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孝道,福報自到

清明時節,本就是緬懷親人的日子,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最美好的傳承。孝道對中國的文明,人際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耳熟能詳的王祥臥冰,丁郎刻母,郭巨埋兒的典故都在潛移默化著一代代國人。

人若孝道,福報自到


人若孝道,福報自到,主要是:

一、孝道的兒女必然會有注重家風的父母,親情是可以傳染的,父母能夠厚德載物,兒女大多數臻於至善,這本是一飲一啄的因果關係。前兩天,走訪村裡的特困戶,其中一位孤寡老人說出了他的苦衷,讓人動容,但聽到最後,我內心有些不舒服。這位老人70歲了,年輕的時候,在煤礦上做輪換工,兒子就在家裡和他娘務農,結果他因為作風不好被開除,當時說讓兒子頂替他工作,他回家,但是他兒子頂替他之後過了幾年也偷盜零部件變賣被開除,最後走上了不歸路,而且父子反目成仇,至今在外面流浪,幾近失蹤。隨著老婆去世,他的生活愈加艱難,年齡大了,村裡給他申請了五保,但是在和我聊天的過程中,他始終是在咒罵兒子,最後我們敗興而回。從他身上看到了抱怨和仇恨,絲毫沒有反省自己,這樣的家庭估計不少。


人若孝道,福報自到

二、骨子裡的善良,悲天憫人才會仁者無敵。總有人會說,惡人好過善人難,其實,如果你把人生的一輩子看完,你就會深深體會到善人總會有好結局。鄰居老太太今年92歲了,村裡人現在都把老太太當神仙供養,就是因為在50多年前大饑荒的時候,她和丈夫救過村裡好多人,反而自己的父母被餓死,如今老太太幾個兒女對她十分孝順,一家人其樂融融,村裡人都說,在貧困年代,只要餓了去老太太家裡,總會飽餐一頓回來,現在老太太耳朵背了,眼睛還是很亮,記憶力驚人,啥都知道,時長給小一輩講一些舊時代的故事,很有親和力。


人若孝道,福報自到

三、時代的變化,讓我們和小孩溝通少了,所以孩子都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導致長大後沒有了親情觀念,有些東西只有通過耳濡目染才能夠發人深思從而改變思維。家庭,社會總是在呼籲正能量,但真正讓孩子思維改變就要培養親情,讓他們和父輩,爺爺輩多生活,才能夠激發出人內心的善念。


人若孝道,福報自到

四、常回家看看。不要等著父母不在了才感覺親情的彌足珍貴,不要常想著等過幾天我去鄉下看看父母,其實沒有時間,太忙都是藉口,實際上,你多看幾次父母你也少不了什麼,反而會增添你生活的動力,尤其帶著孩子讓他們多體驗一下親情,看看父輩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這都是生活的實質啊,若非如此,你有再多的錢,能起什麼作用呢?

趁父母尚在,孝敬他們,其實你也是為自己修路,這條路,會越走越光明,順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