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規劃價值觀的差序格局

2010年聆聽過張庭偉先生的一次講座,他說價值觀教育是美國規劃專業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內容之一。當時聽來,有些詫異,也有些困惑。對於長期以工程設計和理性分析為主業的規劃工作而言,價值觀問題有什麼可深究的呢?不久之後,在2011年發行的第4版《城市規劃原理》中,新增了“城市規劃的價值觀”這一獨立章節,提及“城市規劃一直以保護與促進公共利益作為學科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包括健康與安全、方便與效率、公平與平等、美觀與有序……”。當時看來,有些驚喜,也有些迷茫。這些道義正確的價值觀真的可以兼得嗎(如效率與公平)?再後來,現實生活和實踐項目中遇到的“矛盾”也越來越多。一方面,雅各布斯的混合功能理念深入人心,不少市民抱怨治理開牆打洞後的街道乏味無趣;另一方面,臨街的社區百姓因遠離了亂哄哄的底商和小販而拍手稱快。一方面,城市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市民會為老街坊的消失而揪心;另一方面,老房子裡的一些住戶因無法拆遷和居住環境惡劣而倍感沮喪。

遺憾的是,受制於既有研究的不足,目前還缺少對於各種價值觀念內在矛盾的深層認識,缺少對於多元主體所持價值觀分歧的系統解析,更缺少對於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公眾規劃觀的理論總結。2016年的一個偶然機會,讀到清華大學孟天廣老師利用人民網“地方政府留言板”所做的實證研究(原文文獻11),瞭解到這一大數據資源具有廣覆蓋、原真性、數量多等優點,這無疑也是蒐集公眾對於規劃議題意見或看法的好素材。半年後,我又誤打誤撞地參加了一個質性研究方法的工作坊,瞭解到紮根理論和文本分析的思路與方式。頓時靈光閃現,數據同方法一拍即合,大數據可一定程度地克服樣本的代表性問題(至少能獲得網民的普遍意見),紮根理論和文本分析則可避免浮於表面的大數據描述,兩者結合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原始數據,紮根本土情境,總結出中國公眾規劃價值觀的規律與特點,最終由具體上升到抽象,將其凝練為頂層理論,並形成了論文《公眾規劃價值觀的差序格局》。

公眾規劃價值觀的差序格局

研究選取的省區市及其留言情況

通過網上公眾留言的質性內容分析,本文歸納出民眾關心的118個子類目和24個主類目。

公眾規劃價值觀的差序格局

編碼後所得的主類目和子類目

研究發現,每位居民心中都存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向外圍擴張的“規劃事務差序圈層”。位居核心的規劃事務深具私人性、地方性特徵,相關留言比例最高,語義中的負面情緒較為強烈,居民更為強調程序性與實質性的公平。而隨圈層向外圍拓展,規劃事務的公共性、廣域性特徵不斷增強,公眾更多抱持效率優先的價值觀,相關留言比重及其負面情緒均有下降。換而言之,即使是面對同一項規劃事務,公眾會因該事務與自身關聯的遠近而秉持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公眾規劃觀的差序格局”還表明,居民群體並非是抽象均質的,簡單以公平取向來標籤化大眾也是不準確的。受制於篇幅和能力所限,這篇論文還只是一個初步探索,仍有更多問題留待探討,例如不同階層的公眾規劃價值觀存在哪些差異?各地政府和規劃師如何回應公眾對於規劃事務的不同訴求?中國的公眾規劃價值觀與西方公眾相比,更多表現出共性還是個性?期待著更多研究者和我們一起探索。

<code>(撰稿:張延吉。全文見《城市規劃》2019年第8期P108-P116。)/<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