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的婚姻與英格蘭宗教改革——衝發一怒為紅顏

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蘭都鐸王朝第二任君主,英國最傳奇國王之一,於公私兩面都為世人留下寶貴“遺產”。於私,亨利八世與六位王后的恩怨情仇為各種文藝影視作品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狗血素材(關於六位王后的結局,有句順口溜“離婚、砍頭、死亡、離婚、砍頭、生還);於公,亨利八世鐵腕推動了英格蘭宗教改革,將執掌英國本土教會的權力從羅馬教廷收歸自身,使英國王權達到頂峰,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以英格蘭教改為主線,重點敘述亨利八世的一生。

亨利八世的婚姻與英格蘭宗教改革——衝發一怒為紅顏


教改前的英國是怎樣的呢?首先,英國本土教會處於羅馬教廷的直接領導之下,主教及修道院院長級別的高級神職都是由教皇任命,被授職方還要向教皇一次性繳納“聖職授職費”,約佔其年收入1/3。另外,教皇還有權向英國信徒徵收什一稅,這引起了人民極大的不滿,誘發了英國王室與教廷的經濟爭奪。都鐸王朝初期,教會掌握著英國三分之一左右的地產,所擁有的財富約佔全國總財富的五分之一。神職人員超過全國人口的4%,考慮到其中絕大多數為男性,可以說8%的英國男性是神職人員。這些“侍奉上帝之人”中,有相當比例品行不佳,通姦、貪汙等不法行為時有發生。

亨利八世的婚姻與英格蘭宗教改革——衝發一怒為紅顏


與之相對的是,教會享有相當的司法獨立。神職人員如違法通常由教會法庭審判,除非是刑事犯罪,才會轉到世俗法庭。被告如對判決不滿,則有權上訴到羅馬教廷,由教皇最終裁決。可見,教改前的英格蘭是王權與教權共天下。公元1517年,在隔海相望的德意志,以猛烈抨擊教皇出售“贖罪券”為開端,偉大的神學家馬丁·路德首先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他提出了大量與天主教截然不同的教義。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的新教(也稱抗羅宗、路德宗)由此產生,並與羅馬教皇領導的天主教、君士坦丁堡牧首領導的東正教分庭抗禮。亨利八世的改革,正是藉著新教這股“東風”,在英國宗教界燃起熊熊“赤壁之火”,“燒”儘教皇在英國的權勢,做到王權一家獨大,這是相當顯著的成就。


不過這顯著成就的取得具有高度偶然性。綜其一生作為來看,亨利在對宗教的態度方面是一個典型的理性實用主義者。早年,他為了討好羅馬教廷,親自出書抨擊過馬丁·路德和新教,因此被教皇授予“宗教捍衛者”稱號。然而此後不到十年,亨利的態度完成了180度的轉彎,其正式向羅馬教皇宣戰,企圖廢除教皇在英國的崇高地位並取而代之。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只是他想要休掉原配並與新的紅顏知己結婚。


亨利八世的第一次婚姻有些特殊。他本是次子,成年後大概率會剃髮出家,然後窮盡一生努力混到紅衣主教就算人生贏家了。不料11歲那年,亨利聽到了一件“悲傷的”喜訊,他的哥哥亞瑟英年早逝。於是亨利在接收了哥哥王儲之位的同時,順帶接收了哥哥的老婆、自己的嫂子——阿拉貢公主凱瑟琳。

亨利八世的婚姻與英格蘭宗教改革——衝發一怒為紅顏


在當時的歐洲,這種“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行為一樣是充滿爭議的,為了平息輿論壓力,凱瑟琳當眾宣佈自己在第一次婚姻中並未圓房,還是處女之身。這為後續事件埋下伏筆。


後來,亨利即位,國王做得順風順水,婚姻卻逐漸出現問題。都鐸王朝的穩定需要一個無可爭議的男性繼承人,所以亨利夫婦拼了老命製造人類,先後有過6個孩子,卻早夭了5個,只活了一個女兒瑪麗(日後著名的血腥瑪麗)。隨著亨利步入35歲,凱瑟琳已過40,兩人再想要孩子已經不太可能了。此時的亨利,滿腦子都是聖經裡的一句“娶兄妻者,對兄大不敬,必將斷子絕孫”。


