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家叫停20城直營業務 民宿市場如何重啟?

本報實習記者 金貽龍 記者 蔣政 北京報道

疫情之下,高度依賴線下客流量的民宿行業受到較大的衝擊。

近期,有消息稱,國內民宿短租預定平臺途家民宿(以下簡稱“途家”)向其自營業主發佈停止業務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營業務將於2020年4月26日後停止運營。

途家方面對《中國經營報》表示,途家自營覆蓋130個城市,受疫情影響,本次調整涉及20個城市的直營業務,而以代理模式運營的110個城市將持續運營,且是途家自營的主要模式。

事實上,剛剛過去的兩個月,人們減少出遊、出行,民宿業幾乎處於停擺狀態。針對這種情況,政府、平臺型企業也出臺了一系列幫扶和補貼政策,幫助民宿企業渡過難關,許多民宿主也通過短租變長租、電商賣貨等方式自救。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目前民宿市場有所復甦,但對於中小民宿經營者來說,眼下的入住率較往年同期依然下降了不少,從復工到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狀態,似乎還有一段距離。“市場前景是有的,做了這麼多年,還是想堅守下去。”連日來,不止一位民宿企業經營者向記者表達類似的觀點。

關停20城直營業務

通知顯示,途家自營所提供的託管房屋服務正常提供到4月26日,之後將不再提供服務;房屋收益結算不受影響,若託管房屋曾繳納押金等費用,途家自營將在6月30日前予以返還。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途家集團將自營業務視為2019年“一體兩翼”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此次調整的原因,途家方面表示,是出於公司戰略調整的考慮,將集中資源進行核心業務體系化。

儘管途家表示是出於戰略調整的原因,但是在疫情期間停止自營業務,仍不免讓人聯想到是否為受疫情衝擊才進行的上述動作。而途家方面也對記者坦言:“此次疫情給旅遊行業造成巨大損失,我們公司也損失上億元。”但同時,“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些影響也只是暫時的,民宿的需求量持續存在。”

一位接近途家方面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直營模式的盈利關鍵在於控制成本和提高入住率,但這種模式的運營成本較高,資產投入相對較重,需要在當地城市養運營和管理團隊,現在不是燒錢的時候了,平臺如果既做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勢必會分散一部分精力、降低整體運營效率,途家直營業務佔比並不大,之所以作出調整,很大原因在於進一步減少損失。

一定程度上,途家的抉擇折射出了民宿企業近來的境遇。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統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前兩個月,酒店和民宿類等住宿企業營業額損失超過670億元。其間,民宿的入住率平均同比降幅70.30%,平均房價同比降幅為50%;與此同時,有85.71%的民宿都進行了不同長度的停業,且在此期間,平均每家民宿店面的月均營業額僅為6.36萬元,遠低於往年同期水準。

張大為是國內短租民宿運營商掌宿的負責人,他對此有直觀感受。他告訴記者:“往年春節前後的一個月,我們能做到200多萬元的收入,但是今年從1月21日那天晚上開始,我們陸續收到退款申請,短短三天時間,大約有八成訂單被取消,旗下房源整體入住率不到5%,將近一個月,我們是沒有任何收入的,這種情況讓我們非常措手不及。”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超80萬家住宿業企業,且超過85%都是個體工商戶,風險抵禦能力偏弱。2020年2月1日至3月30日,我國共成立了5255家住宿業企業,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2626家。也就是說,疫情讓近兩個月新增的住宿企業減少了58.38%。

鄉伴創客學院院長顧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2017年,國內民宿行業達到頂峰,2018年後進入調整期,投資熱潮散去,行業增速放緩,截至2019年底,已經有部分眾籌民宿無法償還利息。如今受到疫情衝擊,民宿市場可能會出現較大面積的停業、倒閉。

在顧軍看來,首先撐不住的是經營城市民宿的二房東,他們對資金週轉率要求高,其次是有網絡眾籌、高成本投入的鄉村精品酒店,而具備自有物業、客房數量在10間左右且位於大城市周邊的小型鄉村民宿相對安全。

