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張國榮和舞臺的緣

又是一年4月1日,又是很多人會不自覺想到張國榮的日子。

張國榮作為一個流行巨星在中國是一個絕無僅有的存在,死後十幾年不但沒有被遺忘,還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甚至紀念張國榮成為一種文化。

關於張國榮,有太多可說的,他風格多樣的音樂,他一個個經典到不能再經典的銀幕形象,他被無數人稱讚的品格,他對藝術的極致追求,他突然決絕的謝幕······

現在我們聊一聊張國榮和舞臺的緣分。

程蝶衣

芳華絕代

憶往昔,張國榮和舞臺的緣

程蝶衣這個角色大家都很熟悉了,很多人瞭解張國榮就是從這部《霸王別姬》開始的。其實,生活中的張國榮也是一個“戲迷”,早年受粵語長片的影響,對香港粵劇名家“任、白”二位前輩極為敬重。

1999年在紀念任劍輝女士逝世十週年的節目上,張國榮也親自趕來和汪明荃一起合唱了任白的經典曲目《帝女花》的《香夭》折,舉手投足間盡顯誠意。這種對藝術、對傳統文化的尊敬在張國榮拍攝《霸王別姬》時也體現得淋漓盡致,為了演好一個京劇名伶的形象,張國榮在電影開拍前半年就推掉各種活動,來到北京生活,學習北京話,每天跟著京劇老師學戲。而這些其實都不是陳凱歌要求的。效果有目共睹,電影中的程蝶衣芳華絕代,媚眼如絲,令人信服。

憶往昔,張國榮和舞臺的緣

而程蝶衣也成為張國榮藝術拼圖的一部分,融入在張國榮多種形象之中,時不時顯露出來,比如97年演唱會上這段經典的改編,再現了程蝶衣的風采。

宋丹平 現世羅密歐

香港著名舞臺劇導演林奕華曾是張國榮中學時期的學弟,他曾這麼評價學生時期的張國榮:“如果世界上真有羅密歐,我認為他便是張國榮。

憶往昔,張國榮和舞臺的緣

這樣1995年的電影《夜半歌聲》中。提到《夜半歌聲》,就不得不提它的原型:法國作家加斯東·勒魯的小說《劇院魅影》,這部出版於1910年的懸疑小說後來在中外引發了兩個不同的大“IP”。電影裡有一段戲中戲情節,張國榮以主人公宋丹平的身份再次出演羅密歐,沒有了年輕時的青澀,再加上張國榮自己譜寫的音樂《一輩子失去了你》讓整段戲唯美肅穆。

憶往昔,張國榮和舞臺的緣

在這部電影中,張國榮飾演的舞臺劇演員宋丹平大膽前衛,敢於在封建的舊社會上演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浪漫戲碼。老古董皺眉側目,年輕人豔羨欽佩。正如現實中的張國榮,大膽踐行自己的理念,即使自己對藝術的一腔赤誠不被所有人理解。

但凡是人都有趨同、從眾的一面,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某種意義來說,也是一種自我消耗。為一個穩妥的結果,自發磨去自己的稜角。

很多時候,看張國榮的表演,更多的是一種羨慕,羨慕他勇於做自己。一個人敢於做自己,就要準備面對質疑。 這是需要極大勇氣和自信的,張國榮無疑擁有這些。

如果說電影中宋丹平是現世羅密歐,那張國榮就是現世宋丹平。

空缺 永遠的遺憾

憶往昔,張國榮和舞臺的緣

張國榮生前有兩個未竟的願望,一個是執導電影《偷心》,還有就是出演音樂劇。

但這些計劃都隨著十五年前的那一躍戛然而止,留給觀眾無盡的遺憾。

聽張國榮的歌時看到一條評論:要是他活到現在,朋克,硬核,世界音樂,搖滾,民謠,什麼不可以?

確實,張國榮就彷彿一座挖不盡的藝術金礦,你總能從他身上找到新鮮的元素,他短暫的一生也從未停止對藝術的探索,對自己可能性的挖掘。

如今十七年過去了,為什麼每到這一天我們仍對張國榮念念不忘,也許正是他這種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對自己的忠誠,在當今演藝圈仍是寥寥無幾甚至是空白的存在吧。

大學期間曾參與組織過張國榮影展,見到了一些“後榮迷”,他們有的是從外地趕來只為看一眼展覽,有的是下班後趕來幫忙的,然而,也有質疑的聲音,面對無緣無故的指責,我更多感到的是悲哀和感慨,悲哀於張國榮去世十幾年後,人們仍這般不包容,感慨於那些張國榮生前因“前衛出格”的舉動遭受各種不公指責的傳聞所言不假。

好在,時間會證明一切,正如歌中所唱:

到頭來 時光洗禮

唯有風采 會留底

今天是張國榮離開這個世界的第十五個年頭。十七年來人們對張國榮的紀念從未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