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提到崆峒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裡,不是崆峒不出名,而是崆峒地名較多,影響和混淆了人們的視聽。

01 全國享有盛名的4個崆峒山

據我所知,在全國地名當中,以崆峒山為名者,有天津市薊縣城區北的府君山,這裡明代以前也叫崆峒山,其中穿雲洞、山頂洞、白大洞等較為有名。清代道光年間《薊州志》裡附有一幅《崆峒山圖》,清晰地標明瞭廣成子殿的位置。明代以後,山上建有崔府君廟,故改稱為府君山,沿用至今。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府君山

生長於南方的人,都知道廣東有個崆峒巖,那是位於廣東省陽春市城西3公里處的一處巖洞,巖洞分五層,可遊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山下有巖,巖中有寺,寺外有峰,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俱全,以古雅清幽為特色,這裡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崆峒巖

在中原地區,位於河南禹州、汝州地界也有一座崆峒山。明代成化年間的《河南總志》記載:“崆峒山,在鈞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遙觀。崆峒山在州西南,漢司馬遷嘗西遊至此。相傳崆峒山有三:一在安定,一在臨洮。莊周述黃帝問道崆峒山,遂遊襄城(襄城縣),登新鄭之具茨而訪大隗諸山,皆於此山相接壤,禹州之崆峒當為近。”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溫泉鎮的崆峒山

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在“崆峒山”條目下說:“在河南臨汝縣西南六十里。唐汝州刺史盧貞碑:莊子述黃帝問道崆峒山,遂遊襄城,登新鄭的具茨,訪大隗,皆與此山相接壤,則此為近是。”

而最著名的當屬甘肅崆峒山,此山位於甘肅平涼市城西12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以其峰林聳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涵洞遍佈,怪石嶙峋,高山流水,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觀,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又因相傳為神仙廣成子修煉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於此山,這與古書記載之“河南崆峒山”的來歷傳說相近,又因此山氣勢恢弘,近年來,已被海內外華人尊為“道源聖地”“西鎮奇觀”“天下道教第一山”。近年來,中外旅遊者紛至沓來,使其知名度和美譽度越來越高。

02 平涼崆峒山之名的由來

山名“崆峒”,關於此名來歷頗有爭議但是不管怎麼說,都不外乎以下三點:

一為氏族說。傳說上古此地為“空同氏族”居住地。《爾雅》一書載:"北戴斗極為崆峒"。《汲冢周書》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姑地、匈奴、月氏、北狄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故“崆峒”是周前期此地一個強大氏族部落“空同”的名稱。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黃帝問道處

二為問道說。傳說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之一的軒轅黃帝,為尋求治國之道三上崆峒,向隱居其間、充滿神奇色彩的廣成族長廣成子求教治理天下之道,後黃帝得治國安邦之法使百姓安養,自己也得道成仙,並留下《黃帝內經》《陰符經》等道家文化經典著作,經由老、莊等先聖發揚光大,遂以“黃老文化”傳承至今。山名取意道家“空洞”之意,故崆峒山便有“道源聖地”之美譽。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廣成子畫像

《莊子·在宥》:“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復往邀之。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閉女外,多知為敗。我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女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女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廣成子曰:“來!餘語女: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有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有極。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故餘將去女,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三為地形說。傳說此地自盤古開天闢地、女禍娘娘補天始,就以剩下的泥巴摔地,大者成山,小者成人,而西方有山名崆峒,山上多洞穴,是道家仙人聚焦修煉之居所,因山多洞穴,有空洞之意,也名“崆峒”。

秦漢時期,崆峒山是中西交通要道雞頭道的必經之地,東連關中,西接隴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許多歷史名人和封建帝王曾經過雞頭道,登臨崆峒山。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鳥瞰崆峒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雞頭山、笄頭山為崆峒山之別稱)。《封禪書》記載:漢武帝“至隴西,西登崆峒”。司馬遷也記述:“餘嘗西至崆峒”。據考證,司馬遷於元鼎五年(前112年)登臨崆峒山,這一年他24歲。漢武帝西巡,他跟隨到了雍地(慶陽、平涼一帶),武帝在祭五畤之後,接著登上了崆峒山。這次崆峒行,為他後來寫作《五帝本紀》奠定了基礎。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大唐貞觀二十年(646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來隴山視察馬政。《新唐書·太宗本紀》記述:“丙戎,隴山頭,次瓦亭,觀馬政”。李世民看到崆峒山佛事大盛,御賜明慧禪院田宅,這是崆峒山歷史上的一件大事。現在,崆峒山上可以確定的唐代建築物有問道宮、軒轅宮等。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平涼崆峒山以“中華道教第一山”而享有盛名,又以道、佛、儒三教並存而名揚天下。

崆峒是中華道教起源地,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道教作為一種宗教起源於東漢,而它的思想理論基礎卻是盛行於春秋以來的黃老之學。應當說,黃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師。

