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瑞幸“爆”了。


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盤前(北京時間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提交監管文件顯示,在審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年報發現問題後,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該調查委員會今日向董事會說明,發現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人民幣交易額,相關的費用和支出也相應虛增。


特別委員會提請董事會注意,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劉劍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某些不當行為,包括捏造交易。特別委員會建議採取某些臨時補救措施,包括阻止與劉劍及涉事員工繼續進行不當行為,以及終止與已確定虛假交易涉及的合同和交易。


董事會接受了特別委員會的建議,並就目前確定的參與偽造交易的個人和當事方實施了這些建議。公司將採取所有適當措施,包括針對不當行為個人的法律訴訟。


該份調查文件還稱,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在此期間,某些成本和費用也因虛假交易而大幅度膨脹。上述數字並未經特別委員會,及其顧問貨公司獨立審計師的獨立驗證,並隨著內部調查的進行而改變。公司正在評估不當行為對其財務報表的整體財務影響。


內部調查報告對瑞幸財務報表的可信度發起致命一擊。報告稱,投資者不應再依賴公司以前的財務報表和截至9月30日的9個月的收益發布,2019年以及從2019年4月1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兩個季度,包括先前對2019年第四季度產品淨收入的指導,以及與這些合併報表有關的其他信息。


截止發稿,瑞幸咖啡沒有回覆界面新聞的置評請求。但瑞幸咖啡的微博賬號,點讚了“新浪科技”關於這條新聞的微博內容。


泡沫破裂


今年1月份,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被評為“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在頒獎典禮上,瑞幸咖啡投資方愉悅資本的劉二海和主持人以及錢治亞進行了互動。

劉二海回憶起他和老朋友錢治亞的多年相識,打趣稱,錢治亞早年在公司被稱為“表姐”,因為算數算得特別準,電子表格做得非常好。

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 瑞幸咖啡CEO 錢治亞


當然,這種早年間的“八卦”只是陪襯,聊天的主題還是關於瑞幸咖啡。劉二海和錢治亞說,當初我們做咖啡很多人質疑,可是後來一次次把數據做出來了,包括髮行股票一般也會面臨壓力,我們一股股票都沒賣。瑞幸咖啡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技術和我們的能力,更是中國人的自信,喝著中國人的咖啡也覺得很爽,價格便宜質量又好。

提供高品質、高便利性、高性價比的咖啡是瑞幸給市場和投資人講的第一個關於“中國版星巴克”的故事。“速度”是這個故事的關鍵詞。快速開店、用高額補貼快速拉新是瑞幸咖啡的常規操作。

2018年底時,瑞幸咖啡已經開出2073家門店,這是什麼概念呢?星巴克進入中國後用了17年時間才將中國門店數量提升至2000家。到了2019年底,瑞幸的直營門店數量增長到4507家,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不出意外的話,瑞幸原本的目標是在2021年開1萬家店。跟星巴克比起來,瑞幸簡直在以火箭般的速度開店。

店開了,誰來買呢?瑞幸咖啡為了拉新和維護客流量,更是下了血本,5.8折、3.8折甚至1.8折的優惠券讓用戶領到手軟。

開店、補貼,白花花的銀子投進去,瑞幸還沒怕,吃瓜群眾就坐不住了。關於瑞幸的盈利模式是什麼,能否跑的通,到底何時盈利的討論不絕於耳。普遍的看法是:瑞幸到底要搞什麼,真的不明白,但是好像有錢又厲害的樣子。

就這樣,全國人民一邊喝著1.8折咖啡,一邊等待它爆雷的那一刻。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曾告訴市界,像咖啡這樣的餐飲行業一定會考慮投入和盈利的情況,“不能把瑞幸當作餐飲項目看,它是純粹的投資項目。”

這個“投資項目”到底靠什麼盈利,瑞幸給的解釋是,目前中國咖啡價格太貴了,我們可以用新零售的方式把價格降下來,再擴大市場規模,從而實現盈利。

既然自稱為新零售,瑞幸的征途就不只是咖啡,還有互聯網時代最值錢的“流量”。

在前期積累了用戶後,瑞幸開始講第二個關於拓品類和無人零售的故事。小鹿茶是這個故事的開篇,2020年1月8日,錢治亞領獎的前一天,瑞幸高調發布了自己的無人零售戰略,推出無人咖啡機和無人售賣機。

