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引发关注,瑞幸咖啡能否成功“渡劫”?

愚人节刚过,4月2日晚,瑞幸咖啡公开“自爆”财务造假,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司首席运营官兼董事刘剑以及其下属数名雇员从事了包括捏造某些交易等的某些不当行为。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瑞幸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

此消息一出,让人大跌眼镜。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专家分析,疯狂烧钱背后,商业模式质疑从未停息。

从公司成立到上市,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瑞幸咖啡通过简单粗暴的“烧钱”商业模式以及营销方法成为全球最快IPO公司,但却一直备受争议。

在浑水发布的报告中,直接提出对其五大商业模式缺陷。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烧钱迅速做到一定的规模,估值持续拉高吸引更多融资,再继续烧钱规模扩大,循环往复。这种模式能在短期内实现用户的快速增长,但这些用户的忠诚度不高,如若没有创新、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在资本耗尽后用户或将流失。

陈礼腾分析,比如星巴克数十年的积累探索终成今天的地位,市场是需要不断挖掘与探索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往细了说,公司供应链的能力、采购和生产的流程,以及对品类研发中心的管控,都需要稳扎稳打,逐步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

陈礼腾说,在未明确盈利的条件下盲目扩张是不可取的,这种在资本推动下快速催熟的方式有着较大的弊端,平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缺乏积累,若无法“自我造血”,一旦资本失去耐心不再继续投资,平台的生存就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对此,你怎么看呢?华商报记者 黄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