另據道教典籍表述,老子的前身就是在崆峒修煉的廣成子,而廣成子又是黃帝的老師,追根溯源崆峒山被譽為“天下道教第一山”當不為過。據說秦漢時崆峒便有方士隱居,魏晉時便有道教宮觀。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明代著名道士張三丰歸隱崆峒五年,崆峒山現存避詔碑一塊,上有皇帝兩次召見張三丰的詔書和張三丰避而不去的答詞。明初,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後裔被封為韓王駐藩平涼,韓王與王妃崇尚道教,在崆峒山大規模修建了太和宮等道教宮觀,把崆峒列為全國道教十二大“十方常住”之一,聘請全真龍門派第十代掌門苗清陽為主持。自此,道教在山上代代相傳,建國前崆峒山上道教宮觀達40多處,道士百餘人,現已傳至第三十代。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唐代時,山上佛教活動已具相當規模。據鑄造於金代大安二年(1210年)的一口鐵鐘上的銘文記載,崆峒山中臺至皇城的上天梯臺階,就是仁智禪師在唐貞觀年間開鑿的,還有唐太宗為山上明慧禪院御賜田地的記載。

元朝,皇子忙哥剌被元世祖封為安西王,管轄陝、甘、川等地。安西王信奉佛教,主持修建了崆峒山東臺寶慶寺,封自己的王相商挺為寶慶寺主持,並授銀質三品印,統管陝西、四川、西夏等路(省)的佛教事務。明代萬曆年間,修建了中臺凌空塔(一說為宋朝所建),明神宗皇帝還給崆峒山真乘寺藏經樓賜了匾額,皇太后給崆峒山佛教賜送經書三萬多冊。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中臺凌空塔

到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已達19處。如今,崆峒山儒佛道三教並存,互敬互尊,有一種包納一切、雍容大度的和諧氣氛,這成了崆峒山有別於其他名山的獨特現象。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崆峒武術

不管是歷史所載,還是神話傳說,以今人的眼光來審視這座神奇的名山,你會發現:這裡有深厚、神奇的文化歷史傳說,而其發散出的道家文化的氣息足以穩定現代人浮躁不定的心靈;這裡有廣成子與赤松子對弈的“棋盤嶺”,當你駐足其間,才會明白,霧靄隱約,松濤陣陣,執子相弈的樂趣與禪境。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煙籠霧鎖之崆峒

這裡蘊藏著古老的養生之法,也有金庸筆下的武功絕學,登臨山頂,青山碧水,滿眼青翠,“春觀桃花,秋賞紅葉,夏蒸雲海,冬裹銀裝”,“煙籠霧鎖、雲海飛瀑、朝觀日出、夕望殘陽”!你的心在哪裡?神又會出現在哪裡?

03 盛世清明 百花親迎:平涼崆峒山等您賞美景

四月桃花紅,請君來崆峒。尋萬千神佛往事空悠悠,冷眼回望,應了古詩的景:“隔斷塵寰雲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四望桃花紅漫谷,不應仍問武陵人。”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中臺雲海

崆峒山歷來是旅遊勝地。秦漢時期,崆峒山已有了人文景觀。歷代陸續興建,亭臺樓閣,寶剎梵宮,廟宇殿堂,古塔鳴鐘,遍佈諸峰。明、清時期,人們把山上名勝景觀稱為“崆峒十二景”:香峰鬥連、仙橋虹跨、笄頭疊翠、月石含珠、春融蠟燭、玉噴琉璃,鶴洞元雲、鳳山彩霧、廣成丹穴、元武針崖、天門鐵柱、中臺寶塔。基本恢復了歷來所稱的“九宮八臺十二院”中四十二處建築群。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仰視中臺

自1994年以來,崆峒山獲得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崆峒山古建築群、“中國顧客十大滿意風景名勝區”、“中國旅遊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金獎”、“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中國十大道教文化旅遊勝地”和“中國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桂冠;2002年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以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皇城、彈箏峽、塔院、雷聲峰組成的《崆峒山》特種郵票,登上了“國家名片”;2017年11月27日,崆峒山大景區榮獲“2017中國最具魅力旅遊景區”。 2018年12月,“獲2018魅力中國城年度魅力文化景區”。

崆峒山“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是一組龐大的建築群。據史書記載,崆峒山在隋朝統一之後獲得了一個安定時期,於是唐朝便有僧人、道士先後開創寺院和宮觀,其後,經宋、元、明、清直到民國,歷代皆有興建或重建。據傳,鼎盛時期,琳宮梵剎達42處,房屋650餘間。其顯要者有“八臺九宮十二院”。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禪寺寶剎

八臺指的是東、西、南、北、中五臺以及八仙台、靈龜臺、趙時春讀書檯;九宮指的是問道宮、王母宮、紫霄宮、飛昇宮、南崖宮、淨樂宮、太清宮、遇真宮、子孫宮;