瑞幸的無人售賣機除了賣自有商品外,還和全球食品行業各大巨頭廠商合作,其中就包括百事、雀巢、恆天然、雪萊、路易達孚、奧蘭、中糧、伊利、蒙牛、好麗友等。優質的供應鏈和電商價是瑞幸無人售賣機的核心賣點。

“從咖啡開始,讓瑞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個故事想必投資人聽著就覺得“性感”。1月8日,瑞幸咖啡股價上漲12.4%,股價約是發行價的2.3倍,隨後市值破百億美元。

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故事引起了渾水注意,在92名員工和1418名兼職人員對瑞幸門店流量進行長達11260小時監控後,渾水指出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瑞幸每家門店的商品銷量分別被誇大了69%和88%,公司還存在誇大宣傳支出等財務造假問題。

渾水的這份報告遭到瑞幸否認,在股價上也並未給瑞幸帶來很大影響。前段時間美股暴跌,還有投資者去抄底瑞幸。

眼看著瑞幸就要再次延續之前的“神奇”,故事越講越圓,餅越畫越大,誰料,這家神奇的公司竟然“自爆”了,公開承認公司財務數據有水分。

按照監管文件說的,公司COO劉劍以及多名下屬於自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曾虛增了22億人民幣的交易額。

根據財報,瑞幸2019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總營收約為25億元。三季報發佈時,瑞幸預計第四季度公司產品淨收入在21—22億元之間。以此推算,意味著這段時間內,瑞幸有一半的營收都是虛增的。

有一種觀點把瑞幸當成to VC的企業,給市場和投資人講一個好故事是這種類型的公司最重要的事。那些曾參加瑞幸發佈會的各大供應鏈企業負責人和業界大牛,看到昨天這個消息後,不知道會不會有一種參加了一場魔幻現實主義大秀的感覺。

無論怎樣,2020年4月2日大概會成為不少瑞幸投資人的噩夢。


套現離場


伴隨著一級市場的投資人美夢破碎,還捎帶著大批機構股東被埋在了坑底。


最慘的是,有人剛剛加倉。根據機構提交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瑞幸咖啡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去年第四季度,機構增持達到2.89億股,新進機構持有股份1.45億股。


事實上,登陸了二級市場的瑞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表現不佳,僅僅登陸美股才4個交易日,其就已經跌破發行價17美元。


然而不久前,瑞幸剛剛打了一個翻身仗。2020年1月,瑞幸咖啡曾最高漲至51.38美元,最高市值達123億美元。經過二級市場的一波洗牌之後,瑞幸的大股東陣營也已經變了模樣。


目前前十大機構股東分別是資本研究全球投資者(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孤松資本、Alkeon資本公司、美國銀行、Melvin資本管理公司、瑞銀、Darsana資本、瑞信、Janus Henderson和Sylebra資本。截至2019年年底,共12家機構持有超過1000萬股瑞幸股票。


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昨晚,這些大股東恐怕一夜難眠。按照上一日收盤價計算,最大的機構股東資本研究全球投資者持有瑞幸的股份市值將近16億美元,而今日只剩下不到4億美元。


更讓人唏噓的是,一批國際上鼎鼎有名的大投行大資管們也踩雷了。在重倉瑞幸咖啡的基金中,不乏美洲基金(American Funds)、先鋒集團(Vanguard)、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等國際知名資管公司。


據瞭解,美洲基金旗下的American Funds SMALLCAP World Fund是持有瑞幸咖啡股數最多的基金,且在去年末剛剛進行了加倉,截至2019年末持有508.07萬股,佔比2.16%。如今無一倖免,損失慘重。


更令人驚訝的事還在後頭。渾水指出,雖然瑞幸咖啡的管理層稱自己從未出售過該公司一股的股份,但是,他們已經通過股權質押方式套現。


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 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圖中為陸正耀,右一為錢治亞


