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中人工壘砌的“石埂子”,無法破解的謎。你怎麼看?

在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西部的山區,山上樹林茂密、人跡罕至。在山林中分佈著斷斷續續、用不規則石塊壘砌而成的石牆,當地人稱它為"石埂子"。據當地人回憶這些石埂子是很久以前就存在了,"石埂子"建於何時、什麼人組織修建、用途是什麼?這些問題就連當地人也說不清楚。深山裡,有這麼多人工壘砌的"石埂子",確實讓人很疑惑?


深山中人工壘砌的“石埂子”,無法破解的謎。你怎麼看?

中國南方古長城

2009年左右我們組織隊伍對"石埂子"進行實地考查,在陸良主要考察了楊梅山、月牙山、牛頭山等地,發現了許多"石埂子",最長的在連續1千米以上,短的只有幾米長,大部分長度一般在幾十米至幾百米不等。這些"石埂子"最特別的是在楊梅山,這裡的石埂子保存完好,最長段約180米,呈西南—東北走向,最高2.08米,厚1.5米,四周遍佈石堆,疑為投擲所用。有的"石埂子"段被雨水沖刷,風雨剝蝕,看上去極為破敗。但是不管怎樣,這裡的"石埂子"保持了原始風貌,人工壘砌的痕跡非常明顯,排列整齊堅固,依山就勢蜿蜒延伸。


深山中人工壘砌的“石埂子”,無法破解的謎。你怎麼看?

楊梅山石埂子蜿蜒曲折


關於這些“石埂子”修建於什麼年代?有什麼用途?在史料中無明確記載,我們只能透過部分史實做一些猜測。

據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韃子城,在州東三十里,夷語曰'底伯盧',其城起自曲靖,抵於廣西,綿延三百餘里,其酋長兄弟築此以分地界。"這裡的"韃子城"、“底伯盧”是否就是指今天的"石埂子"?又據楚圖南的《路南雜記》記載,將其(韃子城)修築年代推測為爨文化時期,認為是當時東爨、西爨的分界線。

《石林文物志》中認為是宋代大理國時期“落蒙部”與“落溫部”酋長兄弟砌築此石埂以分地界,而石林(原名路南)與陸良緊鄰,宋代大理國時期陸良就屬於落溫部境內。


深山中人工壘砌的“石埂子”,無法破解的謎。你怎麼看?

石埂子近景


有學者經過實地考察,認為是雲南古長城遺址,因它具有戰爭防禦的一些功用,具有一定的軍事功能;而更多的學者認為是農民耕作時留下的石埂,並不是古長城遺址,因為我們在現場看到的這些“石埂子”多數高度不高,壘砌的石塊不太大,並不堅固。有人說是雲南“滇文化”,還有人說是“南詔大理文化”,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深山中人工壘砌的“石埂子”,無法破解的謎。你怎麼看?

是長城,還是分界?眾說紛紜


分佈在陸良崇山峻嶺中的眾多"石埂子",是雲南古長城?還是酋長分界?抑或其它?是古滇國文化?還是爨文化?抑或是南詔、大理國文化?或者什麼都不是,只是農民耕種時的壘砌?千百年前的人們在這些深山老林裡壘砌“石埂子”意圖是什麼?這些疑問至今難以解答。但不管怎樣,古代文明留在陸良楊梅山、月牙山、牛頭山一帶上千段的"石埂子"是客觀存在的,它是一種文化遺存,是古人留下的遺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