坐以待斃不是亨利的性格,既然這塊田長不出想要的莊稼,我就換塊田種!於是亨利勾搭上了宮廷女官安妮·博林,並決心與凱瑟琳離婚,而這需要羅馬教皇的同意。一般來說,教皇是願意幫助世俗統治者處理這類問題來換取好處的,可這次他犯難了。經過1527年的“羅馬之劫”,教皇已處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直接控制之下,不巧凱瑟琳正是查理五世的小姨媽。查理大外甥不允許小姨媽受辱!


亨利多次派人催促,教皇就是不批准離婚,所以亨利乾脆當眾宣佈凱瑟琳在與亞瑟的婚姻中已經圓房,以此使婚姻無效。凱瑟琳則針鋒相對地表示亨利明知自己佔有了她的第一次,是一個無恥的騙子(夫妻倆如此公開互相打臉,這婚也確實早離早解脫)。

亨利八世的婚姻與英格蘭宗教改革——衝發一怒為紅顏


亨利失去了最後的耐心,軟的不吃我就只好來硬的了。一方面他開始在宗教界和國會中安插忠於自己的新教徒來做變革準備,一方面他以不再繳納什一稅威脅教皇。教皇不為所動,於是亨利正式啟動改革。在亨利的推動下,英國國會宣佈脫離羅馬教廷,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宣佈亨利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與安妮的婚姻合法。教皇勃然大怒,將亨利開除教籍,但緩期執行,希望亨利主動認慫。強悍的國王壓根不拽他,繼續立法深化改革:


《至尊法案》確定英王為英國教會唯一至高權威;


《叛國罪法案》規定不承認《至尊法案》即是叛國罪,可判處死刑;


《上訴限制條例》禁止官司上訴到教皇、禁止教會不經國王同意發佈規章,統一了司法權和立法權;


《教職任命法案》規定主教必須從國王推薦人選中任命,剝奪了教皇的任命權;


《王位繼承法》確定安妮·博林的孩子為王位繼承人。


除了立法之外,亨利開始以盲目崇拜、違反教令為由逐步廢除國內修道院,沒收其財產。該舉措引起了叛亂,但很快被殘酷鎮壓,至1540年,英國再無修道院,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改革的過程顯示亨利八世是一個殘酷無情、意志堅定的統治者。大量不滿的修士以及達官貴人被處決,著名的有《烏托邦》的作者托馬斯.摩爾爵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令亨利如痴如醉的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最終也品嚐到了丈夫的殘忍。

亨利八世的婚姻與英格蘭宗教改革——衝發一怒為紅顏


安妮的失寵同樣起源於生不出兒子。她與亨利婚後很快有了一個女兒伊麗莎白(日後偉大的伊麗莎白一世),隨後卻多次流產。安妮因此變得狂躁、神經質。亨利逐漸對她失去了興趣,又與女官珍·西摩陷入愛河。為了迎娶珍,亨利開始了謀害安妮的計劃。不久,對安妮的審判開始了,指控包括:通姦、巫術、意圖謀殺國王、過度干政...幾乎件件是死罪。雖然沒有任何證據,法庭還是在國王的壓力下判處王后死刑。就這樣,一代王后安妮·博林身首異處,她的女兒伊麗莎白公主也受到牽連被趕出王宮。


安妮王后被斬首第二天,亨利八世與第三任王后珍·西摩訂婚,十天後舉行了婚禮(可見蓄謀已久)。與前兩位王后不同,珍出身低微、文化水平有限,更擅長的是女工和勤儉持家。她為人低調謙和、通情達理,很少過問政事,卻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更重要的是,珍終於誕下了國王朝思暮想的兒子——未來的愛德華六世國王!亨利八世大喜過望,他將珍稱為唯一“真正的”王后。如果珍長壽的話,雖然不太可能管住國王的花心,卻大概率能使宮廷免於日後的騷亂,成為一代賢后,遺憾的是,伴隨著愛德華王子的出生,珍不幸死於難產。亨利悲痛萬分,雖然他急於多生幾個兒子確保無虞,還是直到兩年多後才第四次結婚。


