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脂肪聯合PRP及Nanofat治療面部凹陷


顆粒脂肪聯合PRP及Nanofat治療面部凹陷

■ 中國美容醫學新聞中心

因先天性或年齡增長導致的面部局部凹陷及皮膚老化極大影響面部美觀,面部脂肪量降低、深層軟組織鬆弛, 皮下脂肪減少可導致面部乾燥,細紋,粗糙。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形外科劉林嶓,朱旭冉醫生團隊,採用自體顆粒脂肪聯合自體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plasma,PRP)及納米脂肪(Nanofat)治療面部凹陷,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方法

臨床資料:

本組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7歲;充填部位:額部、顳部、頰部、下頜部及鼻唇溝。注射脂肪量因凹陷的面積和深度而異,一次注射量10~30ml。

聯合注射:

將製備好的顆粒脂肪、PRP及Nanofat按照7:2:1混勻(見圖1),通過三通轉換至1ml注射器。移植注射進針點選擇在隱蔽部位,使用內徑18G的鈍頭脂肪注射針,採用“3M”注射技術,多隧道、多層次以及少量的注射移植法,將注射針先插入面部移植區的最遠端,退針的同時開始扇形多隧道多平面的均勻注射脂肪顆粒。注射填充時注意保持注射壓力均勻,每次進針應在同一平面內,每一隧道的填充量不超過1ml,避免形成凹凸不平感。在額部可分皮下、額肌下、骨膜上三個層次注射;頰部可分為皮下和SMAS筋膜下、骨膜上及骨膜下等幾個層次注射,注射的同時注意:注射方向要與面神經走形方向平行,避免面神經的損傷。術中可觀察患者坐位時面部形態改變,不足之處加以補充注射。筆者建議填充脂肪顆粒超量注射約20%,但不易過多,否則移植脂肪因中心缺血出現壞死液化。

顆粒脂肪聯合PRP及Nanofat治療面部凹陷


圖2 下頜脂肪填充術前 ;圖3 下頜1次填充術後半年

圖1、圖4、圖5此處略


結 果

本組治療的11例患者,僅經1次注射後,面部凹陷部位較術前飽滿,圓潤,皮膚彈性好,且無感染,硬結,血腫等併發症。


結 論

自體脂肪移植現已成為了整形外科重要的臨床治療手段,但自體脂肪移植後的吸收率較高,如何提高脂肪移植後的存留率、減少移植後的吸收,使之長期產生支撐效果,成為關鍵。粗大的脂肪顆粒能為凹陷部位提供物理支撐,PRP及Nanofat雖不能提供物理支撐,但可促進顆粒脂肪的存活,減少感染,還能進一步新生脂肪組織,改善膚質,兩者均來自人體,不存在免疫排斥問題,製備過程簡單,併發症少。通過臨床療效的初步觀察,顆粒脂肪聯合PRP及Nanofat治療面部凹陷脂肪成活率高,感染風險小,效果持久穩定,無需二次注射適合在臨床推廣,前景廣闊。但PRP與Nanofat移植脂肪混合的比例仍需要在臨床應用中進一步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

朱旭冉,劉林嶓,李廣帥,等.顆粒脂肪聯合PRP及Nanofat治療面部凹陷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12):31-33.

顆粒脂肪聯合PRP及Nanofat治療面部凹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