而實際上,疫情只是民宿行業走向困境的導火索,民宿行業早已是亂象叢生。此前,人民網《人民直擊》就房源審核、退訂條款、入住安全等方面對多家民宿平臺進行了實測,發現有“三亂”。一是審核輕鬆過,上傳了幾張模糊甚至是空白的房產證和房屋租賃合同都被審核通過了,而且各大平臺為了逃避責任,制定了房屋真實性的免責條款。二是退訂房屋的霸王條款,使得消費者被不合理對待。三是民宿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消費者的安全被置之度外。《人民財評》指出,民宿亂象叢生,平臺不能做甩手掌櫃。

花式自救

為了挺過這段艱難時期,無論是民宿平臺還是民宿房東,他們都在積極開展自救。業內有觀點認為,目前民宿市場還處於冰封期,但需求依然存在,待市場活力恢復後,民宿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而自救能力的高下也是民宿企業競爭力的體現。

近期,途家聯合酷狗直播打造“雲度假”欄目,進行民宿直播和周邊吃喝遊玩攻略分享,幫助更多線下房東開闢線上推廣新渠道;聯合攜程、去哪兒、螞蟻短租推出“早鳥報喜”線上營銷活動,幫助平臺房東更快收穫訂單;與滴滴金融合作,為平臺房東提供“日利最低萬二,最高可貸30萬”的專項貸款合作方案,緩解平臺房東的經營壓力。

木鳥民宿倡導房東對房間進行翻修,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對愛心房東進行流量傾斜,為疫情結束後的市場需求反彈蓄力,同時還開發和打磨高度匹配年輕用戶群體新需求的產品,比如推出中長租產品,為有隔離需求、出差考察等消費群體提供住宿服務。木鳥民宿CEO黃越告訴記者:“目前一線城市的民宿市場上,長租和日租產品被市場持續看好,競爭也十分激烈,但一到兩個月的月租產品佔比較少,而且這一塊的需求長期存在,需要供給端進一步打通,我們也在考慮佈局相關產品。”

掌宿則是降低邊際成本回籠資金。2月2日,掌宿在微信公眾平臺發佈公開信,稱公司願意將低於市場價的200套精品公寓轉為優惠長租,對於前期的退訂訂單,掌宿還提出可以為客人保留一年的入住權益。截至3月30日,掌宿旗下房源整體出租率超過90%,並幫助公司挽回了60%的經濟損失,“現在我們至少能承擔得起上百萬元的運營成本了,在北京的大盤子算是穩定下來了,甚至能堅持更長時間。”

也有一些民宿經營者在疫情中發現了商機。小玉(化名)在雲南做了8年民宿生意,她手裡有6家院子式的民宿,同時承包了茶園,從2月1日開始,她和團隊20多名成員在朋友圈和微店銷售茶葉,為當地其他民宿主推出專屬設計包裝,快速定製企業衍生品。兩個月時間,她和團隊發展了30多個客棧群、150多名一級經銷商,同時聘請高級茶藝師,為團隊成員和經銷商進行在線培訓,現在找她要貨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日均銷售可達5萬元。

小玉告訴記者:“民宿行業前期投入大,而且不是一個能短期盈利,會有爆破性增長的行業,需要尋找新的快消品來應對危機,而根據我們的觀察,民宿客人和茶葉購買者是高度重合的,這次疫情中,我們圍繞茶葉業務的物流、倉儲、包裝、設計、銷售全部被打磨出來了,我也看到了民宿的更多可能性。”

顧軍長期關注鄉村民宿市場,這段時間,他身邊很多民宿主都在努力電商帶貨,開發基於民宿配套的二銷產品,比如莫干山民宿組織銷售當地的春筍。“鄉村民宿業未來的機會在於深挖當地文化和文創產品開發,城市民宿則可以打造城市文化空間,促進產品線下體驗場景的打通,這都有助於化解危機。”

顧軍表示,根據行業不完全統計,長三角遊客佔全國高端民宿客流的比例接近70%,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交通政策不同,人們對出行依舊存在顧慮,市場活力還沒有完全恢復,但經過這段時間,民宿消費會趨向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