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观后感分享


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观后感分享


46集大型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前后花了几天于昨晚深夜追完。看完此部电视剧,我久久不能平静。

对于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的印象,只知道他是老一辈领导人,在党和国家建设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在相关历史教材中,提到他有在工人运动中,特别是安源大罢工中做得很成功。另外,就知道他晚年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受迫害含冤致死,其它的生平了解不多。但看了这本电视剧,从他开蒙求学、辗转读书、工人运动、军事斗争、党的建设等情节,我更多的了解了刘少奇同志的生平。从他一步步的成长中我感受很多,获益匪浅。

首先,教育的感悟。人当志存高远,只有胸怀大志,才能不断走向更远的前方,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不畏风险、不畏艰难。自鸦片战争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历史阶段,一代代爱国人士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不断求索,只为寻得让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正确道路。他们不断地探索,遭遇过挫折,遭遇过失败,在不断的失败总结中摸索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道路。而刘少奇同志从小树立为天下人寻求吃饱饭的信念一直伴随他终身,让他能迈出乡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本剧里,多次突出刘少奇同志爱读书,爱理论研究,爱总结,这些方法,放在今天继续适用。

其次,自古忠孝难两全的感悟。为了让天下人吃饱饭,刘少奇不断求学读书,参加运动,参加革命。在剧中有提到刘少奇回长沙养病被捕被救出后,他母亲跪着求他回家的情节,让人感慨不已。为了参加革命,刘少奇不得不在外漂泊,辗转各地。虽然,她的母亲最宠他,最希望他能回老家村里平平安安的做个乡人。但刘少奇拒绝了,只能向自己的母亲哭诉自己的不孝。为了革命成功,为了寻得救国真理,他只能远离故乡,不断在外面求索。是啊,为了革命胜利,也只能牺牲尽孝之责。为了尽天下之忠,只能无奈地选择不孝。想想当年的刘少奇,其内心多么痛苦,令我无比尊敬。

再次,关于共产党人修养的感悟。说来惭愧,我也是一名党员,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其入党要求和个人素养与老一辈革命者相比,真是云泥之别。本句中多次提到刘少奇关于党员修养的思考。因为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中,刘少奇面对很多失败的案例,他非常痛心,不断思考,该怎么办。经过十多年的革命实践和反复思考,他终于完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当年作为延安整风运动重要文件之一,对于规范和统一党员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党员,还是非党员,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做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步。

当然,这部电视剧还有其它一些体会和收获,值得我继续好好咀嚼思考,并要把这些思考用于自我修养提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