亨利八世的第四次婚姻是一場富有喜劇色彩的政治聯姻。當時,亨利已通過立法廢除了教皇在英國的權力,樹立了絕對權威,沒收修道院財產的工作也幾近尾聲。改革過程日益加劇了英國內部新舊勢力的分歧。保守派認為,改革應到此為止,後面該著手與羅馬教廷make peace。以托馬斯·克倫威爾伯爵(不是後來那個護國公奧利佛·克倫威爾)為代表的新教人士卻意圖再接再厲,從教義和宗教儀式方面繼續變革英國宗教。面對兩派爭端,國王猶豫了。這時,克倫威爾替亨利求了一門親事,女方是德國克里維斯公爵的姐姐,也叫安妮。克里維斯公爵是虔誠的新教徒,克倫威爾促成這場婚姻的目的顯然是希望國王在新王后和國舅的影響下堅定教改決心。為此克倫威爾不惜賄賂畫師給安妮·克里維斯的顏值提高了若干檔次。果然,一見到畫像,亨利八世就很激動,當即同意了親事;等見過真人,卻頓時大跌眼鏡、感覺到生無可戀。


無論對方姿色如何,國王一言九鼎,你都答應了,就只能硬著頭皮把婚結了。重度顏控、自尊心強的亨利一開始就沒打算入洞房,他惱羞成怒,曾經的得力干將克倫威爾如今卻是如此面目可憎。他麼老子不惜得罪教皇,費勁巴力地搞宗教改革,就是為了娶美女,現在你本末倒置,為了搞教改,居然不擇手段逼老子娶醜女,你把國王當成改革工具嗎?其心可誅!


第四任王后安妮·克里維斯雖然姿色不佳,卻是識時務的俊傑。她沒有糾纏,反而很配合地宣佈6個月婚姻中從未與國王圓房,於是亨利八世順勢結束了這場鬧劇般的婚姻。為表感激與歉意,亨利授予安妮“國王的姐妹”頭銜,這位政治博弈的犧牲品在榮華富貴中度過了平靜的餘生。


安妮王后被妥善安置,克倫威爾則被秋後算賬。這位自作聰明者很快被國王以叛國罪和異端罪處斬,亨利國王不僅沒有如他所料般堅定改革決心,反而堅定了維持現狀的決心。至此,亨利八世時代的宗教改革告一段落。與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同,英格蘭教改的主要目的是將宗教權力統一於國王一身,對教義和宗教儀式的改革卻鮮有涉及,使英國國教在當時呈現出了“四不像”的特點。


與克里維斯的安妮離婚後,亨利又先後娶了兩任妻子凱瑟琳·霍華德與凱瑟琳·帕爾。此時的國王已重病纏身,“不復當年之勇”。第五任王后凱瑟琳·霍華德因不堪冷落與侍官有染,成為第二位被處決的王后;第六任王后凱瑟琳·帕爾與其說是妻子,不如說是國王的私人護工,她最終得以生還。1547年1月28日,亨利八世去世,享年55歲,死後與“真正的”王后珍·西摩合葬。

亨利八世的婚姻與英格蘭宗教改革——衝發一怒為紅顏


毫無疑問,亨利八世是一位傳奇而成功的君主。他為了生下穩固王朝的男性繼承人,為了娶到喜愛的女人,向羅馬教皇宣戰,向英國數百年的傳統宣戰,最終攀上英國王權的巔峰、也有了疼愛的王子。看起來,亨利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但歷史給他開了一個玩笑。亨利死後,繼任的愛德華六世年僅十六歲就死於肺病。經過幾番激烈的權力爭奪,亨利的兩個女兒血腥瑪麗和伊麗莎白一世相繼為王。伊麗莎白雖然帶領英國走向了繁榮昌盛,卻終身未婚無子,其基業被蘇格蘭的斯圖亞特家族繼承。亨利煞費苦心維持的都鐸王朝“三輩”而亡。


亨利若泉下有知,是否會發出“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感慨呢?——當然不會,他不懂漢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