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幫湖北“帶貨” 英山監利隨縣出實招促產銷

·農貿市場禽類售賣區與其他經營區間隔不得小於5米

·全省積壓農產品得到有效緩解,蔬菜已全部清零

·春茶、小龍蝦和香菇等當季農產品成湖北主要產銷矛盾

4月3日下午4時,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第63場新聞發佈會,介紹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促進全省農產品生產銷售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01

湖北除武漢外連續29日無新增確診病例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陽介紹了湖北省新冠肺炎的最新情況。截至2020年4月2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7802例,其中武漢市50007例。

2020年4月2日0-24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0例,無境外輸入病例,全省本土新增確診病例數連續10日零報告。全省除武漢市以外的市、州及林區均已連續29日無新增確診病例。

截至2020年4月2日,全省仍住院治療987例,其中重症239例,危重症110例。截至2020年4月2日,全省累計病亡3203例;4月2日全省新增病亡4例,均來自武漢市。截至2020年4月2日,全省累計治癒出院63612例;4月2日,新增出院病例141例,均來自武漢市。

2020年4月2日0-24時,全省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1例,轉確診0例,解除隔離30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742例。

02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農貿市場禽類售賣區與其他經營區間隔不得小於5米

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陽介紹了對農貿市場的管理。首先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和供水排水系統,蔬菜售賣區要一個攤位一個垃圾桶,及時把菜葉收集到垃圾桶裡。水產區活水的蓄氧池要有防水臺。熟食的售賣區要有防蒼蠅、防老鼠、防灰塵的設施。

禽類售賣區要求相對獨立,與其他經營區間隔不得小於五米,並且宰殺和售賣的區域要進行物理隔離,不能在一起同時又宰殺又售賣,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不要直接售賣活禽。嚴禁售賣野生動物。

03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

全國各地幫湖北“帶貨”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張桂華介紹,湖北千方百計解決當前農產品銷售問題。以當前產銷問題突出的茶葉、小龍蝦和香菇等農產品作為重點和突破口,瞄準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品牌,加大宣傳力度、拓展銷售渠道,以重點產品帶動全省農產品加快銷售。同時,全面發揮餐飲、商超、農貿等市場主體消費主渠道作用,儘快突破銷售困局。

張桂華稱,目前,全國各地各方面都在幫湖北“帶貨”“拼單”,“我們要珍惜這份情誼和信任,把握這次機會,全力抓好質量監管,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擦亮‘中國荊楚味,湖北農產品’名片。”

積壓農產品得到有效緩解,蔬菜已全部清零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張桂華介紹,湖北是農業大省,是全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在前段抗擊疫情期間,受省內消費降低和省外訂單減少的“雙重擠壓”,全省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豬壓欄、禽壓棚、魚壓塘、菜壓田”等問題。高峰時期,全省約有50萬噸蔬菜、9萬噸雞蛋、86萬噸鮮魚積壓或存庫。

“在中央指導組關心協調下,省委、省政府、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及時出臺政策措施,市場主體和網絡平臺共同發力,兄弟省市伸以援手,媒體大力為湖北農產品鼓與呼。目前,這三類產品積壓已經得到有效緩解。藉此機會,我們表示衷心感謝!”

張桂華說,這些積壓產品中,蔬菜已於3月25日清零,雞蛋現存0.87萬噸,鮮魚現存21萬噸。

春茶、小龍蝦和香菇等當季農產品成湖北主要產銷矛盾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張桂華介紹,湖北前期積壓的部分產品已經得到大大緩解,但是隨著季節變化,湖北農產品產銷矛盾主要集中在春茶、小龍蝦和香菇等當季重要農產品上。

截至4月2日,全省累計加工幹春茶1.4萬噸,銷售8900噸,待銷5200噸;到5月31日春茶生產結束,還將有10萬噸左右的春茶陸續上市。常年小龍蝦產量約100萬噸、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目前全省成品蝦存塘量約11.35萬噸。常年幹菇產量17萬噸左右,目前已採收幹香菇6.8萬噸,銷售幹香菇2.6萬噸,庫存約4.2萬噸。

對此,中央指導組高度重視、大力指導督促協調,省委、省政府及時部署安排,相關省直部門密切配合,大力啟動省內消費,開拓省外市場,取得了積極進展。我們調度到4月2日,當天全省銷售幹春茶2139噸,銷售額2.72億元。銷售小龍蝦近6000噸,銷售額1.6億元。銷售香菇1033.8噸,日銷售額3088萬元。

03

英山縣長:

英山茶葉品質不變,大家可放心消費

英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田洪光介紹,英山位於北緯30度黃金產茶帶、大別山腹地,生態環境優良。產茶歷史悠久,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英山雲霧茶,形美、色綠、香高、味醇,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湖北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20強、湖北十大名茶。