瑞幸在1月8日更新的招股書顯示,瑞幸的實際控制人陸正耀和錢治亞已經分別將他們持有的瑞幸股份抵押了30%和47%。全部管理層質押的股份數量,甚至超過了瑞幸在2019年5月IPO和2020年1月配售的總股份。


這似曾相識的操作手法曾經在神州租車身上上演。從2015年6月開始,陸正耀及其合作的投資方在短短9個月時間將神州租車42%的股份拋售給市場,套現了16億美元。當年正是由於股東的大量拋售,神州租車的股價從峰值20港元暴跌到8港元。


或將破產


那麼,瑞幸的終局是什麼?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後續可能會有三種走向:第一瑞幸咖啡將遭遇集體訴訟;第二瑞幸咖啡的相關負責人,不僅僅是目前拋出來的幾個,都將面臨被刑事調查,甚至起訴判刑的可能。第三,瑞幸咖啡或將被強制退市,就像之前的安然一樣。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程久餘也對投資界表示,嚴重的造假公司可能會破產倒閉,就算有迴旋的餘地也一定會面臨投資者的集體訴訟,會有大量投資者委託律師索賠,這個天價賠償可能會搞垮瑞幸咖啡。


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在美國,發起集體訴訟過程是,發現造假後,律師開始徵集,然後起訴,讓法院選擇第一原告,這一原告代表所有受害者,受害者只需合乎法院設定條件及時段即可。集體訴訟展開後,由於索賠額巨大,並惠及所有受害人,嚴重的情況下,公司會因此破產,也可能涉及相關中介機構。


針對具體索賠額,宋一欣表示,美國法律對類似案件的索賠額一般這樣計算,即設定一個時段,當中的最高價,以及事發後最低價,得出價差,再乘以股份數量,即使這家公司可能面臨的投資者索賠額。若以2020年以來至今作為時間段計算,期間瑞幸咖啡2020年1月7日曾觸及年內最高價美股51美元左右,事發後最低價為昨晚觸及的每股4.9美元,而公司最新總股本為2.4億,由此可粗略計算出一旦面臨集體訴訟,瑞幸咖啡將面臨總計約110億美元賠償。


陸正耀


1991年,陸正耀大學畢業後,先在石家莊做了兩年的公務員,後來他覺得公務員生活太過枯燥無聊,就辭了職,到中關村創業。


陸正耀先後創立了 DITEL Technology 和北京華夏聯合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的主業都是通訊代理,因為曾經做過公務員,陸很快和中國電信達成了合作關係,替對方搞IP長途電話業務,掙了幾個小錢。


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小富即安不是陸正耀的性格,當時他經常開著幾十萬的豪車四處打聽消息,結交朋友,尋找新的機會。


2007年9月,神州租車正式成立。但公司初期的發展並不順利,當時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融資過程一直不順,陸正耀常把這樣的一句話掛在嘴邊:“沒有子彈怎麼打啊?”


陸正耀口中的子彈就是錢。


時間到了2010年8月,聯想控股注資後,神州租車就立即發動了降價幅度在30%-50%的價格戰,當時這一舉動被評論為“震驚同行”,也成為“租車狂人”陸正耀的標誌性動作——有錢就打價格戰,賠錢我也幹。


陸正耀出生於福建,骨子裡就帶著閩商敢闖敢拼的基因。他特別喜歡用這種激進的價格戰術,每次一打價格戰,神州租車的市場份額就要上升幾個點。


2014年9月,神州租車在香港上市,上市前夕,劉二海代表君聯資本,黎輝代表華平投資進行了追加投資,上市時兩人都是神州租車的董事。


神州租車上市時是已經是盈利狀態,不少人都賺的盆滿缽滿。


陸正耀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提高神州租車的市場佔有率,擠兌死別人,他就活下來了,因為別人虧不起,他融資能力強,他虧得起,但如果擠不死別人,就要拼品質、拼服務,這些東西難以量化,投入成本太高。


