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八大怪現象,大家看看說的對嗎?

和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和田玉玉質上乘,油脂光澤好,喜愛和田玉的文人雅士自古以來有之,備受大家喜愛。在國人心裡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也因此催生了一些“怪現象”。

現在讓咱們來說道說道,和田玉在市場上有哪些“怪現象”?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和田玉的八大怪現象,大家看看說的對嗎?

第一大怪現象:

在我們的經驗中,商場貨就是高大上,地攤貨就是便宜劣質,然而和田玉市場的地攤貨......我們可能買不起!

而商場櫃檯中的和田玉,多是一些成本低廉的廣義和田玉,之所以能高價出售,就是利用我們對商場商品質量的無條件信賴,基本上賣的是門面和品牌。當然也有例外,但買和田玉,不管是從玉質還是價格來看,商場並不見得是最佳選擇。

第二大怪現象:

愛玉彷彿是寫進了中國人的基因裡,如上所說,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和田玉。對於和田玉,喜歡的人嗜之如命,不懂的人認為玉就是石,與一般的石頭無異。

一直被我們津津樂道的乾隆爺就有一個故事:1793年,英國使臣訪華,將**、蒸汽機等當時最先進的器械,作為禮物送給乾隆。來而不往非禮也,乾隆將自己最喜愛的和田玉回贈對方。然而英國使臣滿臉錯愕,就...就...拿破石頭回禮?

第三大怪現象:

從2005年起至今,和田玉市場出現了麵粉比麵包貴的怪異現象,這種情況在近兩年愈演愈烈,大多出現在籽料,尤其是籽料中的玩料上。一來是因為料子一經雕刻便有了侷限性,壓縮了再創造的空間。二來人們也越來越欣賞籽料原石的自然美。


和田玉的八大怪現象,大家看看說的對嗎?

第四大怪現象:

和田玉沒有保質期,而且收藏的年頭越久,價值反而越高。別的東西越用越舊,和田玉卻越盤越好。

第五大怪現象:

有人喜歡和田玉的溫良細潤,有人喜愛源遠流長的玉文化。在古代,上到天子,下至臣民,無一不喜愛玉石。在當下的中國,不同年齡、不同審美、不同文化水平和思想觀念的人,組成了龐大的玩玉人群......和田玉,老少皆愛,雅俗共賞。

第六大怪現象:

雖然現在的電子支付,在線交易非常發達,但是在和田玉石巴扎,還是有人喜歡現金交易。和田玉的價值不菲,往往一堆人民幣才能換得一顆精品小籽,錢與物的對比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說是阿達西更喜歡揹著現金去買玉的人,顯得有誠意,更容易成交。(這裡並不是建議玉友攜帶大量現金去買玉,風險太大)


和田玉的八大怪現象,大家看看說的對嗎?

第七大怪現象:

和田玉沒有實用性,更多是以裝飾性、文化性存在。對於飾品,向來多為女性所喜愛,玩玉的人卻是男多女少。和田玉在古代是權力地位的象徵,有著幾千年玉文化的加持,而且玉的珠寶氣質不算濃重,所以深受男性喜愛。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實用的東西隨時可能被替換掉,文化方可持久。

第八大怪現象:

國內崇洋媚外的風氣還是比較重的,尤其是在年輕群體,然而在和田玉界,每個人最想要的還是產自新疆的玉石。俄料還好,玉質相對上乘,韓料就不敢恭維了。多數情況下,大家買玉還是首選產自新疆的優質玉石。

就如玉友所說:別人的愛好最後都轉化成了錢,但玩玉的人,錢都拿去養了愛好。難道和田玉就不能變現嗎?當然能,但是情懷是能用金錢衡量的嗎?


琰翠閣每日分享玉石知識,專家免費在線鑑定,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添加關注留言討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