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文亮到張笑春再到鍾院士,抗疫中的三次"發聲"帶給我們的思考

從抗疫的"吹哨人"李文亮在最早發現新冠病毒與常規流感病毒不同,發朋友圈警示好友引起重視至最終被訓誡,在當時來說好象很正常,雖然疫情沒被重視,但疫魔早已以急快的速度瘋狂的矢虐,新冠肺炎給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在人們還沒覺察,重視它的危害性有如此快,如此之大之時,我們的同胞已經倒在寒冷的冬季,從李文亮"吹哨″到鍾院士發聲人傳人再到後來的武漢"封城",前後讓病魔瘋狂傳播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在醫院失控之時鐘院士敏銳發聲人傳人,給了我們政府及醫務工作者,採取重大醫療予警機制及醫護工作指明方向。

那麼張笑春又是誰呢?她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教授,她是在戰疫前線硬核發聲者,張教授在接受多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後,發現cT結果與核酸檢測結果出入較大,她以一位敏銳的一線醫務工作者和盡職的高學歷專家勇敢發聲,為上級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指導我們的醫生對病症的正確研判和因病施治,因人施治,使重症患者不耽擱輕症患者不誤診提供了有力證據。

目前舉全國之力,使我們在戰勝病魔之役中初見成效,出現新增病例(除湖北外)數量十三連降,及治癒出院者大幅上升,回顧我們一路走過的戰疫之路,在重大節點之時,這三位關鍵人物的″發聲"為我們在戰疫之路提供了幫助,指導,給領導決策提供了依據,使我們在戰爭疫魔中少走了很多灣路,讓我們在春曖花開之時永遠記住他(她)們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