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馬太效應”的消極影響,拒絕囤積思維

馬太效應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社會現象,出自聖經《新約“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為什麼會產生呢?首先你要知道窮人和富人的差別最開始僅僅是資本上的差異,但是因為後天資本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加大了差距。這個差距讓兩種人的思想產生差距。比如,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很多貧窮的地方的人得了小病都不去看最後拖成了大病反而要花更多的錢來治病。就像我們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富的人一頓飯要吃幾萬元用的奢飾品更是價格不菲一樣。


如何擺脫“馬太效應”的消極影響,拒絕囤積思維

講到這就不得講一下中國銀行的通病,馬雲曾經說過中國的銀行本質上就是一個當鋪。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美國老太太靠銀行貸款買了房然後在住房子期間慢慢還,而中國的老太太在臨死前終於湊夠了錢去買了套房(當然這個故事有一點片面,以後小編會來說明)。因為信用機制的不完善,以及在中國的特殊體制下,民營經濟遠不及歐美髮達國家。

那麼你認為富人真的很富嗎。你要知道在中國沒人富得過三代,不是說富人不能富很久,而是改革開放都才幾十年,根本沒有三代。在中國的很多富人不過是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列車,說白了只要不是腦袋不太好使的,但凡是遇上了這種機遇都會變有錢(當然只是一部分人是如此),在那個中國大力搞基礎建設的年代滋生出一批富人。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富人的資產並不等於他有這麼多錢,因為公司要發展必須要貸款或者發行股票,他的資產只不過是股價的總和而已,而且這麼多股票要套現的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大量的股票在短期拋售會使股票下跌。而持股人每持有一股股票,也相應承擔了每股股票的負債,也就是所謂的風險,如果債務太多而且公司表現得沒有那麼有能力償還的話,最終影響的就是股票價格下跌了(從長期來看)。那麼一家負債很少而且利潤可觀的公司就一定好嗎,可能好但未必是最好,合理的負債才能保證有足夠錢投入市場,從而達到利潤最大化(扯遠了扯遠了,拉回本文的主題)。總而言之富人的錢未必有他的資產那麼多,當然也未必低於他的資產(有一些個人資產是無法被胡潤富豪榜發現的,他們僅能調查如股價之類的資產)。比如樂視創始人賈躍平,僅僅幾年就將400億資產化為浮影(造車使得債臺高築,無力償還),你還覺得資產真的能代表有多少錢嗎?富人的有一部分負債是沒有算在資產裡面的,講這麼多我只是想說富人的雪球一部分也是靠負債滾起來的,關鍵是要學會控制風險。


如何擺脫“馬太效應”的消極影響,拒絕囤積思維

不要以為負債是壞事,負債還不起才是壞事。想想一個富人向窮人借錢,窮人一想有利息白拿就解出去了。結果窮人因為賬戶上沒有錢日子過得跟拮据了。而富人的如果頭腦聰明,將借的錢投入市場還可以掙得跟多。那你會問借出去的錢不是有利息可以回報給窮人的嗎?利息和富人利用借的錢所掙的資本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而這點利息可能都不夠對沖通貨膨脹,跟無法緩解貧富差距。

在中國如果想要獲得跟多資本回報,應該要關注政策的方向,當今中國的刮骨療傷(反腐)已經很大力度了。要記住有投資才有回報,這是膽識問題,當然如何控制風險就是學識問題了。主要的是不要想著靠體力勞動可以致富,誰都可以乾的東西市場上根本不缺,價格也不會高。因此要學會投資自己,讓自己學會跟多的技能和知識。如果是要創業的話千萬要先知道這個市場有多大,而且要清楚與其他的對手相比你有什麼優勢。如果對方規模大成本上就會壓制你,你不能跟他打價格戰而要差異化產品,如果對方提供了某一方面比你更好而你無法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試著適當降低價格而增加你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現在中國的發展是很好的,現在在中國吃不起飯的人國家都會扶貧。只有一個人將他的思想從如何生存中解脫出來,那麼他才會有跟多精力來思考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這才能擺脫馬太效應的消極影響。如果想要創業的話,要知道負債並不是可恥的,適當的負債會加大你的回報,但是負債也代表了風險,一定要考慮你是否能還得起債務。保證收支平衡,創造一個穩定的現金流才是生意成功的關鍵。


如何擺脫“馬太效應”的消極影響,拒絕囤積思維

羊群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