英山現有茶園26萬畝,今年春茶從3月18日正式開採,已開採17.2萬畝,開採茶園面積佔總面積的66%,清明節前後進入採摘上市高峰期。截至4月1日,已產春茶約780噸,已銷售280噸,銷售進度相對緩慢,銷售均價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同時,我縣去年大宗綠茶尚有庫存3100噸,正在逐步消化外運。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武漢、江蘇等我縣主要銷售市場還未完全恢復,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

為解決英山茶葉銷售問題,田洪光說,廣泛動員縣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以購代扶、以買代幫。出臺機關公務用茶、工會福利用茶等相關政策,倡導幹部職工帶頭消費。同時,向各級幫扶單位、異地商會、外地客商致信去電,懇請他們“搭把手”“拉一把”,採購英山雲霧茶。

種種舉措,英山縣金雷、大別茶坊、地堤等企業簽訂名優茶訂單100多噸、協議營銷額6000萬;新興、雲霧茶、皋陶等企業簽訂出口訂單1200噸、協議營銷額2600萬。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是我們的茶葉生產管理一刻也沒有放鬆,純天然、無汙染的茶葉品質一點也沒有改變。英山茶是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消費的安全茶。”同時,英山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省深度貧困縣,茶產業是我縣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小小一片茶葉承載著英山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夢想,大家每消費一份茶葉都是對英山的一份愛心扶貧。

中國好空氣,英山森呼吸。英山旅遊資源豐富,一年四季可遊,是旅遊康養度假的好地方,藉此機會,誠摯邀請大家到英山森呼吸、遊茶鄉、品香茗。

04

監利縣長:

小龍蝦售價較去年同期降了約三成

監利縣委副書記、縣長韓旭介紹,受疫情影響,導致今年小龍蝦價格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三成左右,之前的是28-30元一斤,本週監利的行情每斤是20-22元一斤,另外蝦苗也出現滯銷情況,價格只有去年同期的4成左右。

監利縣是農業大縣,也是此次手疫情影響較重的縣市區之一。監利擁有全國最大的小龍蝦養殖面積,蝦稻連作面積達108萬畝,蝦蟹混養面積40萬畝,擁有全國最大的小龍蝦產量,去年產量達到15萬噸,已經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縣級第一。

監利小龍蝦價格影響全國小龍蝦餐飲市場,二十年前就開始出口國外,近些年更是遠銷到了俄羅斯、歐美等市場,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等地的夜市餐桌上,每10只小龍蝦就有1只來自監利。

3月15日以來,監利採取發放綠色農產品通行證,出臺“優先貸款、財政貼息、以獎代補”等扶持政策,加之全國人民支援,已有100多家收購商開業收蝦,日銷量達400噸,已銷售小龍蝦9000噸。預計到4月15日,可以銷完隔年越冬的老蝦15000噸,正好接上今年新蝦的銷售。

韓旭表示,雖然目前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但監利的小龍蝦產業仍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餐飲業的回暖還有一定過程,希望全國的朋友多支持監利縣,多吃監利的小龍蝦。我們衷心希望社會各界及媒體朋友一如既往地關注監利、關心監利,到小城大愛的監利來做客,吃監利蝦稻米、喝監利純糧酒、品監利小龍蝦。“我們相信,監利小龍蝦會成為朋友們久別重逢的理由”。

05

隨縣縣長:

香菇外貿出口存壓力,積極拓展國內市場

隨縣縣委書記、縣長陳興旺介紹,農業農村部品質檢測報告指出,隨縣香菇外觀品質優良,菇型圓整、肉質細膩、菌蓋厚實、花菇比例高;內在品質上乘,粗多糖含量和幹物質含量在所有香菇中名列第一,多糖、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高於全國平均值。

四十年來,隨縣香菇“買全國、賣世界”,已成為全國重要香菇產區、省內四大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之一。目前,全縣現有各類香菇企業40餘家,規模以上種植大戶2000餘戶,從業人員30多萬人、專業技術人員4萬餘人,年種植香菇2.2億袋,綜合產值125億元,產品遠銷東南亞、美國、歐盟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5億多美元,居全省之首、全國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香菇之鄉”“中國花菇之鄉”。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隨縣堅持抗疫生產兩手抓,積極有序推進香菇產業的復工復產。截至目前,40餘家生產加工企業、85家種植合作社和廣大菇農全部恢復生產,已完成春栽香菇5100萬袋,採摘秋栽香菇3萬多噸。目前,香菇產業發展仍存在困難,特別是隨著國外疫情的蔓延發展,香菇的國際市場存在不確定性,外貿出口存在壓力,繼續積極拓展國內市場。下一步,我們會積極開闢香菇流通和銷售綠色通道,確保產得出、運得走、賣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