極致的標準要求,詮釋著火箭軍官兵從嚴求實的工作作風;用嚴謹細緻的模範行動,書寫著神劍騰飛、震懾寰宇的輝煌篇章。



文字 / 高晗、王建、劉西山

播音 / 王思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