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兒子養老,到晚年才知,生兒不如養女,養兒防老,未必真能防

本文由【深情解讀】原創出品,抄襲必究!

指望兒子養老,到晚年才知,生兒不如養女,養兒防老,未必真能防

古語有言:“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這倆句話都意為——凡事要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這也成了中國人追求生子生男的心理安慰。

但是換言之,養兒真的能防老麼?

我看未必,現如今因著網絡技術的發達,讓我們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我們可以品人間百態,知人間疾苦,也聽聞孝子賢孫,心生羨慕,亦聽過家庭糾紛,心生感嘆。

誠然,我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有孝心的,也不一定一定是兒子才能養老。

我家呢,是農村的,老一輩閒暇時最喜歡一堆人聚在一起,講著東家長西家短的。

指望兒子養老,到晚年才知,生兒不如養女,養兒防老,未必真能防

01.

鄰居家有個親戚,家裡兄弟倆個,父母年輕時因為家裡窮苦,受盡了苦也受盡了他人的冷眼。

後來輾轉他鄉,拼命打拼,生活終於有了起色。

再後來便有了這倆兄弟,為了能夠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再遭受他們經歷過的苦痛,他們更加拼命的工作,不辭辛勞,不分白天黑夜。

這樣沒日沒夜的工作,換來的是更優質的生活,可也拖垮了倆人的身體。

要說呢,這倆兄弟也爭氣,學習都很好,就是性子頑劣,說不得。父母也沒放在心上,全當孩子頑皮,照樣捧著寵著。

多年後倆個兒子相繼成家,過著半自主半啃老的生活,倒也愜意。

後來,因為意外,大兒子接觸到了賭博,走上了豪賭的路,一開始憑著運氣也混的風生水起。

人呢,就是這樣,見有利可圖,貪財之心愈發的膨脹。

雖然理智也知道賭博就是站在刀尖上活著,但利慾薰心啊。

好景不長,越輸越想通過賭再賺回來,最後輸了個精光,還欠人家一百萬,回家也不敢讓父母知道。

後來,債主追到了家裡,父母這才知道。

指望兒子養老,到晚年才知,生兒不如養女,養兒防老,未必真能防

父母枯坐了一晚上,因著對孩子的寵愛,第二天便開始拿出積蓄,並四處籌錢,求爺爺告奶奶的終於還上了。

經此一事,父母倆人也是蒼老了許多,眼神也暗淡了。

偏偏這時候,二兒子聽說父母把錢都花在了哥哥身上,覺得不公,便鬧上了父母家裡。

氣勢洶洶的上了父母家裡,口出惡語,讓父母也給自己一百萬,不給就要打要罵的。

父母哭訴著生活的艱辛,也換不來二兒子的同情。

後來無奈,老倆口把房子買了,想著幫了大兒子,怎麼也能去討個生活,正好也能幫忙帶大孫子。

把賣房子的錢盡數給了二兒子,便帶著行李,攙扶著去了大兒子的家。

哪知半生的辛勞,竟換不來老年的享受,天倫之樂怕是沒戲。

到了大兒子的家,還沒進門,便被大兒子堵住了,說,“你們倆都這樣了,還怎麼幫我們帶孩子,快回去吧,別給我們添亂。”

一邊這般說著,一邊往出推這倆個老人。不等老人說話,便“砰”的一聲關了門。

倆個老人對視了一眼,嘆息著離開了。佝僂的身影,也是可憐吧。

回去在村民的幫忙下,有了一間小屋,安住下來。過了好久,村民議論起來,怎麼不見這倆人出門。

好奇之下,去那個小屋看了看,竟是早已涼透了的身體。

趕緊聯繫那倆個兒子回來奔喪。那是村民最後一次見那倆兄弟,也是嘆息這對老夫婦的開始。

養兒防老,不盡然啊。養兒防老,重在於養。正確的教育,才能防患於未然。

指望兒子養老,到晚年才知,生兒不如養女,養兒防老,未必真能防

02.

還有一個人家,因為生育女兒的時候傷到了根本,故而家裡只有一個女兒。

夫婦倆也不打拼,只是養了一些家禽,種著一畝半分田,覺得生活也沒有壓力。

夫妻倆人都覺得好好教導女兒是正事,倆人待女兒極好,從小也是極力的寵著。

女兒長大之後,出落的愈發水靈大方,是村子裡人見人愛的姑娘,得了眾多小夥的芳心。

夫婦倆人為了女兒,左挑右選,終於覓得了良婿。

結婚後,女兒生活很好,丈夫也是對她百般疼愛。

再後來,這對夫婦老了,因為沒有兒子,開始愁上了養老的事情。

女兒知道之後,和丈夫商量了一下,便把父母接去了自己家裡。

心細的女兒,怕父母覺得不自在,在自家的院子裡種了不少菜,讓父母閒的時候可以澆澆水,侍弄侍弄。

這對夫婦也拿心,一家人相處很是歡愉。小院裡時不時就會有歡快的笑聲傳出。

雖然夫婦倆沒有兒子傍身,但是有這樣的女兒,也是安享老年生活。

前半生女兒膝下承歡,後半生盡享天倫之樂。

指望兒子養老,到晚年才知,生兒不如養女,養兒防老,未必真能防

“養兒防老”。這並不是重男輕女的根據,只是古人的防患於未然。

不一定只有兒子才是老了的依靠,女兒也是可以依靠的。

而“養兒防老”這句話重在一個“養”。

養育孩子,從而讓自己老有所依,而要想老有所依,這個“養”就特別重要。

不僅僅要給他提供好的生活環境,還要教給孩子立足社會的本領,更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德,懂得尊老愛幼,回報父母的養育以及教導之恩。

這個“養”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父母去悉心教導的,不是生了兒子就萬事大吉。

其實,生兒子也罷,生女兒也罷,只要悉心教導,就是老了的倚仗。只有教給孩子正確的三觀,養老不是問題。

養兒為哪般防老?

看的開,想的清,少有所教,老有所依。正確對待,理智看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