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母寵成孩子,才是真正的孝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 小編去醫院探望朋友, 正在一樓大廳等電梯的時候,看到一對年輕男女推著輪椅上的老人慢慢走了過來。老人狀態看起來很萎靡, 像個無助的孩子,蜷縮在輪椅上,右手打著點滴,男人幫他舉著輸液的藥瓶。女人邊走邊訓斥老人:“我早就說過,剩菜剩飯不能吃,下次能不能聽話?跟個孩子似的,讓人不省心!”老人的頭垂得低低的,小聲解釋:“唉,我就想著別浪費……”

把父母寵成孩子,才是真正的孝道

女人更生氣了“那你說,現在浪費不浪費。還有,我和我弟每個月給的那些錢是讓你們花的,不是讓你們攢的!”

老人怯怯地說:“可是,你們掙錢也不容易……”

男人也急了:“不容易是我們的事兒,你操心有用嗎?每次家裡東西發黴了還吃,吃出毛病不還是要我們管?看病要花錢,你還受罪,哪個划算?你說說。”

看到眾人狐疑的目光,女人趕緊解釋:“你說說,大房子住著,大電視看著,有啥好操心的?放著好好的福不享……”

老人低頭呢喃:“我知道,你們很孝順……”

看起來這兩位平時對老人在物質上應該是從不吝嗇,但話又說回來,孝順僅僅是給吃、給穿、給錢嗎?

把父母寵成孩子,才是真正的孝道

我奶奶在世時,我父親對她極好。那種“好”,不只是給她吃喝,更重要的是對她的態度好。自我記事起,我就從來沒有看見父親對奶奶態度不好過。閒暇時光,我總能見父親邊忙著手裡的活兒邊跟奶奶聊天。無論奶奶說什麼,父親都笑呵呵地應著。

我的印象裡, 父親並不是個脾氣好的人,但卻對奶奶很好,尤其隨著奶奶年紀的增長,身體越老越差,父親不僅噓寒問暖,跑前跑後,還一直保持著溫和的態度。

把父母寵成孩子,才是真正的孝道

奶奶人生的最後關頭,一直在跟病魔作鬥爭,父親更是放下一切去醫院陪她,陪她回憶過去,陪她聊聊家常,從沒有一絲埋怨。

奶奶病危時,我曾專程回去探望。進病房時,正看到父親一口一口餵奶奶吃飯,那專注的神情,彷彿是在照顧一個沒長大的嬰孩。奶奶則一會兒嫌粥太燙,一會兒又說菜不好吃。可父親不惱不怒,只在一邊耐心地慢慢解釋。

把父母寵成孩子,才是真正的孝道

孝順父母,最難不過“色難”。所謂色難,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最難。孔子關於“孝”的名言有不少,其中兩條最為經典。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把父母寵成孩子,才是真正的孝道

而很多人的孝道,卻一直停留在物質上,困在“色難”上。

父母聽不懂的,多說兩遍;父母學不會的,多教兩遍;父母做不好的,再做一次;父母身體不好,耐心照顧……放平心態,你會覺得這其實不難。不過是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將年邁的父母當成孩子,自己“變身”成他們的父母,再用他們當年疼愛我們的方式,重新疼他們一遍,僅此而已。

把父母寵成孩子,才是真正的孝道

“色難”考驗的不只是孝心,還有人品。

能把年邁的父母寵成孩子,何嘗不是兒女的一種善舉和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