簡單說就是:拿錢——開店——壓價——搶市場——上市——徹底佔領市場——漲價。


完成這一系列操作後,神州租車果然不負所望,行業地位迅速攀升,穩居中國租車行業老大之位數年。


陸正耀從零起步到神州租車上市的這8年,正是錢治亞從打雜做到經理的8年,在這個過程中,她目睹了資本幫陸正耀攻城拔寨,殺出重圍的全過程。錢治亞跟隨陸正耀13年,更多是聽從陸正耀的命令,充當一個執行者的角色,但她從未甘心過。


2017年10月,還沒離職的錢治亞,在北京銀河soho開了第一家瑞幸咖啡外測店,經過一個月的測試,數據還不錯。


2017年11月8日,錢治亞從神州優車離職。


3個月後,錢治亞的瑞幸咖啡開始運營,對於瑞幸,陸正耀可謂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場地給場地,據瑞幸早期員工透露,當年面試的地點就是在神州租車的辦公室,面試官甚至還沒有從神州離職。而直到今天,瑞幸的一號店坐落於神州優車總部,過來喝咖啡的大部分是“自己人”。


上市前招股書顯示,陸正耀正是瑞幸咖啡最大的股東:他持股30.53%,他的姐姐持股12.4%,錢治亞持股19.68%。


對瑞幸咖啡來說,有了錢,節奏快是必然的,畢竟錢治亞看了13年,非常熟練陸正耀那一套了。


瑞幸A輪首次公開融資就是2億美元,黎輝的大鉦資本、劉二海的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大鉦資本的LP,出錢給大鉦資本,讓黎輝拿錢去投資)、劉二海的前東家君聯資本進場,將A輪估值抬到10億美元。


A輪融資5個月後,瑞幸啟動B輪融資,同樣是2億美元,估值則翻了一番到22億美元。A輪資方除了君聯資本之外全部跟投,中金公司在這輪進入。


中金公司和“神州鐵三角”又有什麼關係呢?


中金資本總裁丁瑋,為神州租車獨立董事,中金資本的CFO陳良芸,董事會秘書長,也是原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


梳理至此,瑞幸咖啡的局,全都是自己人。


可也有局外人被忽悠了進來。


就在瑞幸申請IPO前5天,星巴克的最大股東貝萊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突擊入股,瑞幸咖啡再融1.5億美元,投後估值29億美元。


這不是陸正耀第一次玩這種伎倆,當年神州優車上市時,也是一波三折,最後陸拉來了關鍵的一筆錢,如今貝萊德這筆,就是為了讓瑞幸獲得美國投資界的認可,不至於直接跌破發行價退市。


拿了這麼多錢,大徒弟錢治亞做了什麼?瘋狂開店。從2018年1月開始,瑞幸咖啡僅12個月就開了2370家店,月活躍用戶數量從18萬人增加到433萬人。


覆盤陸正耀,創始人套現離場,打得一手好牌!


以2017年星巴克收購案可以算出,星巴克在江浙滬的一家店價值是:200萬美元,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計算,日常除了員工空無一人的瑞幸咖啡,單店價值在137萬美元左右,陸正耀的算盤,又一次打響了。


那賣的咖啡有盈利麼?我們可以簡單做一筆算術,2018年賣出去9000萬杯,營收8.4億元,平均一杯約9元,去年虧損16.19億元,也就是賣一杯虧兩杯的節奏,怪不得要各種1.8折賣,咖啡也非常難喝,一切都是為了杯量數據好看,方便上市。

不上市,就崩盤。


瑞幸已經18個月了,用金錢攢的泡沫局也夠大了,該有所行動了。


同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錢治亞套上外賣咖啡和互聯網的殼子,去複製神州租車的路線,不斷融資,開店,賣價格更低的低品質咖啡,不看盈利,只去擠兌星巴克的市場,搶奪對咖啡品質沒有要求,卻對價格敏感的人群。


用100年時間,讓生意增值100倍,還是用2年讓資本增值500倍?瑞幸選擇後者。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資本的助推也許可以幫你領先10米,但不能讓你永遠領先。


眼見他起高樓、宴賓客,然後樓塌了。曾一度對標星巴克,要成為中國第一咖啡品牌,瑞幸一手導演了這場荒誕鬧劇,最終也親手毀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