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出門消費的需求大大縮減,線上文娛活動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唯一選擇。在同樣被疫情影響了生活的2003年,被迫居家隔離的人們也曾面臨同樣的情形。

貓眼智多星與貓眼項目投制部龍貓工作室攜手對2003年的劇集市場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在對非典疫情期間文娛消費情況的解讀中還原歷史,以期理解當下。

電視劇與新聞收視份額提高

電視臺加播電視劇吸引觀眾

非典發生前後,電視劇和電視新聞的收視比重都遠高於播出比重,但2003年這兩類節目的資源使用率更高,即需求大於供給。當年3月開始的美伊戰爭使人們更為關注新聞時事,非典的到來更是如此。

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2003年電視劇的播出和收視份額均高於非典發生前的2002年和此後的2004年,不僅因為電視劇是非典期間觀眾收看的主要節目類型,也與各大電視臺在此期間加播、輪播電視劇以吸引觀眾有關。

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電視劇類型題材更為多元

昔日爆款多為古裝武俠系列

2003年,“還珠”“劉老根”“康熙微服私訪”系列繼續受到歡迎,武俠、古裝類電視劇亦備受喜愛。此外,播出頻次較高的還有漫畫改編的《粉紅女郎》、海巖劇《玉觀音》、陳坤與董潔領銜的《金粉世家》等。


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對歷史進行喜劇性地演繹,與強調“大事不虛”的正史劇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差異,都市愛情、青春偶像、軍旅題材的作品也開始被觀眾所熟知與接受。充分挖掘影視藝術的想象空間,使得電視劇的內容類型更加多元化,這符合觀眾逐漸增長的觀劇需求,也是提高與其他文化消費類型競爭力的方式之一。

非典前後主流類型變化不大

風格多樣化探索成就經典

2001與2002年,收視率TOP10的電視劇中涉及反腐等題材的犯罪類型佔25%,其次是歷史古裝、愛情家庭。2004與2005年,《梅花檔案》《亮劍》等戰爭諜戰類電視劇表現突出,愛情家庭類型有所增加。這一時期的主流類型變化不大,但在風格上有更多探索。《亮劍》平民化的語言風格與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2000年到2010年期間,涉政涉案的刑偵犯罪題材電視劇備受關注。這類劇集尺度較大,人物性格複雜,往往帶有較強的懸疑感,引人入勝。總體來看,非典發生前後電視劇的類型變化與這一時期經濟文化發展的趨勢相吻合。


電視劇份額提高但收視率逐年走低

互聯網高速發展,網文IP由此肇始

雖然收視份額在節目類型中常年保持第一,但2002年後電視劇的收視率逐年走低。更具娛樂性的綜藝節目,如相聲小品、歌曲舞蹈等節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

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同時,寬帶用戶在2003年下半年開始快速增長。2003年6月底,寬帶用戶雖然已經達到980萬戶,但大部分是在網吧、網校、網絡咖啡廳和單位上網。2003年下半年,家庭寬帶的用戶迅速增加。

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數據來源:《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 2003-2004年

隨著技術的發展,視聽、互動效果更為豐富的文化內容廣受歡迎,分流了電視劇的收視人群。儘管2003年後電視頻道、電視劇的播出時段都有所增加,很多頻道推出了3、4集聯播的排播方式,但並沒有調動起觀眾的收視熱情。與此同時,網絡文學這一文化消費新形式收穫了巨大的關注。

2003年,起點中文網開創了首發制度,開始探索付費閱讀。《小兵傳奇》在4月的首發成功吸引了大量讀者,使起點的流量在7-8月間大幅增長,ALEXA世界排名由5000名以外迅速升至1500名以內。多種類型的網絡小說及文學形式由此肇始,許多作品成為了此後劇集的重要IP來源。


非典時期的文娛消費:電視劇類型多元收視率高,網絡文學乘風啟航


結語

回顧2003年,非典疫情在短期內影響了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選擇。出於對疫情的關注,電視新聞的收視比重走高,電視劇成了居家娛樂的首選。但從長遠來看,無論是收視情況還是內容類型,都未脫離技術革新與經濟文化發展的大趨勢。

因非典居家隔離的特殊情況成為了那個時期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契機之一。內容和表達更為自由的網絡文學發展出了一套新的連載與溝通體系,與讀者的互動性也更強。在當時,這一閱讀形式本身被需要的程度或許高於其內容類型和質量,但經過多年的選擇和沉澱,網文經典已經成為了影視劇創作的重要IP來源。這可以說是文娛行業在危機中的成功突圍。

在類似的起伏變化中,當下文娛消費的走向與機遇何在?貓眼智多星將在下期專欄報告中進行解讀與前瞻,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