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清明小长假,决定回老家看看。汽车疾驰在高速公路上,一路烟雨,一路春光,两个半小时就到老家了。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暮春的江汉平原,莺飞草长,姹紫嫣红,到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一眼望不到边的,是田野里青青的麦苗,或是成片的油菜花。小河的水满了,河边的草绿了,一片万物复苏的景象,田野里偶尔能见到几个农民在劳作。或是几头水牛点缀其中。路旁树发了新叶,树梢上偶能见到鸟儿用枯枝搭建的鸟巢,不远处一排农舍上空飘荡着一缕缕炊烟,袅袅炊烟掩映下的,就是儿时的村庄。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感觉用那句“湖广熟,天下足”来形容老家“监收渔稻之利”,还是远不够的,童年的故乡,是细雨的小镇,是稻香千里的沃野,是烟波的湖区,是绿荷红菱,是水美鱼肥,是苏维埃革命老区......

每次游历江浙一带的水乡古镇,总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我们的江汉平原,难得有一个这样的古镇: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细的石拱桥,傍河而居的居民,居民楼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房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缕白白的炊烟。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浆声灯影烟雨迷蒙的水乡度过的。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我的老家,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明清建筑,灰墙黛瓦,石板小街,雕花木床、方桌茶几、应有尽有,让人喜出望外!小时候生活在这样的明窗净几中,“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样的诗句不吟自会。屋后大都有一片竹林,村旁交错几条小河,甚至院内都有一口井,生活其间,微波不兴,荣辱不惊,平和安宁。特适合养老,这也是爸爸不愿意留在宜昌与我同住的原因。小镇街市间的隐蔽,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贴在既清净又方便的角落。“小桥流水人家”那是多少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啊!是陶渊明未曾见过的桃花源。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其实小镇不大,不用多久就能从小镇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相传伍子胥、陈友谅、贺龙历代英雄事迹均在小镇留芳传世,更留有柳直荀一些先烈的热血,“我失骄杨君失柳”,小镇从远古走来,很久以前就有村民建宅居住,聚成村庄,至明清已是颇具规模的城镇了。如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岁月流逝,百年千年,小镇穿越历朝历代的时光,而今犹如一方古玉,更显得剔透玲珑、空灵隽永。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小时候老家陆路交通不便,小镇水网交错,河道纵横。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一条小船,父亲常要我坐在船舱里,在吱呀的浆声中去小镇“红瓦仓库”卖粮。小街傍河,人家依水,此景此情,只怕是惟有画中才能见着了。有河便有鱼,有河便有虾,每年春夏之交,故乡的沟渠水田,到处都可捉到小龙虾,被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叫做油焖大虾,味道煞是鲜美。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风到这里就是粘,雨到了这里缠成线。薄暮初降,故乡的小镇,静静的,仿佛成了一幅黑白水墨画,白灰的水、灰白的墙、浅黑的树、深黑的瓦,或浓或淡或深或浅或远或近,变化无穷,晨岚晓雾,夜风星月,莫不入曲,曲曲动人心弦。也许有一天你也踏上这片土地,看那门环染铜绿,看那南方烟雨的小巷,看那摇曳的乌篷船,看那弯弯的小桥。在泼墨山水画里,只是没了童年的阿娇与丁香一样的姑娘。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其实,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割舍不断的一种情愫。近年来村里人全都出去打工去了,也添了不少新丁,迎面走过来的,老人呼叫“九成”儿童敬称“五爷”,陌生而熟悉。路上遇见不少年轻人,居然也认不出我了。让我顿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也有出去多年不回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几蓬衰草,破漏不堪;村人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听说主人对这房子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那年我离开老家,是到外地去求学,一个16岁的少年从此离开生养的故乡,因为忙于学习与工作,很少回老家。每次回家,爸爸总是提前守在村头等我;每次离家,送我的父母总是一步三回头,送别的场景烙印在心里,远行的儿肩上的背包沉沉的,装满妈妈的牵挂,车子开出很远,回头定能看见妈妈还站在路边,手抹泪花,风中飞舞着她的白发。

如今我回到老家,天空一直飘着小雨,这应景的清明小雨,让我心情特别沉重。我最亲爱的妈妈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家里灶前空空的,房顶没有儿时的炊烟,再也听不到妈妈的声音。老屋后面的小河边,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笔下最伤感的乡愁,是母子阴阳永隔。妈妈静若幽兰 ,安息在这里,静观人世间四季轮回。恍惚中我又见到她微笑着对我说话,温暖的手轻轻的抚过我湿润的脸颊。

二爷与婶婶,已是白发古稀之年,自从妈妈去世后,我每次回家总是客气的招待我,像妈妈一样,叮嘱我以后常回家,就直接回她家,让我重温了妈妈的味道,那么亲切,那么温暖。岁月是一个比魔鬼还可怕的东西,它收刮了我的童年,抢走了我的青春,昔日的小小追风少年,也不再在田野上飞驰。业已步入中年。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嘉华村,是我无法接受的新村名,离家30多年,沧桑巨变,连原来的村名也消失了。苍穹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间道路硬化了,不再有泥泞;自来水通了,不再用挑水吃;网络wifi通了,不再用捣弄房顶的电视天线。农村的生活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天道酬勤,老天已赐予我们太多的东西,弥足珍贵,我们除了感恩只有珍惜。

又见炊烟(清明回乡见闻)

又见炊烟升起,儿时的景象历历在目,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总让我感慨世事变幻如白云苍狗。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走过很多路,常在外面闯,再次见面已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我。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太多,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