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黔阳古城,古意古趣永流芳

沅水之上两千多岁的黔阳古城,孤寂地睡在这个万木逢春的太平盛世。走在黔阳古城,脚步要放得很轻,因为她在酣睡,不小心可能惊醒了她的梦。她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

街巷是古城的骨骼

  用目光掂量九街十八巷,可以感受到它的重量。东西向、南北向、中轴线、封火墙,构成了古镇的框架。钟鼓楼在东,芙蓉楼在西,镇守着古城的平安。两千多年的悠悠时光,街巷里弄经历了两汉三国、两晋五代、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的风雨,虽有损伤,却也铁骨铮铮地挺了过来,直到如今,当年的模样还在。巷子不长,总是被一簇一簇的房子拥抱着,朝东朝西或朝南朝北的门,关着冷冷热热、酸酸甜甜的故事。若是攥一大把时间沉下心来静阅,可以读出活在她骨子里的《史记》,读出朝代兴替、世事沧桑。

沉睡的黔阳古城,古意古趣永流芳

古城建筑


老窨子是古城的肌腱

  老窨子点缀在古城的巷陌,历久弥显,散发出摇曳多姿的释义,在时间的大包裹里越捂越热。古代的工匠们以斧凿为笔,酣畅淋漓地挥洒着才情,随地形起伏,起承转合,浪漫自由,节奏铿锵,韵律十足。官家的、商家的、文人的、名士的,如同经年老酒,年头一长,毋须绿蚁新醅,毋须红泥火炉,小启则一香至鼻,千年累加的纹理肌腠,会瞬间让心灵感受汉赋一般的俳文雅致。那些旁逸斜出的民居作为她的引伸与补充,一下子透出源远流长的古意古趣,文彩熠熠,耐人寻味。

沉睡的黔阳古城,古意古趣永流芳

芙蓉楼


老井是古城的眼睛

  古城内有很多老井,少伯井、状元井、文曲井、武曲井,三十六口老井三十六只眼睛,注视着千年家国忧患。老井占地长宽盈丈,全由青石板铺成。没有自来水的过去,古城人担水、洗菜和洗衣,各就其井,绝不逾越。人多时,坐在老井四周的青石条上歇息片刻,抽一袋土烟,说几句镡成俚语,吟半阙龙标诗赋,唱一段黔阳山歌。每一口老井边都有一棵或数棵老树,浓密的枝叶几乎把老井抱入怀里,即便晴空烈日也能享受它的荫庇。多少年来,老树与老井相依相伴,俨然是明眸之上高悬的秀眉。几口大井连着池塘畜着用不完的水,千百年来就这样日夜流淌着。

沉睡的黔阳古城,古意古趣永流芳

古城街巷


人家是古城的血液

  打开一扇扇锈迹斑斑的沉重铁门,黄土院落青石墁径,矮房伸手触顶,油漆斑驳的回格木窗如旧时规矩,又如今天沧桑驼背的祖母与外婆,皱纹里堆满了慈爱。檐下墙头,往事成霜。角落里堆些柴草,壁檐间挂串红辣椒。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在这里茁壮成长。窗棂上的红双喜字隐约还在,岁月已经过去了多少年?多年前老爷爷把老奶奶娶进门,生了后生;后生又把媳妇娶进门,生了小后生。小后生在老屋灯下苦读,长大后又领回了小媳妇,往复循环,代无穷际。在鞭炮与唢呐的唱和声中,古城欣喜着人丁兴旺、香火延续、瓜瓞绵绵、生生不息,结成洋洋洒洒的血脉渊源。

沉睡的黔阳古城,古意古趣永流芳

夕阳风光


  古城穿着乡愁的衣裳,她是睡着了,睡着在眼前的华年里。她梦着的人不多,梦着她的人也不多。一个喜欢她的人,只要不经意地瞅一眼,就有绝好的尘念生起,再见或不见,都会铭记一场相见。“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面对重重世第,读那些风带走了的过往,不由自主就想起唐诗,想起宋词,从清晨想到日落,到星息人静,也不能把古城的前世今生以及千娇百媚想透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