十二院指的是舒花寺、法輪寺、寶慶寺、真乘寺、茶庵寺、舍利寺、棲雲寺、香山寺、蓮花寺、海覺寺、文殊庵、彌陀庵;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法輪禪寺


七十二石府洞天指的是玄鶴洞、廣成洞、鑽羊洞、朝陽洞、老君洞、金銀洞、歸雲洞、玉女洞、靈官洞、三教洞等等。

崆峒山部分主要旅遊景點:

中臺:地處崆峒全山中心,最高處海拔1927米,範圍約10畝,分二階,古為龐大宏偉的建築群落,其間遍植樹木花草,最為繁華。下階古時建有真乘寺、飛昇宮、紫霄宮、十方院、藏經樓、五龍宮、七真觀、三皇樓,今存紫霄宮、三皇樓和新建的崆峒山管理局,餘廢作停車場;上階高埠處有法輪寺、舒花寺、凌空塔。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中臺

天梯:上天梯源於宗教通天之意。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由崆峒山的開山祖師仁智禪師主持開鑿。經明、清兩代修繕和改革開放以後三次維修而形成現在的規模,臺階總數為378級,檯面寬為2.5米,石階的坡度在45—75度之間,古人有一首詩這樣形容上天梯:“一步僅一寸,天門攀鐵柱,自向此間行,才得上天路。”這也是登臨皇城的唯一通道。從此處要有登669個臺階才能到達皇城。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上天梯

棋盤嶺:又稱為鐵棋坪,位於雷聲峰建築群的最下方,因廣成子和赤松子在此對弈而得名。嶺上有三聖殿和菩薩殿。這裡地勢較平曠,且有巨大古松挺立其間,背依雷聲峰,前臨深谷絕壑。遊客可在樹蔭下回望險峻的雷聲峰,或俯瞰兩山掬就的彈箏湖波光,在此拍照留念。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棋盤嶺

皇城:崆峒山皇城位於馬鬃山之巔(亦稱絕頂、大頂),為崆峒山核心建築區域,道教重要活動場所。皇城主殿始建於北宋乾德年間(963-967年),元代為崇佛閣,內奉釋迦佛。明代駐平涼韓藩王對皇城進行過大規模修葺、擴建。現存皇城古建築群由大小八座廟宇組成,均為明代建築。其建築風格獨特、依山就勢,中軸對稱、錯落有序,最中心為真武殿,殿內奉真武大帝,整個皇城四周包圍於城牆之中。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皇城

香山:亦稱翠屏山。宋元間,山頂有香山寺,由此得名。位於主峰絕頂(馬稷山)之西,由絕頂攀援“之”字形曲徑或由後山公路乘車可到達。其峰高俊嶺,海拔2123米;東南角壁立千仞,西河西南嶺,正北為60至70度陡坡。頂部西北向東南逐漸低下,形成一蒼翠屏風,故又名翠屏山。峰巔近雲,夜觀北斗星似舉臂可觸,成就“相峰都連”之景。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香山之頂

捨身崖:位於西臺,是登往皇城的捷徑。相傳為道教無量祖師捨身救難的地方。清代在這裡設置鐵樁鐵索,方便人們上下攀登。在攀援中,因路徑變化,時左時右,登山者需攀鐵索而左右上下互換身位,象空中飛翔的鷹一般,所以人們就將這段險路稱做“鷂子翻身”。這裡也是探險旅遊者們的青睞之處。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捨身崖

通天橋:南臨獅子嶺,是通往天台山的一座懸空鐵索斜拉式鐵橋,橋長74米,橋面臨淵百餘米。連通天台山與獅子嶺,天台山四面懸崖,異常險要,罕有人跡,古人稱此景為“獅子望天台”。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通天橋

彈箏湖:因所處峽谷常有彈箏聲而得名,聽起來優美動聽的名字,令人心馳神往。“問道崆峒山,養身彈箏湖”,彈箏湖在崆峒山景區之下,三面環山,一面是水庫大壩,水天一色,景色優美。前往崆峒山的纜車從彈箏湖上空而過,從上往下看,彈箏湖水平如鏡,就是山神之眼,為整個景區增添了靈性。走進湖邊,青山碧水,波光瀲灩,岸邊有不少的垂釣者,讓人完全進入到了身心舒暢、悠閒自得的境地。

大美崆峒,春遊正當時

彈箏湖

一年四季,崆峒皆可旅遊,如果春天來,萬花錦簇,春風拂面,楊柳青青,氣潤心甜。你乘汽車或火車到平涼市崆峒區後,可以乘坐9路、13路、21路、雙層觀光巴士公交車可直達崆峒古鎮遊客中心乘景區交通工具,也可以乘坐13路公交車直達崆峒山山底登山上去(用時較多),從市區打車去景區費用也不貴。


姑且慕容,在文字的海洋中摸索著前進文學新人,我手記我心,不問前程。喜歡,點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